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保证双碑嘉陵江大桥结构的安全,对该桥进行非线性稳定分析。采用ANSYS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考虑梁柱、大位移、斜拉索垂度等几何非线性因素,采用弹塑性分析中的各向同性强化模型考虑材料非线性,材料本构关系选用双折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桥的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考虑几何非线性的结构稳定安全系数和仅考虑线弹性的结构稳定安全系数差别不大;考虑材料非线性的结构稳定安全系数大概是仅考虑线弹性的结构稳定安全系数的0.4倍左右;考虑几何与材料双重非线性的结构稳定安全系数是仅考虑线弹性的结构稳定安全系数的0.3倍左右。建议非线性稳定的安全系数参考结构丧失承载能力的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国道209线和林格尔至清水河一级公路贾家湾大桥单支空心薄壁高墩施工为背景,通过变分原理推导了结构动力学方程和以有限元为基础的有限自由度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借助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并根据单支空心薄壁墩施工过程,建立了空心薄壁墩施工阶段的动力特性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13个模型的计算,分别得到了每一个模型的前5阶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分析各模型的动力参数,找到了一些对单支空心薄壁墩施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太阳辐射下箱梁截面温度场进行了测试,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实测温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箱梁竖向温差和横向温差非线性分布的拟合曲线。建立了该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分析了温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在ANASYS中实现桥梁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某单面刚构拱桥进行了考虑恒载、风载、列车荷载等荷载工况下的弹性特征值稳定性分析,分别考虑恒载作用下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双重非线性对某大桥进行了非线性稳定分析,对几种稳定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了重要结论:考虑刚构一单肋系杆拱组合桥梁的稳定性时,一定要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共同影响,弹性稳定安全系数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解,必须取很大安全系数才行.  相似文献   

5.
结合四川在建的新民岷江特大连续刚构桥工程实例,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初始缺陷,对该桥最大悬臂施工状态下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得到了该状态下结构的稳定系数、屈曲模态和墩底截面的极限承载力,并提出了大桥施工过程中加强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曲塔混合梁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根据曲塔混合梁斜拉桥的受力特点,建立斜拉桥施工阶段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完成了斜拉桥施工过程的仿真分析。在考虑了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效应的基础上,进行斜拉桥施工阶段和成桥状态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几何非线性对结构整体稳定性影响显著,在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基础上,材料非线性对稳定性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以单立柱固定式海洋平台的柱形壳桩腿为研究对象,得到复合材料柱形壳较为合理的结构尺寸、铺层方式,提高其轴向承载能力.首先,通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材料单轴拉伸试验得到复合材料柱形壳试验样本的材料属性,用于柱形壳的计算与分析.其次,基于复合材料薄壳理论,得到轴压复合材料柱形壳屈曲临界载荷解析解,对比线弹性屈曲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理想柱形壳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再次,由复合材料柱形壳缺陷测量试验得到其初始几何缺陷,由轴向压缩试验得到其轴压屈曲特性,对比非线性屈曲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缺陷柱形壳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正确性.最后,结合线弹性屈曲分析结果,引入模态缺陷,从线弹性和非线性屈曲分析两个方面,研究铺层角、铺层数、各层纤维厚度、几何尺寸对复合材料柱形壳轴向承载能力的综合影响规律,得到各模型的屈曲特性与缺陷敏感性.从生产制造与工程实际出发,建立一种系统的CFRP型复合材料柱形壳设计计算流程、失稳分析方法,对于复合材料柱形壳的设计、校核、优化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既有双曲拱桥的空间模型,运用空间分析对双曲拱桥的承载能力进行评定。以阳头大桥为工程实例,利用上述建模方法建立了该桥的实体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主拱圈在自重作用下的应力。在有限元模型中进行加载仿真计算,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荷载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以评定实桥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甘浩亮  刘佳  李惠敏 《中国水运》2014,(2):26-27,29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跨海大桥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桥区水域的通航环境,船撞桥的事故时有发生。文章以在建的泉州湾跨海大桥为例,应用AASHTO船撞桥概率模型,旨在研究船舶撞击大桥的概率,并提出缓解措施,也为大桥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文熙 《中国水运》2014,(10):222-226
以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考虑了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钢锚梁结构的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锚梁式索塔锚固结构的破坏形式为钢锚梁受拉弯强度破坏,破坏荷载为设计荷载的5.8倍,结构有较大的安全储备。提出了钢锚梁腹板、拉索支撑结构以及钢牛腿的简化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较为吻合,能较好的预测钢锚梁的应力值和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1.
以赫章特大桥为例,介绍了该桥超高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设计特点,同时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荷载作用下静力特性进行分析,计算了桥梁的所有施工阶段、成桥后荷载作用下结构受力状况,进行了高墩弹塑性稳定分析,重点考虑了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整体温差、温度梯度、基础变位、汽车活载、风荷载及其作用组合对结构的影响。还介绍了赫章特大桥主桥的设计特点及静力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有限元计算方法,对雷堡坳大桥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的各种工况进行稳定特征值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自重、施工临时荷载、挂篮等竖向荷载对结构稳定性起主导作用,尤其挂篮突然脱落、上部结构悬浇箱梁一端滞后施工一个梁段对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增设横系梁可以提高桥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独柱墩桥梁采用的是单支点支撑,在汽车偏载的影响下,结构的横向抗倾覆稳定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文中总结独柱墩桥梁倾覆事故的经验,以具体的工程为实例,分析了桥坍塌时桥面荷载的大小以及布载的方式。同时,还根据荷载的大小和布载方式,对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能力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相关的验算方法,并提出了加固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独柱墩桥梁占地面积少,结构美观,在城市立交桥和高速匝道等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其横向稳定性在目前施工规范中缺乏相应的规定,桥梁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倾覆事故。文中分析了独柱墩桥梁横向失稳的原因,进行了结构验算,并根据验算结果提出增设钢管混凝土立柱或增设预应力盖梁2个加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钢筋混凝土桥墩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桥墩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承载力验证及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下全过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相应试验结论吻合较好.通过施加温度场模拟钢筋锈胀力对混凝土桥墩的作用,进一步研究钢筋锈蚀后桥墩在不同锈蚀率下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桥墩耗能能力.分析比较表明:用温度场模拟钢筋锈胀力对混凝土桥墩的作用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方法可供锈蚀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千岛湖大桥主桥的墩座、V形墩斜腿、箱梁、箱梁预应力各部分的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对大桥主桥结构进行整体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及对墩梁结合部进行空间有限元分析,验证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的受力合理性,提出了全桥施工方案,进一步确保V形墩结构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蔡福康 《水运工程》2012,(6):196-200
针对东海大桥跨海段整体式桥墩承台外海施工恶劣的环境,结合整体式桥墩承台的结构特点,本着减少水上作业时间、尽可能利用现有船机设备的原则,经多方案综合比选确定采用2个U型混凝土套箱水上安装在桩顶上拼接成1个整体式桥墩承台薄壁壳体,然后浇筑封底混凝土及湿接头封闭形成干施工环境的施工工艺。介绍外海桥墩承台双拼U型混凝土套箱的总体施工方案、各种工况受力分析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庄元  刘祖源 《中国航海》2007,(3):5-9,44
由于我国现行的《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中,没有桥墩紊流宽度的计算方法,桥梁设计人员为了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通常将桥梁跨度加大,这样既增加了结构设计的难度,又增加了工程的投资。通过水槽定床和动床试验,分析了行近流速、行近水深、来流角度、桥墩尺寸、桥墩墩型、桥墩冲刷等因素对桥墩紊流宽度的影响,利用量纲分析法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推导出了桥墩紊流宽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以一座在建的多塔结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运用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ANSYS,建立多塔斜拉桥的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考虑拉索垂度效应、结构大位移和梁柱效应3种几何非线性因素,进行了大跨度多塔斜拉桥空间非线性静力分析,给出了桥梁结构主梁、桥塔以及斜拉索的位移及内力云图,结果表明:多塔斜拉桥的主跨跨中位移变形最大,为33.2 cm;边塔弯矩随高度的变化各不相同,塔底弯矩最大;斜拉索的最大索力在边塔外侧的辅助墩附近。  相似文献   

20.
At present,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turbulent flow width around the bridge pier is not given in the "Standard for Inland River Navigation" (GB50139-2004) in China, and the bridge designer usually increases the bridge spa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avigation safety, which increases both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difficulty and the project investments. Therefore, it is extremely essential to give a research on the turbulent flow width around the bridge pier.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of the fixed bed and the mobile b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urbulent flow width around the bridge pier have been analyzed, such as the approaching flow speed, the water depth, the angles between the bridge pier and the flow direction, the sizes of bridge pier, the shapes of the bridge pier, and the scouring around the bridge pier, etc. Through applying the dimension analytic method to the measured data, the formula of calculating the turbulent flow width around the bridge pier is then infer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