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利用航海模拟器进行雷达标绘训练中,能否实现多物标雷达标绘的自动评估并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多物标雷达标绘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多物标雷达标绘评估系统的整体框架和流程图,确定各评估要素及其权重,建立了各评估要素的误差分布函数,利用Visual C++面向对象的语言完成评估系统的整体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
雷达标绘评估是雷达两证模拟器实际操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评估仍采用主观性较强的人工评判,因此有必要实现雷达标绘自动评估。雷达标绘自动评估的关键是雷达标绘评估模型,为此提出了与会遇态势相关的雷达标绘评估模型。首先对雷达标绘中目标船和本船的会遇态势进行分类,根据评估要素重要程度和观测与标绘精度需要设置评估要素权重和允许误差范围,进而构造隶属度函数对受训人的雷达标绘操作进行自动评估。本评估模型已经应用于雷达模拟器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干散货码头的作业智能化水平,对干散货码头卸船自动化、装船自动化、装车自动化、码头生产管控数字化、流程全自动化等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基于作业流程全自动化的思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仿真处理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PLC控制技术、计算机软件等,以作业流程的单设备自动化为抓手,结合3D数字化码头生产管控系统,建立设备联锁控制模型,开发矿石码头作业流程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码头卸船、水平运输、堆取料、装车、混配、装船等全过程的作业自动化和集中管控。研究成果将为推动我国干散货码头的智能化、智慧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各种文献资料,对船舶集成驾驶系统中的定位与导航、电子海图、雷达标绘、自适应操舵、辅助决策系统五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叙述,对集成驾驶系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未来的船舶集成驾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全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周亦军  李旻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5):71-73,80
海图作业标绘台系统是航海作业与作战系统的重要设备,该设备具有战场态势显示,航迹记录等功能。能够记录、标绘自网络接收到的目标点信息,并将该信息交给海图标绘计算机,后者自动完成标绘动作。传统标绘台不会对输入点集合进行处理,标绘目标点的顺序就是传人的目标点的顺序,该顺序往往并不利于标绘操作。不好的顺序往往造成标绘时间长,标绘效率低的缺点。要提高标绘效率就需要对目标点集合进行合理的排序,选择出合理的标绘路径。文章研究参考了现在已有的路径选择算法,分析了它们的应用范围。通过数学分析,文章设计了一种局部最优的路径选择算法,并且给出了这个算法的C语言实现。通过在一些目标点集合上进行验证,该算法是可行的。该算法是局部最优的,而非全局最优的,在这是该算法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针对自动化码头船舶特殊箱作业情况,搭建符合生产要求的系统自动调度体系,完善设备自动运行技术。结合集卡行驶实时状态,设计对应动态调整的调度策略,再配合完整的作业信息提示功能,使得码头特殊作业流程自动化,实现自动化码头船舶作业全流程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船艇》1996,(10)
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自适应自动舵和综合导航系统三种新潮系统,在80年代曾被誉为船舶导航设备的“三大件”。而今,船舶导航设备和系统又有了新的“三大件”,那就是:综合船桥(IB)、全球卫星导航仪(GPS)和电子海图信息显示系统(ECDIS)。“窥一斑而见全豹”,船用导航系统“三大件”的变迁和发展,从一个侧面显露了当今船舶导航朝实现船舶航行全自动化方向发展的总趋势。本文拟围绕船舶导航系统的新“三大件”,对当今世界船用导航设备和系统的发展新动向作一个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船舶航迹标绘仪取代了人工海图标绘作业,提高了舰船作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由于海图坐标投影算法影响了航迹标绘仪的绘图精度,通过对墨卡托海图坐标正算过程产生的误差在理论上进行的分析,推导了两点间经、纬度差的极限公式,在仿真实验中提出了经、纬度分段计算方法。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航迹标绘作业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舰载雷达实装试验中难以构建多维度雷达复杂试验背景和舰载雷达设计和研制中进行平行数字仿真试验的能力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一种舰载雷达数字仿真试验平台系统的通用体系结构、模型描述和设计、参数生成方法,可实现对雷达设计和研制的平行数字仿真模型进行在各种通用和独立探测态势条件下的技术性能、战术功能和使用效能等高置信度测试、分析、检验、评估等功能,研究结果可为舰载雷达数字仿真试验技术与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船舶的航行安全一向是海上运输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航海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船桥系统(Integrated Bridge System,IBS)以一种新型的导航设备在船舶安全航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各种定位仪、雷达、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自动雷达标绘仪(Automatic Radar Plotting Aid,ARPA)、  相似文献   

11.
建设台湾海峡VTS,确保该水域海上交通安全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本文研究台湾海峡VTS雷达子系统的站址选择及设备选型,分析雷达子系统的检测性能、系统分辨力和定位精度,提出符合台湾海峡VTS总体要求的雷达子系统。  相似文献   

12.
自动化码头无人区域内设备全自动化作业,对该区域的人员进出场管控尤为重要。以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例,通过对自动化无人区域作业设备和作业模式的分析,确定了人员进出该区域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人员进出自动化无人区域管控办法,可为自动化码头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多媒体教学与培训系统的基本要求,介绍了用Delphi3创建该系统在数据库的建立、界面制作、多媒体效果、模拟器等方面的实现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电子调速器仿真训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调速器是一种集微电子、计算机、控制理论于一体的高智能设备,要求使用者熟练地掌握对它的操作和维护.为此,研究开发了电子调速器仿真训练系统,该系统以目前在远洋船舶上大量采用的NABCO公司的MG-800电子调速器作为仿真对象,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全面仿真,同时该系统还可实现网络化教学,完全能够满足轮机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电子调速器的操作和维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劳动力成本增加、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装卸设备自动化的现状,以及集装箱码头高效、智能、安全、绿色的发展需求,基于工艺规范化、可视化、物联化、协同化、智云化策略,梳理集装箱码头软、硬件系统关键技术,并对目标码头进行智能化系统架构、功能和工艺流程设计。本设计规避了现有研究在整个码头系统设计时只针对某一作业环节、缺乏各子系统间相互影响考量的问题,旨在解决码头子系统作业解耦问题,对集装箱智能码头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军事技术的发展,使得作战样式趋向于高技术条件下多兵种联合作战,对军事训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高层体系结构(HLA)引入训练系统设计是一个必然趋势。针对电子对抗部队训练效果评估的实际需求,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HLA的电子对抗训练效果评估系统的体系结构。文章以专业训练评估成员中的雷达对抗评估为例,进行了仿真对象模型设计,应用软件实现分析,阐述了基于HLA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对基于HLA的军事应用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PAD提高了雷达避碰自动标绘的功能,堪称避碰标绘理论的一大进展。然而,其图形生成较为复杂、过多耗费了系统的处理时间和内存空间、仅能自动探测碰撞危险和指示航向、使用不便。国外有人提出一种“可操纵空间”概念。笔者认为此概念有可取之外,以此为契机,独立深入研究,研制成功矢量安全域(Safe Area of Vector简为SAV)。此SAV不同于PAD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门机自动化作业,根据门机实际使用工况,结合激光扫描技术、仿真处理技术、差分定位技术、视频融合技术等,研究门机远程化、半自动化、全自动化作业所需的关键技术。以抓斗门机为例,针对门机回转时上部结构整体运动造成无合适位置安装激光扫描仪持续扫描船舱的问题,选取带斗门机作为突破口,将激光扫描仪安装在固定卸料斗上对船舱进行扫描,成像结果可以有效指导抓斗在船舱内作业。针对门机回转停止前的抓斗防摇问题,在抓斗上安装航姿参考系统检测抓斗运行姿态,通过与仿真建模系统计算出的象鼻梁头部运行姿态进行相对运动分析,控制变频器反向输出以抑制抓斗摆动,该解决方案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摇效果。  相似文献   

19.
罗勋杰 《集装箱化》2015,26(2):16-19
<正>自1993年荷兰鹿特丹港ECT码头投入运营以来,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范围内新建集装箱码头作业工艺系统基本以半自动或全自动化方式为主,其中,水平运输工艺系统对码头总平面布局及码头自动化程度和作业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艺系统应用现状及自动化设备发展情况,围绕自动导引车和跨运车技术参数对码头总平面布局的影响进行定性及定  相似文献   

20.
该仿真技术从单机平台到基于HLA的分布式交互仿真,视景仿真在这些仿真技术平台上在军事、科学研究、建筑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雷达系统越发复杂、设备成本越发高昂的今天,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雷达系统进行测试、训练与研究,不但可以全面提高效率,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对雷达系统测试、评估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