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浅水航行船舶下沉量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通过对浅水域中航行船舶吃水增加而产生下沉现象分析,包括船舶在临界、亚临界、超临界速度段相应阻力、纵倾以及下沉的讨论,给出船舶在浅水域航行时确定船舶下沉量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船舶下沉运动量是影响船舶在黄骅港进港航道富裕水深的重要安全问题之一。通过船模试验研究分析了浅水域影响船舶下沉量的主要因素,非接触式采集技术在试验中得到了应用。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得到了影响下沉运动量的主要条件并给出了考虑航速、波流共同作用、水深等因素的船舶下沉运动量。  相似文献   

5.
舒毅 《世界海运》1998,21(4):44-45
通过某轮甲船舶航向无法操纵和某轮乙舵效变差等现象,经检查是舵叶下沉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拟定了经船检同意的临床性修理方案和符合部颁修理标准的永久性修理方案;对舵叶下沉的原因,据现场检查情况作了较符合实际的详细分析;基于对下沉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虾峙门外航道超大型船舶富余水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虾峙门外航道是进出宁波港的必经之路,但航道中有一段17.5 m 的浅水航段影响了超大型船舶进出宁波港,本文从理论上计算出保证超大型船舶在虾峙门外航道安全航行所需要的富余水深,从而为港口管理部门确定该航道的通航标准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宁波港的水深资源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国《海港总体设计规范》和最新的国外相关规范、设计手册中有关进港航道船舶航行下沉量计算和确定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各计算和确认方法的适用范围,针对限制性航道和非限制航道(疏浚挖槽航道)着重研究了计算结果的差异,特别是不同船型之间的差异,并对我国规范船舶航行下沉量计算提出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8.
1 基本修理情况 "石塘海”轮舵柱到沪东船厂机械分厂后,经测量确认此舵柱以前改造过,而船上找不到任何记录,经查1995年5月在南通船厂特检时,舵柱拉出,从南通船厂传真的工程单发现舵柱部分尺寸变化较大,但是下舵承没有膛孔,所采用的工艺用环氧树脂浇注舵承外园空腔.此次舵柱拉出后,经测量发现舵柱部位尺寸与原尺寸不符.主要体现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1:16的物理模型研究了船舶进出升船机承船厢时的最大下沉量与船厢水深、船舶航速及船厢断面系数间的变化规律。提出船舶出厢过程是船厢设计水深的控制条件,建立了船舶下沉量的无量纲计算公式。通过综合比较不同船厢水深船舶下沉量及船底安全富余水深,提出了向家坝升船机合理的船厢设计水深标准。  相似文献   

10.
船舶航行下沉量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船舶航行下沉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针对非限制性航道、挖槽航道和限制性航道,将不同船舶航行下沉量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规定的船舶航行下沉量值只适用于非限制性航道,对于挖槽航道和限制性航道,其规定值偏低.更准确的计算船舶航行下沉量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  相似文献   

11.
限制性航道船周回流速度与船体下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宝友  周华兴  李焱 《水道港口》2006,27(2):95-100
通过船舶在限制性航道(宽32 m,水深2.5 m)的航行试验,研究了500 t和300 t船队航行时的船周回流速度与船体下沉。试验表明,船周回流和船体下沉与航速、航行方式和断面系数等因素有关,其中交错航行时的船尾下沉量是渠道水深设计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开敞浅水域中航行富裕水深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浅水流体动力学、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理论、船模试验数据和船舶操纵理论,为船舶在开敞浅水域中航行提供合理确定富余水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准确判定船舶在受限水域的最小安全通航水深,其中主要是计算下沉量,已成为关系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船舶下沉量研究的3种方法,指出基于系列试验的经验公式方法,是当前下沉量研究和实用的主流。文中概括了国内外经验公式和研究成果,将之归纳为20项。经比较,认为考虑因素最全面、适用范围最广的是Ankudinov公式,并指出了其不足。进而根据船模水池实验结果,提出了基于Ankudinov公式的改进公式;并以实船测试值和其他船模水池实验值为基准,将原公式和改进公式计算结果相比对,证实了改进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集装箱运输现在己形成了货流中心——枢纽港,和以洲际核心班轮航线为骨干的千支相协调的运输网络。远东/北美、远东/欧洲和北美/欧洲三条洲际航线近几年投入的船舶如下表一。  相似文献   

16.
针对乌江思林、沙沱两座升船机船舶1.6 m吃水控制标准导致载货量偏低的实际问题,开展超吃水船舶进出升船机船厢系统性的实船试验,论证船舶吃水标准提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船舶出厢为控制性工况,2.0 m吃水船舶正常出厢实测最大下沉量16.46 cm,富余水深大于30 cm;基于实船试验数据改进的下沉量预测公式,将船舶实际下沉量预测精度提高1倍以上;按目前2座升船机运行水位协调机制,上下游水位变化在10 cm以内,船舶最大吃水提升至2.0 m是可行的。建议在运行中按照1.8~2.0 m吃水逐步放宽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航海技术》2005,(1):80-80
瑞典科学家近日披露,他们目前正在开发一种新型船舶,目的是使船舶在遇险时能在海上漂浮足够长时间,以保证所有乘客及时脱险。按照这种船舶的设计新思路,要确保船舶在遭遇碰撞、搁浅、火灾和恐怖袭击等险情后不倾斜,直到船舶被拖人海港或船上乘员被转移到安全的船上.即使遇险船舶慢慢下沉也不会倾覆。瑞典科学家强调,火灾将不再成为弃船的原因。未来船舶在设计上要做到火灾发生后火势不会蔓延,或仅以缓慢速度蔓延.船上乘员可留在船上.直到被安全转移。  相似文献   

18.
集装箱班轮运输,以其定时,定线,定港口及其交货准时和快捷,方便为优点,受到货主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9.
胡方珍 《船舶》2022,(6):30-36
船舶在狭浅水域航行时,由于水体流动及波浪的复合影响,会造成船舶航行下沉量较大而存在触底的风险,危及船舶结构和通航设施的安全,如何有效地评估船舶航行下沉量对航运安全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船舶通行三峡升船机为例,通过牵引船模试验方法测得不同船型在进出三峡升船机航行时的下沉量,拟合出不同船型下沉量计算公式。研究表明:航速是影响船舶航行下沉量的重要因素,船舶出升船机过程应作为最大下沉量的控制工况。研究结论可为航运管理部门制定通航管理规定和船舶设计单位设计相关船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浅水低速状态下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