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弯曲孔道摩阻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过大的预应力损失,导致桥梁结构过早的失效或破坏.预应力钢绞线与孔道壁之间的摩阻是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文中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弯曲孔道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问题,通过对接触正应力的理论分析,指出了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接触正应力假设的不合理性.利用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张拉力、不同接触面夹角θ与摩擦力矩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弯曲孔道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随着外力的增加迅速增大,是引起结构预应力损失的重要因素,从而指出了现有结构设计方法的严重不足和对结构预应力损失计算所带来的偏差.  相似文献   

2.
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和预应力筋松弛的影响,会产生截面应力重分布,使得混凝土的预压应力减少,预应力筋的拉应力降低。若对预应力长期损失预测得不准确,会引发桥梁运营后工作状况的劣化,如混凝土的开裂和过大的下挠或上拱。文章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和预应力筋松弛三者相互影响,考虑了非预应力筋重心和预应力筋重心不重合的一般情况,推导了预应力长期时变损失的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及现桥规进行了比较,最后对桥规中计算预应力长期损失的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损失过大,导致了桥梁结构过早的失效或破坏。文中通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弯曲孔道接触应力分布形式的理论分析和预应力摩阻损失的试验,指出了现行弯曲孔道有效预应力计算公式的弊端;同时,通过对孔道内预应力束受力模式的探讨,揭示了纵向张拉力作用下预应力束接触位置相对改变而引起预应力弯曲孔道摩阻损失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25、50、75次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和对预应力梁钢绞线进行锈蚀时间为3、6、9 d的电化学快速锈蚀试验以及二者的耦合试验。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冻融循环、钢绞线锈蚀和二者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损失的规律,并建立预应力构件的有效预应力与冻融循环次数、锈蚀率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对预应力构件预应力损失影响最大的是预应力构件钢绞线的锈蚀,其次是预应力构件的冻融循环,且预应力构件的冻融循环和钢绞线锈蚀的耦合对预应力构件造成的预应力损失远大于预应力构件在冻融循环或钢绞线锈蚀单一作用下造成的预应力损失之和。  相似文献   

5.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挠度问题,采用室内试验和模型分析混凝土收缩徐变和预应力损失对结构挠度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徐变增长会导致桥面纵坡坡度变化,结构应力重分布。混凝土前期徐变系数增长快,持荷40d的徐变系数为1.004,180d时增幅仅为2.988%。桥梁顶板预应力损失对结构挠度变形影响比底板更明显,顶板预应力损失为20%时,运营两年的挠度增幅达67.5%。因此,混凝土结构物受荷加载不宜过早,对结构的挠度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桥梁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根据钢管混凝土本身固有的特性,它主要适用于轴心受压,不适用于轴心受拉,为了有效地扩大钢管混凝土的应用范围,本文提出了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并对其受力全过程及承载能力作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截面一般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预应力损失对结构内力及截面应力均有较大影响。运用有限元步进法结合随时间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较轻的自重和改善结构构件的性能,还有提升结构的抗震性和耐久性的特点,并且还具有各类大跨、重载工程中的普遍适用性,因此,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已广泛被应用。而张拉预应力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它主要涉及温度影响、收缩徐变、压缩损失、应力松弛、伸长值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对预应力混凝土的张拉进行检测非常重要。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数字化张拉检测的必要性和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混凝土结构开裂。纵向预应力束布置和竖向预应力的大小对箱梁桥腹板斜裂缝的控制起着主要作用.而在一些桥梁的实际调查中,常有竖向预应力筋预应力不到位的情况.甚至在施工完成以后,有的预应力筋内无预应力。同时.由于箱梁桥高度有限.对施工要求高,稍有不慎.竖向预应力可能损失过半。这对箱体的受力是极为不利的也是导致腹板斜裂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实际工程为依托进行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架简支梁桥设计探索,初步分析了这种桥梁结构的静力力学性能;并对其经济技术指标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