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DNA核酸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 ,为揭示其诱导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本室构建的单纯疱疹病毒 2型 (HSV 2 )糖蛋白D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 gD2免疫小鼠 ,通过ELISA法动态检测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小鼠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 γ、IL 2的水平同时进行病毒攻击实验。结果 pcDNA gD2和HSV 2免疫组小鼠从第 2周开始产生特异性抗糖蛋白D抗体 ,第 4~ 5周达到高峰 ;外周血清中IFN γ、IL 2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病毒攻击实验显示 2周内 pcDNA gD2和HSV 2免疫组小鼠无一只死亡 ,而阴性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 pcDNA gD2真核表达质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Th1型细胞免疫 ,并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核酸疫苗pcDNA-LC2并鉴定其免疫原性.方法 将pTripIEx2-LC2质粒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得到LC2葎草花粉变应原基因片段,将其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在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后,大量制备去内毒素核酸疫苗pcDNA3.1-LC2,应用pcDNA3.1-LC2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取免疫血清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 通过测序确认构建pcDNA3.1-LC2中的672bp的编码框碱基与原序列一致,没有突变及缺失.应用pcDNA3.1-LC2免疫BALB/c小鼠,经双向免疫扩散试验验证pcDNA3.1-LC2在小鼠体内可以表达并产生特异性抗体.结论 成功的构建了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核酸疫苗pcDNA3.1-LC2,pcDNA3.1- LC2可在小鼠体内表达,并能产生葎草花粉变应原特异性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比较结核分枝杆菌Hsp70、Ag85A、ESAT-6多表位DNA疫苗和卡介苗(BCG)的免疫效果,观察该疫苗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结核病小鼠的疗效。方法随机将BALB/c小鼠分成A、B、C组,分别用PBS、BCG和多表位DNA疫苗经皮下免疫,1、3、5周各免疫1次。免疫后眼球采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测定特异性IgG抗体,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IL2和IFN-γ;同时分离小鼠脾细胞,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为观察多表位疫苗的疗效,小鼠尾静脉注射结核分枝杆菌双耐菌株(耐利福平和耐异烟肼),4周后将感染模型小鼠随机分成D、E、F 3组,其中D组为阴性对照,注射生理盐水;E组用利福平、异烟肼治疗;F组为联合用药组,用结核分枝杆菌Hsp70、Ag85A、ESAT-6多表位DNA疫苗和利福平、异烟肼联合治疗,疗程均为10周。治疗结束后称取小鼠体重,取其肺、肝、脾,称取质量,并作肺和脾脏菌落计数。结果多表位DNA疫苗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IL2、IFN-γ和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PBS组和BCG组(P<0.05);多表位DNA疫苗联合抗结核化疗药能明显降低耐药结核病小鼠肺、脾菌落计数和肺、肝和脾脏指数(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Hsp70、Ag85A、ESAT-6多表位DNA疫苗能在小鼠体内诱导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诱导IL2和IFN-γ分泌和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并能显著提高抗结核药物对耐药结核病小鼠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有效预防单纯疱疹Ⅰ型病毒 (HSV - 1 )感染 ,给多价DNA疫苗的构建奠定基础 ,构建表达截短HSV - 1 gB糖蛋白的DNA疫苗。方法 用PCR技术从HSV - 1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 1gB糖蛋白 1 - 5 1 7氨基酸序列的一段基因序列 ,通过 pGEM -T中介载体 ,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 1 (+)的CMV启动子下游。结果 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可在动物体内正确表达目的基因 ,对HSV - 1病毒攻击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论 本研究对截短HSV - 1 gB基因DNA疫苗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 ,也为多价HSV 1DNA疫苗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抗鸭乙肝病毒cor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PCR扩增鸭乙肝病毒(DHBV)core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载体pET28a(+)/DHBV core。转化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用Ni 2+亲和柱纯化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ELISA筛选,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并进行细胞克隆。体内诱生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的特异性、效价和亚型的鉴定。结果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ET28a(+)/DHBV core,并表达DHBV core蛋白。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DHBV core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2D7和5G10,细胞培养液抗体效价为1∶400和1∶800。选择5G10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可达1∶320 000。鸭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HBV病毒载量>1010copies/mg的肝组织中DHBV core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病毒载量<105copies/mg的肝组织,而未感染DHBV的鸭肝细胞内不表达DHBV core蛋白。亚型鉴定结果为IgG2aκ链。结论制备并获得了抗DHBV cor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DHBV core蛋白的功能研究、诊断试剂的研制与抗病毒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肾癌G250抗原肽与HBcAg重组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G250肽-C,并通过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分析表达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性。方法 PCR扩增编码G250抗原中249~268氨基酸的基因片段,将G250肽插入去除主要免疫优势区的重组质粒pGEMEX/HBcAg中,获得重组质粒pGEMEX/C-G250肽-C,为更换酶切位点,以pGEMEX/C-G250肽-C为模板,PCR扩增C-G250肽-C基因片段,最终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利用Ni 2+-NTA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融合蛋白,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后融合蛋白经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的滴度。结果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证实融合基因正确重组于表达质粒pET28a(+)中,原核表达并纯化后,该分离纯化融合蛋白纯度达95%以上,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35。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所有小鼠血清中均可检测到抗体,免疫第6周其血清中抗体滴度可达到1∶5.12×105,抗G250肽抗体滴度达到1∶6.4×104,抗HBcAg抗体滴度不超过1∶4×103。结论成功构建肾癌G250抗原肽与HBcAg重组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G250肽-C,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纯化后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抗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Ag14与用HSV—2 SaV株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建立了一株分泌特异性抗HSV—2病毒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冻存20个月后复苏传代,仍能稳定分泌McAb。经ELISA间接法检测,该细胞培养上清滴度为1∶120,制备腹水的滴度为10~(-7),定名为B_5细胞株。B_5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92~101,B_5McAb经鉴定属于IgG_1亚类,与HSV—2有高效价的结合反应,而与HSV-1、CMV、EHFV、Ad_3、RSV_(1387)等病毒不发生反应。应用微量细胞培养中和试验.鸡胚绒毛尿囊膜中和试验和家兔皮内感染HSV—2病毒保护试验证明,B_5McAb在试管内或机体内(兔)都能中和HSV—2病毒。B_5McAb与临床分离的19株HSV-2病毒中的14株起反应,鉴定符合率为73.6%、与5株HSV—1病毒株都不起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Fut8)对B细胞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小鼠经OVA免疫后,取其脾脏分离单个淋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细胞中B细胞群的分布情况;ELISPOT实验检测小鼠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收集小鼠OVA免疫过程中第0、14、28天的血清,ELISA技术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的效价。结果 Fut8基因缺失导致小鼠脾脏细胞中所有的B细胞和成熟B细胞的数量下降(P<0.05);Fut8~(-/-)小鼠和Fut8~(+/+)小鼠抗体产生细胞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6个和27个,与Fut8~(+/+)小鼠相比,Fut8~(-/-)小鼠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P<0.05);第1次免疫之后Fut8~(-/-)和Fut8~(+/+)小鼠抗-OVA IgG抗体的效价分别为1∶12 800和1∶51 200,第2次免疫之后,抗体的效价分别为1∶102 400和1∶409 600,Fut8的缺失导致血清中抗体效价下降(P<0.05)。结论核心岩藻糖基化对B细胞的抗体产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核分枝杆菌Ag85A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和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编码结核分枝杆菌蛋白Ag85A基因为基础的DNA疫苗。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组中 ,扩增出分泌蛋白Ag85A成熟蛋白的编码基因 ,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 ,插入克隆载体 pGEM TEasy中。经酶切鉴定与序列测定证实后 ,以亚克隆法构建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的相应酶切位点。重组质粒肌注免疫小鼠 ,4周后用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Ag85A成熟蛋白的编码基因经序列测定证实无突变 ;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鉴定证实克隆基因正确插入载体 pcDNA3.1。ELISA法检测几何平均滴度为 1∶10 0 0。结论 以Ag85A成熟蛋白的编码基因为基础的DNA疫苗的成功构建和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与肿瘤防治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小鼠抗人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并筛选小鼠抗人静息 /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噬菌体展示抗体库。方法 以人静息 /活化T淋巴细胞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 ,RT -PCR扩增VH 和VK 基因 ,拼接为ScFv ,插入噬菌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 ,构建了噬菌体展示抗体库 ,以人T淋巴细胞为靶抗原 ,对该库进行了 3轮淘洗 ,ELISA方法鉴定噬菌体抗体。结果 成功构建了最大实际库容量为 1 .75× 1 0 6的小鼠抗人静息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噬菌体展示ScFv抗体库和小鼠抗人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噬菌体展示ScFv抗体库。结论 所构建的抗体库可进一步用于对T淋巴细胞表面蛋白抗原的差异显示分析及构建基因工程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液Ⅳ型胶原 (Ⅳ 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了 5 6例慢性肾小球疾病 (CGD)患者及 1 2例正常对照 (NC)、1 0例肝硬化(NGD)患者的尿液Ⅳ C。结果 ①肾功正常的PGD患者尿液Ⅳ C高于NC ,但无统计学意义[(7.3± 6 .7) μg/Lvs(5 .7± 2 .3) μg/L ,P >0 0 5 ] ;②非肾病 (肝硬化 )患者尿液中未检出Ⅳ C ;③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液Ⅳ 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CGD肾功能正常患者 [(4 1 .6± 32 .9) μg/Lvs(5 .7± 2 .3) μg/L ,(1 5 .7± 1 0 .2 ) μg/L ,P <0 0 0 1 ]。 结论 ①尿液Ⅳ C为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较为特异的标志物 ;②尿液Ⅳ C的变化更能反映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发展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研究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肾脏皮质钠泵 (Na+ ,K+ ATP酶 )α亚单位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内源性哇巴因 (EO)的生物学效应以及洋地黄类药物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长期给予大鼠注射小剂量哇巴因 (2 0 μg·kg- 1·d- 1)与地高辛 (32 μg·kg- 1·d- 1) ,动态观察大鼠血压变化 ;分别应用分子生物学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研究各组大鼠肾脏皮质钠泵α1、α2及α3亚单位m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别 ,长期给予大鼠注射小剂量哇巴因可使大鼠血压升高 ,而地高辛对大鼠血压无影响。但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肾脏皮质钠泵α亚单位基因表达的影响是相同的 ,在mRNA水平均可使α1亚单位表达增强 ,α2与α3亚单位表达无改变 ;而在蛋白水平α1亚单位表达减弱 ,α3亚单位表达增强 ,α2亚单位表达无改变。结论 哇巴因在高血压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哇巴因与地高辛可导致相同的肾脏皮质钠泵基因表达改变 ,提示这种表达的改变在哇巴因导致血压升高的过程中可能并不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增加固定修复基牙强度、较少磨除基牙组织的洞型设计。方法 收集完整的离体上下颌第一、二磨牙 1 80颗 ,分为 9组 ,每组 2 0颗。Ⅰ组为对照组 (完整牙 ) ,Ⅱ~Ⅸ组分别制备具有临床代表意义的洞型。常规充填后 ,分别进行抗折负荷测试。结果 抗折负荷邻颈洞型较邻颈牙合浅洞型大 2 4 2 % ,邻颈、牙合洞型较邻颈牙合深洞型大 5 0 8% ,邻面洞型较邻牙合浅洞型大 9 8% ,邻、牙合洞型较邻牙合深洞型大 2 1 % ,邻牙合深洞型较邻颈牙合深洞型大 2 4 9%。结论 对基牙邻面龋坏 ,特别是邻面颈部龋坏 ,争取就自然洞型完成充填 ,能显著增加其抗折强度 ;必须经牙合面行根管治疗时 ,邻牙合面分开洞型 ,能明显增加抗折负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正常人及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患者血小板膜流动性 (PMF)及辛伐他汀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0例正常人及 30例OMI患者 ,分离血小板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偏振度P′及计算出微粘度 η ,以确定PMF的变化 ,同时测定血浆胆固醇 (Tch)的变化 ,对 30例OMI患者在服用辛伐他汀 6周后再次检测P′和 η及血浆Tch水平 ,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OMI组比正常组PMF显著降低。②用辛伐他汀干预后 ,PMF得到改善。③OMI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组的PMF低于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组。结论 ①OMI患者PMF降低 ,血小板结构可能发生损伤。②降脂药物可能对血小板膜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山病 (KSD)和大骨节病 (KBD)两病病因至今尚未明了 ,特调查病区粮食真菌及其毒素在两病病因中的作用。方法 用病例对照研究结合实验病理学验证以探索粮食内可疑致病真菌及其相关毒素质量与两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① 40 2份小麦内培养出的优势菌为链格孢霉 ,其检出率与两病发病之间未见统计学联系 ,未培养出镰刀菌 ;② 2 4份小麦和 2 3份小麦面粉样品内未检出 1 1种镰刀菌毒素中的任一毒素 ,1 4 3份小麦、玉米样品内未检出AOH、AME和ZEN ;③化学纯品T 2毒素 (1 0 0 μg·kg- 1BW·d)致雏鸡KBD模型实验和链格孢霉培养粮 (含AOH 6 5 1 9μg/ g饲料 )致雏鸡KSD、KBD模型实验 ,均未见动物心肌损害和软骨损害等 ;④T 2毒素和MON实验组内 ,检出小型猪关节软骨OC—Ⅲ型损害 ,后一结果对KBD病因研究的参考价值需待更多工作之后才好判定。结论 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病理学综合结果不支持两病病因镰刀菌毒素中毒说和链格孢霉毒素中毒说。建议多家协作 ,重复粮食真菌及其毒素的检测 ,以便对两病真菌毒素病因说作出最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在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及透射电镜 ,检测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 7、1 4、30、90d的细胞凋亡。结果 支架术后 7、1 4d未观察到平滑肌细胞凋亡 ,术后 30d在新生内膜中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 ,90d时单位面积内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 30d〔(4 .5 0± 1 .2 9)vs (1 3.5 0± 1 .91 )个 /0 .1mm2 ,P <0 .0 0 1〕。透射电镜下凋亡细胞表现为胞浆浓缩 ,染色质浓缩成团 ,边聚于核膜形成新月体。结论 细胞凋亡是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形成中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特征 ,在后期明显增多 ,调节着新生内膜中平滑肌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β 紫草素在方剂中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 用过氧化氢氧化β 紫草素中所含羟基的反应与鲁米诺 -过氧化氢 -钴离子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进行测定。结果 用实用药动学计算程序 3P87处理数据得到系列药动学参数。结论 β 紫草素在复方中有更大的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m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的mATP酶活性的影响 ,旨在探讨失重条件下梭内、外肌代谢的改变。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 ,以钙增强的mATPase法检测模拟失重不同时期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的mATP酶活性。结果 尾部悬吊可使梭外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减少 ,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增加 ,梭内肌纤维mATP酶活性增强 ,核袋 1纤维mATP酶染色不变或由阴性转变为弱阳性 ,核袋 2纤维和核链纤维由阳性转变为强阳性。结论 模拟失重导致梭内、外肌代谢发生改变 ,梭外肌纤维类型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