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认同和回归,TOD模式越来越受到我国大城市的青睐.对于国内大城市应如何发展TOD,规划从业者们有过很多思考,但尚无公认的结论.通过追溯TOD模式的起源,认为TOD模式的核心价值和根本任务在于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率,摆脱依赖小汽车交通的城市蔓延所带来的不可持续等问题.基于此,在如何促进公共交通(就中国国情而言,主要指轨道交通)客流量合理增长的视角下,研究提出了中国大城市发展TOD模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TOD模式的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防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交通问题,实现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和谐互动,借鉴国外成功TOD模式的经验,结合我国中小城市特点,分析了中小城市应用TOD模式的需求性与适用性;提出了包含公交路网规划和公交枢纽规划的公共交通规划模式;设计了TOD模式下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流程,包括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需求预测、规划方案制定与调整、方案分析与评价和方案实施。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TOD模式将有效引导我国中小城市土地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TOD模式提供了一条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很多大城市结合自身情况在规划中引进TOD理念,取得了成功的实践经验。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小城市,应当建立常规公交引导的TOD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传统TOD模式提供了一条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很多大城市结合自身情况在规划中引进TOD理念,取得了成功的实践经验。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小城市,应当建立常规公交引导的TOD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传统TOD模式提供了一条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很多大城市结合自身情况在规划中引进TOD理念,取得了成功的实践经验。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小城市,应当建立常规公交引导的TOD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这也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及发展方向,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本文介绍并比较了两种典型的城市交通模式,梳理中国目前面临的现状,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就必须选择TOD模式.最后根据国家城镇化战略,提出中小城市是关键,对中小城市如何实施TOD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区域交通导向发展(TOD)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交通导向发展(TOD)模式的应用范围对TOD进行了分类,重点研究了该分类中的区域TOD开发模式的内涵,并结合实例详细分析了区域TOD开发模式中的"铁路干线"型TOD.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TOD模式结构及功能分析为基础,通过确立模式开发涉及的效益主体及其期望目标,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将TOD模式系统效益划分为交通系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4类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在特性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效益指标设置思路,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完整的TOD模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TOD模式效益并促进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开发模式的变革对城市交通系统的产生了新的要求,同时城市交通系统也会反作用于城市形态和用地开发.文章首先探讨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开发的互动关系,并从内涵、基本结构和规划原则等方面对基于公交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进行了初步探究.然后以新加坡、香港新市和波特兰及巴西库里蒂巴为例进行TOD模式实践剖析,体现TOD模式优越性与可持续性,最后总结了我国城市发展TOD的问题并给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TOD规划管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体制、机制的差异,国内城市难以照搬国外成功的TOD经验.总结了国际上不同城市在不同体制机制下发展TOD时采用的三种主要模式:政府控制型,市场导向型,政府资助、政策导向型.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探讨了深圳市适合采用的TOD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圳市TOD宏观发展策略和分区发展指引,并从规划思路、规划方法、规划标准、规划...  相似文献   

11.
在TOD诞生和发展的20余年间,其意义、目标和模型发生了重大转变.分析TOD在美国的演进、分类和设计原则,对TOD中国化的理论架构与发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对美国TOD模式分时期、分类型比较与案例研究,得出不同类型TOD具有社区中心的向心与分散性差异、可持续的发展定位、区位效率与场所塑造并重等特征.最后,总结绿色TOD交通走廊、自下而上开发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以郊区为TOD发展重点、小街区密路网等发展趋势供中国TOD规划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和实施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目前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TOD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采用“BRT主导型”TOD模式更具有现实意义。并对不同城市规模和空间发展模式下“BRT主导型”TOD模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烟台市为实例,结合城市规划远景目标,提出以BRT为主导的城市TOD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有利于土地集约使用、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站点区域TOD模式开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厘清轨道站点的功能和定位,促进TOD模式下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创新研究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界定和分类方法。首先,引入土地资源学中的相关概念和指标,以容积率、土地混合利用熵和道路密度为指标,提出定量界定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方法;其次,综合节点区位、周边土地利用以及设计特色3个尺度建立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3层分类架构,并以面积比和优势度作为划分指标给出了分类方法和标准;最后,以二七广场站为例展示了计算过程和简单应用,为TOD模式下轨道站点区域的一体化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TOD模式下的交通发展模式旨在构建与片区高强度开发建设相匹配的交通接驳系统,完善的接驳系统对于提升片区吸引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TOD模式下站点交通特性及周边道路结构形态配置,通过类型学方法,按照"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不同类别的TOD站点,解读相应的规划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TOD内涵分析及实施框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莎  殷广涛  叶敏 《城市交通》2008,6(6):57-63
TOD是美国城市"精明增长"模式的重要内容,契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求。首先总结了国外TOD实践的主要策略和成功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TOD实施目的、实施背景两方面的差异性,从规划技术、城市管理和公共政策多个层面揭示了TOD的本质内涵。基于对我国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设开发的流程梳理,明确了我国TOD模式推广和应用的原则。最后从政府职能、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实施重点以及配套政策4个方面提出了我国TOD实施框架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适于中国城市的TOD规划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D规划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指导了城市交通枢纽地区的开发建设,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其理解还存在误区。首先对TOD的概念、规划原则、分类与典型模式进行解读。重点分析美国TOD规划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中美城市在发展阶段、人口密度、土地所有制、公共交通投资体制、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由此得出美国的TOD规划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城市。最后,基于TOD规划理论中的核心原则与中国城市发展现实,提出适于中国特征的TOD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公交导向发展模式促进城市“有机疏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有机疏散”的理论要点和公交导向发展模式的基本原则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出利用TOD发展模式可促进大城市“有机疏散”的实现,并以北京市为例进行说明,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期刊载《哥本哈根TOD模式研究》一文,结合国内城市发展状况,特别提出了中国城市应以快速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本刊邀请部分专家围绕TOD模式进行专题讨论,从TOD模式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经验借鉴等角度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交导向发展策略及其在中国城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互动关系出发,回顾国外一些城市的交通发展情况,指出城市交通模式可以改变土地利用格局.详细介绍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协调发展的理想模式--公交导向发展(TOD),并对我国城市实施TOD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及交通体系.最后以大连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大大连“建设的远景目标,提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TOD型土地开发策略,力争通过交通模式的改变使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20.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TOD)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TOD)是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协调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对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结合的分析方法最好的诠释.本文详细介绍了TOD策略的内涵、规划思路和实施原则,建立了TOD模式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