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应用中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为控制沥青混合料生产中的CO2气体排放,介绍了日本开发的中温化技术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及日本、芬兰等在常温沥青混合料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分析了中国常温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应用中的环境保护对策.结果发现采用中温化技术,可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压实度与在160 ℃时拌和的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相当,基本不降低沥青混合料性能,达到了降低CO2排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橡胶沥青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环保路面材料,其在有效解决废旧轮胎污染问题的同时具有提升道路使用性能的有益效果,因而在国内外得到了较多应用。但橡胶沥青在制备及施工过程中较重的气体污染物排放问题一直是制约其更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研究制备出外掺25%的橡胶沥青,分析了净味剂加入橡胶沥青前后的主要技术指标、气体污染物排放情况,并研究了作用机理。试验结果显示,所加净味剂在不显著影响橡胶沥青相关技术指标情况下,明显改善气体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该研究成果可为橡胶沥青绿色环保化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相对其他改性沥青而言,橡胶沥青具有较高的黏度,需要较高的拌合温度。通过试验研究了高温条件可能给橡胶沥青带来诸如沥青的老化、有害气体排放量加剧以及碾压施工难以控制等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其拌和与压实温度相对较低,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废气的排放,并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型道路材料,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促进温拌沥青的推广应用,基于热动力方程对四种温拌沥青混合料进行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分析各自路用性能,总结温拌沥青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是近十年来,在能源紧缺、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沥青铺面技术。1997年,在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推动下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要求在201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2%。节能减排、抑制全球变暖已是国际共识。我国对温拌沥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05年。  相似文献   

6.
沥青的老化影响了沥青的使用性能,沥青老化后性能变化取决于沥青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对沥青化学组分进行红外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沥青化学组分官能团和元素含量分布特点,研究了化学组分随老化深度加深的变化趋势,沥青化学组分老化规律研究将对沥青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热拌沥青混合料HMA技术施工温度高会产生沥青老化、排放有害气体及能源消耗等一系列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降低沥青混合料拌合、碾压温度的温拌沥青技术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文章针对目前的温拌技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出现大面积的网裂、坑槽、车辙等病害,如不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将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研究适合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进行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改善路面状况,保障公路顺畅,将有很大的意义。介绍了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对乳化沥青稳定性分析,应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对原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可以提高其路面的防水、防滑、耐磨耗、填充等作用,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对黑龙江省其它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维修养护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温拌沥青混合料(WMA)具有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优势,论文结合赛果高速公路工程实践,应用2种温拌剂,研究了温拌剂的降黏效果,并开展试验对比,研究了所拌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分析了温拌技术的经济成本,研究成果可供低温地区沥青路面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7.6km的苍岭隧道为台金高速公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在这样长的隧道中如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由于隧道空间相对封闭,热拌沥青混合料所释放出的热量和有害气体不能很快排走,使得现场施工环境恶劣,严重影响现场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在苍岭隧道选取lkm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WMA)进行施工,并对WMA进行了配合比设计、混合料性能验证、有害气体排放量检测以及路面质量检测。通过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对比,显示了WMA用于隧道施工时在热量释放、有害气体排放以及能源节约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可显著降低拌和与碾压温度,并达到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的路用性能.相比热拌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高节能、低排放、轻污染等优点.温拌沥青混合料还具有降低工程成本,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杜昱 《交通标准化》2012,(16):124-126
结合近几年改建工程、大修工程等沥青砼路面施工实践,对影响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橡胶沥青作为路用材料,具有较强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老化、抗疲劳、抗水损坏等特性。采用红外光谱法微观分析维他橡胶沥青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可为维他橡胶沥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是我国应用最多的路面类型之一,这是由于沥青路面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如其表面平整度高、行车舒适安全、施工过程简单且养护要求较低等.但是沥青路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因为沥青路面在使用的过程中较容易发生病害,如裂缝、坑槽等,而出现这些病害的直接原因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已成为各国道路界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分析了国内外低温开裂研究的进展,并对温缩裂缝的形式、影响因素、温度在沥青路面中的分布规律、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能耗及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建立了基于离散事件模拟的沥青路面施工环境影响计算模型, 利用概率分布函数和逻辑语句将施工步骤抽象化, 应用图形化离散事件模拟软件构建了沥青路面施工离散事件模型, 将Nonroad计算模型植入, 进行了不同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动态计算, 并对比了不同施工情况的模拟排放结果。分析结果表明: 运料车将沥青混合料运输至摊铺现场的过程为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能耗源, 为总能耗的44%, 摊铺过程与运料车返回过程的能源消耗分别为总能耗的32%、12%;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施工步骤为运输和摊铺过程, 占排放总量的50%以上; 摊铺与压实过程产生的排放物主要为NOx, 运输过程产生的排放物主要为CO2; 对施工工艺进行调整, 使用不间断摊铺施工会明显减少NOx的排放, 减排量约为15%;在施工设备方面, 适当增大摊铺设备的容量会减少CO2和HC的排放, 前者减排量约为25%, 后者约为17%。可见, 基于离散事件模拟沥青路面施工环境影响计算模型, 可量化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能耗及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优化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作为我国公路建设施工的一项重要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从沥青路面施工准备、施工放样、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摊铺工艺等方面,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所需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车辙的分析,车辙与沥青混凝土内因组成材料性能、温度及外因行车速度、行车荷载都有关系,运用三轴静态蠕变试验Flow time来统一表征了沥青混合料复杂的材料性能,并与行车速度、路面各亚层温度、作用次数建立关系,进行车辙深度的预估,最后经验证,回归结果精度高,除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SMA外,可以用于预估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深度。  相似文献   

19.
王玉 《北方交通》2006,(6):70-72
用冷铺沥青混合料修补路面坑洞,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为保证其疏松性和压实性,在配制方法上,如所用沥青的粘度、沥青的用量、添加剂以及集料级配等,与热拌沥青混合料都有很大区别。实践表明,所研制开发的冷铺材料使用性能良好,而成本却比同类进口材料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