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铁路客运枢纽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新一代高铁枢纽的陆续建成,简单的站前广场换乘模式逐渐让位于全天候、无障碍、人车分行的换乘空间接驳模式。新型枢纽的空间特征、核心价值与局限性亟待总结。基于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发展历史与背景的研究,将铁路客运枢纽按照空间特征分为三种类型:传统铁路客运站、铁路交通综合体和客站城市综合体。从客流需求变化、城市发展背景、运营管理差异三方面详细分析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空间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高铁建设机制的变迁,提出未来中国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方向:大城市高铁枢纽应强化与城市空间的衔接,加强与城市商业功能的有机结合,由铁路交通综合体向客站城市综合体转型;中小城市高铁枢纽应采取更加灵活、集约、经济的形式,谋求特色产业与枢纽交通功能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正步入高速铁路时代。在新形势下如何完善铁路枢纽,加强上海市与长三角地区的紧密联系,发挥上海对全国的辐射和服务功能?本文就上海市铁路客运枢纽规划的完善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3.
裴剑平  吕鹏  范橙 《交通标准化》2014,(23):175-182
从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方式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铁路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总体变化和要求,分析判断宏观层面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发展趋势;其后,以分析现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多样化功能为基础,从客流、车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的具体微观内容进行剖析,从而提出独立式、协调式、集成式、一体化四大枢纽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四大管理模式优缺点,对如何构建满足当今现代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蓬勃发展具体需求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胡晶  黄珂  王昊 《城市交通》2015,(5):36-42
伴随高铁时代的来临和城市快速扩张,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节点-场所模型进行扩展,描述交通流重构、场所功能重组,以及三类地区的发展趋势.应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新建铁路客运枢纽与既有铁路客运枢纽、既有城市中心之间的关系,探讨铁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中心实现节点与场所平衡的路径.提出通过客流培育与长途功能疏解提升既有铁路客运枢纽的场所功能,通过耦合与直达提升既有城市中心的节点功能,同时完善新建铁路客运枢纽的节点与场所功能,从而实现铁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中心的节点-场所平衡.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大量铁路客运枢纽的建成使用以及铁路建设机制的变化,有必要对枢纽规划建设经验进行总结。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和设计理念两方面。管理机制方面,存在铁路与地方规划部门脱节、枢纽各方建设主体缺乏互动、缺少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问题。对此提出建立铁路建设各个阶段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机制,出台枢纽规划建设统一标准,贯彻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思路,建立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等规划建设管理思路。同时指出枢纽规划建设中需坚持枢纽与城市一体化发展、公交优先、集约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站城融合”背景下,地下铁路枢纽叠合一体化开发而形成的站城区域空间高度集约、功能高度复合,其交通组织较常规铁路枢纽更加复杂。在分析铁路枢纽交通组织设计重点内容的基础上,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围绕解决车站客流集散和城市开发客流出行问题,分别介绍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道路交通、慢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可为国内相关铁路枢纽交通组织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及中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背景下,城市既有粗放式发展模式需要转型,旅客对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也存在功能复合化的期望,铁路客运枢纽亟待加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阐述了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用地的互动关系,基于国内外发展实践总结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三种模式:城市更新型、中心导入型和新城带动型。从管理体制、土地供应和使用制度、投融资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既有制约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针对铁路客运枢纽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提出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亟待突破的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的协调发展,首先基于中国城镇化进程及现行体制,指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与城市未能有机融合、综合客运枢纽交通功能不健全等主要问题。结合综合交通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综合客运枢纽将呈现普及化、综合化、规模化的发展特点。借鉴国外枢纽成功经验,提出以多元交通方式整合、枢纽与城市功能区融合、立体多层连廊连通整个区域为主要特征的枢纽区域概念,并分析了枢纽区域的主要功能。最后,从规划、建设、运营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调整等方面提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面对沿江高铁和福银高铁十字交汇这一战略机遇,武汉市新一轮高铁枢纽选址布局成为争论的焦点。延续一线一站、分散布局的传统模式,还是实现高铁与机场的强强联合进而打造辐射中部的强大空铁联运枢纽,成为关乎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基于武汉市区域竞争态势、城市定位及国家战略,剖析武汉市铁路枢纽现状及拟定选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外高铁枢纽布局体现的空铁联运、选址中心化、铁路枢纽互联互通三个发展趋势,提出将沿江高铁和福银高铁引入天河国际机场的方案,借鉴上海虹桥枢纽模式打造空铁联运一体化枢纽。最后,重点阐述了武汉市高铁枢纽规划和铁路总图优化的基本原则和系统规划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铁时期铁路客运枢纽分类及典型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胡晶  赵杰 《城市交通》2010,8(4):7-15
为提高铁路客运枢纽设施布局和交通组织的适应性,对现阶段我国铁路客运枢纽分类及其功能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回顾了铁路客运枢纽不同发展时期的功能演变过程;然后,结合高速铁路时期新的发展特征,将铁路客运枢纽划分为综合型、中心型、区域接驳型和通勤型四种类型。针对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客运站大多属于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的现状,重点分析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的设施功能和空间层次,并围绕枢纽周边土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道路网络、换乘功能四个方面,提出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周边交通设施布局要点。  相似文献   

11.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其综合交通和物流运输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通过对重庆航空、公路、水运、铁路等几种交通方式与物流运输发展的现状和差距进行分析,提出中长期发展目标,并对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提出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铁路为主导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铁路为主导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北京具有较强可比性的世界城市东京作为对比,在研究两个城市空间圈层结构划分及相应交通体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东京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历程,并从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关系、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土地利用的关系以及综合交通枢纽的精细化设计等方面,分析了东京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及北京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中存在的差距.最后,结合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及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从理念、规划和建设等层面提出了北京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正由个体集中发展向城镇群一体化发展阶段演进,城镇群内交通联系特征也由此发生明显改变,因此,交通规划编制思路应进行相应调整。以株洲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例,探讨在长株潭城镇群一体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如何立足区域视角统筹考虑株洲交通枢纽定位和重大交通设施布局。针对株洲市功能定位、交通设施布局和交通网络协调对接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组合、均衡、融合三大规划策略。以长株潭城镇群作为规划切入点,详细阐述株洲交通枢纽规划思路,城际轨道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布局方案,以及道路、公共交通、绿道等城市间网络对接方案。  相似文献   

14.
自高速铁路开通以来,关于高速铁路与民航运输的相互影响与协调,就一直是 交通运输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论坛以“高速铁路和民航运输的现状与发展”作为主题,关 注在综合运输的背景下,高速铁路与民航运输二者之间竞争与协调的关系.认为在一定范 围内,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具有相互替代关系,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是相互竞争的运输 方式;另一方面,高速铁路的发展也有利于航空旅客通过铁路向大型枢纽机场聚集,通过 建设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共存互补的市场关系,使出行活动更活跃.  相似文献   

15.
苏腾  李晗 《城市交通》2014,(3):15-22
城际客运体系的构建是长江流域城市实现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首先对发达国家三类城际客运体系结构模式和中国客运体系结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并基于新型城镇化要求与基本国情,提出长江流域应构建可持续发展、多层级协调的新型城际客运体系,以高速铁路与航空为双核驱动,以普通铁路与公路为基础。然后分析了高速铁路在产业和人口转移方面的巨大引领作用,并指出航空运输对于全球化时代城市群形态的构建、内部产业分工协作不可或缺,同时阐明了长江流域对高速铁路及航空运输的强劲需求。最后提出城际客运交通与城市之间,以及各城际客运交通方式相互之间应加强联系、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区域港口布局特征,在基于广义费用最小化的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建立了包括公路、水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路段和转运枢纽广义费用函数,标定了主要参数,并借助货运分析软件STAN开展综合网络平衡分配,得到了主要枢纽港的吞吐量规模及分布的结果.结果表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呈现多核化发展态势,主枢纽港上海港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在水路分担比例不断提高的同时,公路集疏运系统仍需扩大运输组织范围.  相似文献   

17.
钱喆 《城市交通》2015,(4):30-36
公交评价指标研究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然而已有研究侧重于从服务水平层面探讨公交的评价指标,无法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共交通发展状况。针对这一问题,从国家战略、交通规划、交通运作和乘客感受四方面出发构建城市公交评价指标体系,给出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评分,进而构建公交竞争力指数及计算模型,便于从整体把握公共交通发展程度以及在同类城市间进行比较。最后,以北京、上海、广州3个超大城市为例,计算各指标评分及公交竞争力指数,结果与交通实际状况较为吻合,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黎晴  赵莉 《城市交通》2014,(3):38-44
围绕重庆地区的三个区域交通规划项目,系统性地回顾和梳理了城镇密集地区交通规划理念的演变过程和规划实践。探讨了国家战略、政策法规及行政体系对规划工作的影响,总结了交通枢纽城市的内涵,归纳了不同层级城镇密集地区交通规划的要点。指出城镇密集地区交通规划作为区域协调的重要依据,深入研究经济、政策、管理机制与规划的相互关系,探寻以区域协作为核心价值的规划方法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等多种因素促使中国航空联运业务快速增长,正在重塑中国航空货运网络。首先从中国参与全球经贸一体化程度加深、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与布局优化、航空物流快速发展等方面对中国现阶段发展航空联运的必要性及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建立模型对国际与国内物流中枢机场选择进行分析,显示郑州新郑、武汉天河两机场具备中枢机场建设条件。进而对两机场的现状基础及潜力进行深度考察,认为二者在建设国际与国内物流中枢机场方面各具优势,应当考虑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定规划区范围内公路客货运输站场的布局方案,据此在立足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实践,归纳总结公路客货运输站场布局的基本形态,并进一步探讨站场布局与不同类型城市之间的关系,为丰富站场布局规划理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