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骑行特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机动车在信号交叉口骑行涉及安全及通行能力的问题.借助交通行为分析理论,采用摄像机和骑行实验计测系统,针对23名实验者分别进行了非机动车交叉口骑行实验研究,并对骑行者的骑行感受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对被试者的骑行行为分析表明,骑行者感知的主要威胁来自与左侧机动车的冲突.骑行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验证了调查问卷的结论.对非机动车过街的速度、加速度特性分析,论证了非机动车采取二次过街通行方式比直接左转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交叉口交通冲突是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着重研究直行非机动车和右转机动车之间的冲突,探究影响非机动车避让行为的因素,包括骑行者的性别、年龄、冲突点位置以及机动车车型等。对实际交叉口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非机动车避让行为与上述因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避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选取16PF量表中的3个人格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骑行者的避让行为选择。最后,据此提出改善交叉口骑行环境,提高非机动车穿越交叉口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非机动车道空间受限时,常规自行车被超车场景下骑行者为确保自身安全会产生应激避让行为。为明确其在被超车时的应激反应,并根据行为特性设计非机动车道,构建一种面向应激行为分类的自行车轨迹预测模型。该模型从频域角度分解自行车被超车时的动力学特性,依据踏频值范围将避让行为分为匀速、加速和减速行为,利用鲸鱼算法改进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分类后的骑行轨迹进行预测。应用所构建预测模型对西安市2415次超车事件的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冲突时选择上述3种避让行为的骑行者占比分别为11.3%、38.3%和50.4%。匀速避让的预测轨迹全程波动较小,平均横向位移为0.15 m;加速避让轨迹表现为横向位移较大,平均达0.83 m;减速行为预测轨迹平缓度介于两者之间,横向位移为0.47 m。3种预测情况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619、0.0513和0.0587,拟合优度值分别为0.9589、0.9774和0.9687。与未考虑应激行为分类的结果相比,所构建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提升了11.07%、13.22%和12.21%。  相似文献   

4.
通过交叉口拍摄视频的观察实验,对非机动车不安全行为进行了分析,对交叉口的直行非机动车与右转机动车之间的冲突现象进行了观察,对冲突发生时非机动车避让机动车的轨迹进行了分析.并从骑行者性别、年龄和车辆类型等角度人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避让轨迹选择的影响,同时,验证了直行非机动车与右转大型车辆冲突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从机动...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通信息负荷量和交通信息变化的非机动车骑行过程,分析了骑行行为的安全性.针对不同的交通信息负荷量下非机动车骑行者的骑行行为,从骑行的安全感和舒适度出发,借助交通行为分析理论,设计了非机动车行车实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分析了非机动车的速度和加速度特点,并根据自行车速度不稳定、波动频率高,而电动自行车速度相对稳定,但速度高、加速度大的特点,得出电动自行车安全性差的结论,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违规过街行为,选取西安市的7个信号交叉口,通过视频拍摄获取资料,应用复杂网络来分析非机动车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建立了交叉口非机动车网络,基于SI模型的基本思想,提出了非机动车违规过街行为的传播模型.并通过python程序进行模拟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和不同的传播率下,获取了非机动车违规过街的行为趋势.结果表明:随着等待时间的增加,一旦有骑行者闯红灯,更多的骑行者将加入到违规过街的行列;在内向度和外向度方面,电动自行车均高于普通自行车;非机动车违规行为随着传播率及非机动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为深化对其接驳轨道交通的理解,基于深圳市ofo共享单车大数据,研究接驳轨道交通的骑行流量与建成环境因素的关系。在计算各轨道交通车站骑行接驳范围的基础上,通过描述性分析并采用空间回归模型诊断影响接驳骑行的建成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居住和办公楼板面积、土地利用混合程度、非机动车道长度、轨道交通车站的地面出入口数量对接驳车站的骑行流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轨道交通车站与组团中心的距离、车站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车站服务范围内的其他车站数量对于接驳骑行流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现有公共汽车站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设完善的地区,骑行接驳轨道交通车站的流量仍然很高。提出未来的城市规划及管理应充分考虑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资源的调度分配和配套建设,以构建更加灵活稳健的公共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持续关注骑行交通的形势下,对城市骑行环境的评价也成为发展绿色交通的关键,然而中国尚无统一的测评体系来评价城市的骑行性水平。对美国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基于面域的骑行性测评体系——城市骑行指数和PFB城市评级进行详细对比研究。深入分析和比较两种测评体系的评价目的、标准和应用场景,总结两种测评体系的特征和差异。最后,结合中国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特征和城市环境特点,对制定基于网络和数据分析的面域骑行性测评体系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数据,全球每年有12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到2030年,交通事故将成为世界第五大杀手,其对行人和骑行者的影响尤为巨大。最近,深圳交警首次开出了共享单车"禁骑令",首批1.3万名深圳市民因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被处以停用共享单车一周的处罚……以上种种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路权分配失衡的问题。智能信号灯、潮汐车道、逆向可变车道……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视觉行为特征,明确其对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的影响,采用德国SMI IVIEW X帽子式眼动仪对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在包含机非混行、行人非机动车混行、机非隔离3种类型的固定路段开展了眼动实验,获取了骑行者在不同的道路环境中的眼动参数,包括眼动时间、视角分布、注视持续时间和注视点分布等。根据数据结果,结合现状电动自行车路段行驶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尽量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离,设置合理的非机动车道和路边停车带,减少机动车对非机动车骑行的影响;同时应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离,减少电动自行车和行人之间的冲突隐患。  相似文献   

11.
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作为慢行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慢行交通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交通系统能否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的问题;接着在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的概念,分析了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了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并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针对网约配送员危险骑行行为的发生率远超普通电动车骑行者问题,通过路段观测的方法,收集并记录网约配送员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及3种典型危险骑行行为(占道骑行、逆向骑行和使用手机);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网约配送员危险骑行行为特性.结果表明:男性的危险骑行行为发生率要高于女性;年长组危险骑行行为发生率更高;不佩戴头盔的网约配送员会有更多的危险骑行行为;非机动车道密度、机动车道密度与速度因素对不同的危险骑行行为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交通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针对网约配送员特殊群体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及安全培训措施提供借鉴,也有利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交通拥堵是困扰杭州城市管理的重要议题,而交通需求管理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手段.本文以交通需求管理为目的,对杭州市民出行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市民出行模式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差异.同时,市民出行模式对杭州交通拥堵现象有重要影响.最后,基于需求管理理念和调查结果,提出了未来杭州交通拥堵治理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诸瑛 《城市公共交通》2021,277(7):27-28
在杭州,有这么一张卡,无论公交、地铁还是看病就医,亦或是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图书馆借书,统统可以刷卡搞定.这张小小的卡片,悄悄记录着杭州城市的变迁,与杭州城市建设发展同频共振,这就是杭州人手一张的市民卡.这张小小的卡片,拥有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和便民支付四大功能,不仅是市民生活出行的必备卡,更是政府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街道设计理念内涵和城市道路交叉口特征,提出了慢行友好目标下的交叉口精细化设计指引,通过优化交叉口缘石半径和机动车道宽度、明确慢行交通过街路径等方式,保障慢行交通路权,体现慢行友好的设计理念。以上海市杨浦区政通路—淞沪路交叉口为实践案例,通过缩小缘石半径、前置行人过街横道线和非机动车停车线、渠化非机动车进口道等方式,改善了大尺度交叉口的慢行过街体验,提升了人性化交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渣土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车、环卫运输车等大型货运车辆见证了城市高速建设的时代步伐,大量从业运输车辆驾驶人通过辛勤工作,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部分大型货运车辆违法乱行现象比较突出,交通死伤事故频发,市民群众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多数市民对此普遍感到反感、质疑。不少市民在道路上驾车或骑行时远远看到大型货运车辆驶来就会"敬而远之",谈到"包饺子"就会联想起大型货车肇事,说明市民切切实实感受到自身安全受到  相似文献   

17.
非机动车行驶环境恶劣和行车安全得不到保障,阻碍了非机动车交通的发展,降低非机动车在城市出行中的分担率。论证了发展城市非机动车的必要性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对昆明市非机动车的出行特性进行分析,结合非机动车出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为城市非机动车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为积极宣传"绿色公交,低碳出行"理念,5月2日,长治公交团委组织20余名志愿者参加"绿色出行"骑行活动。活动以八一广场为起点,途经市政府、十字街、长治商厦、市医院、长治日报社、供电公司等地点,最终返回起点广场,所有骑行车辆均为绿白相间的公共自行车。骑行是一种健康、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自2016年公共自行车与广大市民见面以来,逐渐成为长治市民绿色出行的一种新型选择方式,并获得了广泛好评。本次活动在通过绕城骑行,以公共自行车为载体,使广大市民对"绿色公交"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交通大数据对城市交通进行交通研究是当下规划设计的热点。以晋江市中心城区非机动车网络规划为依托,对晋江公共自行车出行大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百度开源可视化编程平台ECharts将每组公共自行车的出行轨迹、到发时间以及出行起讫点等数据分析转化为规划关键数据。结果表明,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精准获取城市自行车主要通行通道以及城市骑行热点等规划关键数据并应用到晋江非机动车网络及设施规划中。  相似文献   

20.
为精准评估城市绿色交通出行环境问题并提供改善决策参考,融合共享单车运行、互联网地图、居民出行调查等多源异构数据,构建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设施环境决策支持平台。平台实现了动态感知骑行时空特征、精准诊断交通设施环境问题、深度挖掘公众意见、辅助制定近期项目建设计划、量化评估社区生活圈配套服务短板、系统检验相关项目改造成效等分析功能。基于平台分析结果可知:天津市中心城区快速路环线以外地区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设施环境在便捷、安全和舒适方面亟待提升,19处典型社区存在配套服务短板,约200处重要路段亟待改造;相关改造措施如路网修补、增设隔离设施、种植树木等对步行和骑行流量提升、商业活力带动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借助平台功能辅助形成了针对天津市步行和骑行环境改善的一系列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