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整体求解法计算气固耦合传热问题,并考虑了太阳辐射和壁面间热辐射对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对某款轿车车内三维流场和热环境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速度场、温度场和PMV与PPD的分布。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很接近,相差在5%以内。接着对乘员热舒适性进行分析,并使用平均空气龄对舱内空气新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环境条件下,该轿车前排乘客感觉较热,后排乘客感觉微热,乘员舱空气新鲜度较好。据此,对模型进行修改并重新计算。结果显示,乘员舱的热舒适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结构各子系统间的功率平衡方程,介绍了半无限流体方法的基本假设,利用统计能量分析(SEA)及半无限流体方法,建立了轿车车外噪声预测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稳态能量流方法和理论计算方法,分别确定了轿车SEA模型子系统的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通过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确定了轿车SEA模型的激励;对施加激励后的模型进行了车外噪声分析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EA和半无限流体方法对车外噪声预测,不仅可以得到可靠的预测结果,简化建模步骤,而且能够满足工程上汽车产品在开发设计阶段对车外噪声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公路与汽运》2006,(3):100-100
国家权威室内空气检测机构曾对200余辆轿车进行检测发现,如果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90%的汽车存在车内空气污染,有的甚至甲醛超标在五六倍以上。专家表示,轿车车内空间一般只有2~3m^3,有害气体不易挥发,加之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人长时间处在污浊空气中,极易引发头晕、头痛、恶心。  相似文献   

4.
采用G方程耦合化学反应机理的方法对天然气发动机爆燃进行仿真分析,对不同点火正时下的爆燃强度进行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长安轿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CF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东  詹樟松 《汽车工程》2007,29(10):873-875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选用可实现k-ε模型和非平衡壁面函数,建立一款长安轿车的外表面及其外流场模型(采用12mm和8mm两种网格尺寸),对其进行流体动力学仿真,求得气动阻力与升力系数,并和风洞试验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细网格模型的仿真结果较为精确,气动阻力系数与试验值的误差仅为4.4%。  相似文献   

6.
结合轿车扭杆式后桥的等效刚度力学模型、后悬架非对称橡胶衬套的变形耦合特性以及减振器、螺旋弹簧的力学模型,建立轿车扭杆式半独立后悬架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通过对比表明仿真和试验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轿车外流场的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不方法数值求解N-S方程,模拟了轿车外流场,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对与宝钢合作开发的轿车用滚型车轮钢板进行了有关性能试验,摸索出了富康轿车车轮的成型工艺,生产的车轮通过了武汉神龙汽车公司的全面考核,实现了车轮国产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KIVA-Ⅱ程序[1],建立了基于分形概念的火核模型、描述火焰传播的相关火焰模型以及反映壁面对火焰影响的壁面模型。对一工质为丙烷的火花点火发动机进行了变工况的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汽车外流空气动力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求解雷诺平均三维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模拟轿车外流场,发展了方便快捷的前后处理技术。计算了东风AF微型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很好地相符,开发的CFD软件可成为理解和优化轿车外流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利用FLUENT对沿着排烟口部附近排烟管内壁引入冷气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冷气流速度、不同管径以及不同冷气流进口宽度下的排烟管内温度分布情况,对于排烟口部掺冷装置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某VAN客车顶置空调风道实体模型为分析对象,模拟了空调风道内部气流分布,分析了空调风道各出风口的风量分配。通过对客调出风口结构的优化,使空调风道各出风口的体积流量趋于均匀,各出风口体积流量标准差、空调风道压力损失有所降低,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周小涵  曾艳华  白赟  魏英杰  何省 《隧道建设》2016,36(11):1332-1336
除了少数圆形隧道外,大部分山岭交通隧道断面采用马蹄形或端墙式等形状。在隧道温度场的预测中,圆形断面模型能否代替马蹄形等实际隧道模型,其适应性值得研究。应用基于空气-衬砌-围岩的对流-导热耦合作用控制方程的有限差分方法,建立圆形断面模型对东北寒区马蹄形隧道温度场进行计算,并与现场实测温度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1) 圆形断面隧道模型有限差分计算方法克服了通用有限元软件建模复杂、对硬件要求高的弊端,考虑了隧道内风流速度和入口风流温度的影响,在隧道温度场的预测计算中能够满足工程使用要求。2)隧道内风流速度和入口风流温度对隧道温度场影响较大。本文算例中,入口风流温度每升高10 ℃,二次衬砌表面温度升高约7.2 ℃,增幅均匀;从1~5 m/s,洞内风流速度每增大1 m/s,二次衬砌表面温度降低的幅度为6.6、2.7、1.5、0.9 ℃,降幅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4.
李河清  侯志祥 《汽车工程》2007,29(7):578-581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径向基神经网络(HGARBF)的车用汽油机过渡工况进气流量预测模型。首先设计了一种新的混合遗传算法,利用梯度算法每次迭代得到的结果来改进遗传算法的群体,将遗传算法的最优个体与梯度算法的迭代解相比较,选择其中的最优点作为梯度算法下一步迭代的起始点,运用该混合遗传算法进行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的优化,改善径向基神经网络不同初始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然后建立了基于HGARBF网络的过渡工况进气流量的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优于经典的进气流量平均值模型,为精确及时测试汽油机进气流量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晓明  赵又群 《汽车科技》2009,(5):38-40,48
汽车进出风口对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利用CATIA建立了三种不同进出风口的汽车模型,利用CFD方法研究不同进出风口对汽车流场的影响。采用三维不可压缩雷诺平均方程N~S方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利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获得控制体积界面上的物理量,应用SIMPLEC算法进行迭代计算,对汽车流场进行模拟仿真,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汽车前端只有一个进风口的情况下,发动机迎风面的高压区偏上,并且高压区的压力明显低于增加辅助进风口的情况。将三种情况下仿真得出的发动机舱内散热所需的冷却空气量与实际所需要的空气量对比,结果显示,汽车前端只有一个进风口的情况不能满足发动机舱内的散热需求,而其余两种情况能够满足散热需求。  相似文献   

16.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流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对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提出了两种局部结构的变动途径,一种是改变通道的宽度,另一种是改变空气进出口处集流板的倾斜角度.利用FLUENT软件对15种结构变动方案的流场进行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结构变动对流速分布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结构变动途径的作用机理.最后,选出流速均匀性相对最好的结构方案,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案的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混合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天然气发动机空气和天然气在混合器内的流动规律,建立了混合气流量与混合器喉口面积、入口角度间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了优化模型能使天然气发动机的功率损失降到最低。并论述了天然气发动机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发动机进气系统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因此构建了进气流量小波网络辨识与预测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DLS)对小波网络参数和预测控制率进行了学习和优化,以提高小波网络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作为对比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并利用瞬态工况试验数据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小波网络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发动机瞬态工况进气流量,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误差精度更高,可用于发动机瞬态工况空燃比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9.
汽车空调风道系统CFD研究与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祁照岗  陈江平  胡伟 《汽车工程》2005,27(1):103-106
基于对某种风道的CFD分析。对后风道和中心导风管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善了风量分配同时增加了总风量。分析结果显示改进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汽车排气系统的流场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某汽车排气系统一维非定常流动的气体动力学方程组和三维模拟数学模型.建立了该汽车排气系统与发动机的联合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得到了排气系统进口温度、质量流量、密度等参数.以此作为边界条件,利用三维CFD软件对该汽车排气系统流场进行了模拟,找到了影响排气系统背压的关键结构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良好,优化后排气系统背压由40.5 kPa降至30 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