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住宅区是人们每天出行生活的起点和终点,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发生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交通影响评价系统,对于分析项目对周边路网的影响,确定项目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住宅项目的交通特性确定了住宅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系统中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设计功能,并对实际项目进行了交通影响程度的定量化评价,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构建并完善功能强大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势在必行.区域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地位举足轻重.两者衔接之处的内外交通衔接路网承担着区域和城市的内外交通需求,是决定两个不同运输网络联系、转换效率的关键节点,解决内外交通衔接问题十分迫切.通过温州市区规划实例来讨论和展现Emme软件在内外交通衔接规划中的应用,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对衔接路网进行交通系统分析,并基于交通和土地利用互动对多方案进行比选优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道路交通标线的几何特性及其与道路几何中心线的方向关系,将交通标线归为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及点状标线,建立了面向布设方案自动生成的交通标线数据模型,该数据模型能表述标线与路网拓扑数据的关系,并可支持标线布设方案在GIS平台的自动生成。选取珠海市部分路网区域,以前述数据模型表达标线的布设方案,运用线性参考技术,在ArcGIS平台构建自动生成系统,实现了标线的自动生成,并存入GeoDataBase中。  相似文献   

4.
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2006,4(6):88-89
北京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到201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70km,成为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主要骨架。北京中心城快速路总里程达到280km,基本建成14条放射型快速路与3条快速环路构成的快速路网系统,公共客运系统承担全日出行量比例将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推理的区域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判别区域路网的交通状态,对区域路网交通流的宏观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路网交通状态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区域路网的拓扑结构与交通流特征,基于模糊推理技术提出了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方法。以城市主干道路网为例,验证了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应用于在线交通状态分析和历史数据库交通运行特征的提取,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中在对佛冈县现有的交通运输体系和公路路网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现有的公路网络和长远的国家综合运输发展规划来构建县域综合交通体系,最后,提出了公路大交通的发展构思。对现有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市县如何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工业持续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立交区域交通改善基本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立交区域内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等问题,应该从区域层面来改善。概括了立交系统的定义、组成及功能分类,从路网和立交系统两个层面提出了立交区域交通改善基本对策,给出了城市立交交通改善的基本流程,并以某立交改造工程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立交的改善必须借用交通工程的思想,从路网、立交系统多个角度来改善其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8.
深入研究实时交通数据,并将其应用在交通管控系统中,研究开发出实时交通数据路网展示系统,可为交通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增加道路交通指挥的反应时间,起到提前知晓、提前疏导的作用,同时也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实时路网信息,为现有的道路导航系统提供道路状态信息。  相似文献   

9.
牛学军  马社强 《ITS通讯》2004,6(4):44-46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在交通面临着拥挤、阻塞、大气环境恶化及能源危机等情况下产生的。近年来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提高路网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的作用越来越显.本简要介绍了国外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有关交通事故预防方面的研究内容,以及我国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情况;结合我国交通事故的特点提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智能化交通常故预防系统的设想,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以期望能利用我国现有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成果,及较为成熟的技术,实现预防交通事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型建筑周围路网交通影响度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大型建筑的使用功能对其分类.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大型建筑对周围路网交通影响度敏感性分析的指标体系,并根据交通工程和系统工程学原理构建了各指标的计算模型.确定了路网交通影响度敏感性分析指标的不确定性因素.建立了路网交通负荷影响度与不确定性因素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大型建筑对周围路网交通影响度敏感性分析方法.以重庆南岸体育中心为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出席观众数变化率为南岸体育中心周围路网交通影响的主要敏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区交通规划是一项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打造快速便捷的交通圈,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便捷安全绿色智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工作.本次论坛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区交通规划理论方法探讨”为主题,介绍了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监测情况及“窄马路密路网”实践经验,探讨了构建雄安新区快速便捷对外联系与绿色智能交通体系的方案与设想,分析了新时期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规划思路和重点工作,分析了物联网时代城市群交通规划技术与方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道路的局部灾害,需对城市路网的抗灾能力进行评价。文章回顾了路网弹性的内涵,从路网拓扑结构和路网交通特征两个层面出发,提出路网弹性指数的概念并给出了量化方法:①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了城市道路网络拓扑结构的特性,构建了基于节点度、中介中间度、接近中间度的节点拓扑指数;②基于交通量和富余饱和度指标构建了节点交通指数,并提出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主要是基于物理模型、数理统计特性并融合部分智能预测算法来实现的,而对于一些影响预测效果的重要交通因素,诸如FIFO原则、交通信号控制方案等在现有的预测方法因无法很好地引入和描述而忽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ptima系统实现的实时在线交通预测方法,通过建立路网模型、需求模型及初始OD矩阵获取路网实时状况,并通过构建关联数据库实现实时路网模型信息、交通信号控制信息的有效对接,依据TRE算法预测路段进出口的累积流量并结合模型分配值、历史数据实现实时在线交通预测.以北京市望京区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通过误差分析,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测效果,验证了该预测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陈定 《交通标准化》2014,(11):29-32
滨海旅游城市往往独具特色,其路网规划需在综合分析城市区位、功能布局、旅游资源的分布、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基础上,以绿色交通理念为指导,构建外畅内达、特色鲜明的路网格局,充分体现路网跟城市布局及旅游的结合.因此,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为例,提出了典型的滨海旅游城市路网规划策略,并制定了相应的路网规划方案,可为滨海旅游城市的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9):162-163
针对我国城市主干路网利用不均衡、出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城市主干路网交通信息多源数据融合系统,并构建了高速公路集成指挥调度系统,可以实现警情管理、电子巡逻、路况管理、违法管理、预案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提高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加强对道路交通宏观调控和指挥调度的能力,并对突发事件形成快速高效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6.
卓曦 《交通标准化》2013,(23):77-79
为剖析衔接区域交通空间资源对城市干道的交通影响规律,分析干道衔接区域的土地利用、路网结构和信控交叉口等交通空间特征,探讨了条带状用地与聚集式用地特征,阐述了路网等级体系、密度与微循环系统设置状况,给出了信控交叉口位置、单点与联动配时策略,有利于城市干道交通出行规律研究与交通管理措施制定.  相似文献   

17.
基于竞争-合作的群体决策机制,将单点信号优化构建为各相位的交叉口通行权的竞争过程,将多点协同构建为上下游相位之间的协作过程,提出了一种兼顾多交叉口协同效益和单交叉口控制优化的路网信号配时设计方法;利用车路协同环境下路网内车辆路径信息的可感知性,动态精准地量化解析上下游交通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层动态决策框架,在单层决策中剥离了上下游交叉口控制决策对本地决策的影响,解耦协同控制模型中路网交通状态和信号控制决策之间的复合关系;设计了基于交叉口内各交通流向竞争力的分布式信号配时决策算法,并通过仿真试验平台比较了群体决策协同控制方法与传统协同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相较于传统协同控制方法,群体决策协同控制方法可动态适应路网交通需求,在交通效率和稳定性上具有显著优势,在不同饱和度的交通需求水平下可降低车均延误15%以上;在路网交通饱和度较高的情况下, 群体决策协同控制方法延误降低幅度可达19.2%,控制优势更加明显;由于群体决策协同控制方法可在下游交叉口进口道车辆排队过长时减少上游车辆流出,可降低路网最大排队长度超40%,有效规避路网溢流风险;通过对群体决策协同控制模型的分布式求解,可实现单次决策过程计算时间小于0.01 s,具有应用于大规模复杂路网的实时信号配时决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阐述城市地下快速路系统的定位及其交通功能,以及城市地下快速路进出口布置与其交通功能的关系,分析出地下快速路起终点进出口、中间进出口及地下空间联系进出口布置与地下快速路系统交通功能的关系及对地面路网的影响。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初步探讨城市地下快速路进出口布置原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城市从规模扩张阶段向存量发展阶段过渡,已基本成型的"环形+放射"路网面临着交通压力不断增强、大规模道路建设难以持续、城市不同区域交通需求差异化等诸多挑战。以武汉市为例,从网络构建、建设时序、城市用地协调等角度研究"环形+放射"路网在城市扩张阶段的发展特征;分析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后城市交通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变化,从城市定位、路网系统、交通运行3个层面具体分析"环形+放射"路网面临的挑战;还研究了存量发展阶段城市中心区与外围区在目前的交通条件、人口发展策略、用地建设重点以及交通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基于上述研究,在用地紧张、地下空间规模化开发的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应构建地下道路系统,外围区需从整合既有道路资源出发,构建辅助环线。  相似文献   

20.
引进交通路网最大流问题求解的断路算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求解最大流标号法步骤复杂,不利于计算机操作的缺点;以Turboc作为程序实现工具,完成了断路算法的程序设计,程序适用于大型路网中单起点单讫点和多起点多讫点的最大流计算。通过对赣州市现有路网最大通行能力的实例分析,证实了该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为本地区未来交通路网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