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已成为当前交通行业探索研究的重点论题,也是实现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在当前国际上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交通建设资金不足,采取交通需求管理,将推动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道路桥梁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交通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桥梁作为交通建设的关键部分,其建筑质量和使用安全是满足城市交通的必要基础。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桥梁预应力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析,以期推动桥梁建设施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与5D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海啸 《城市交通》2009,7(4):I0001-I0001
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开发建设对交通需求的产生强度和分布作用毋庸置疑,北美地区提出的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我国城市交通和城市规划界取得了高度认可,人们对以TOD模式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也寄予极高期望。然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没有标准的发展模式,不同城市采取的方法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当伦敦采取拥挤收费政策时,巴黎正推行自行车租赁系统。  相似文献   

4.
黄志刚  金泽宇 《湖南交通科技》2010,36(4):126-128,138
城市交通枢纽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对城市交通枢纽发展战略目标的分析,应将其放到城市交通系统及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中去考虑。指出应从系统论的角度,利用大背景分析法来构建城市交通枢纽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以北京城市交通枢纽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钱林波  杨涛  於昊 《城市交通》2006,4(5):35-39,12
停车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汽车快速增长引发了停车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城市停车对我国城市交通体系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北京停车体系发展为例,在分析我国城市停车政策、规划、建设与管理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城市停车发展的基本经验,基于我国城市小汽车发展的环境、态势和城市停车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我国大城市停车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如今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步加快,城市交通也飞速发展,但是随着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需求量迅速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堵塞等问题,引起城市停车系统不规范,存在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停车设施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现行停车布局和规划不合理,路边随意停车现象严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基础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分析我国城市停车设施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让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公共停车的规划,解决当前城市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城市也经历了数十年的建设黄金时期,相继而来的问题是城市人口增加,机动车数量超出城市路网承受能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通过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城市的交通发展历程和交通模式,探寻不同阶段合理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并通过分析成功的城市交通发展经验,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战略、未来发展走向和交通导控策略,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指明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福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1):67+69-67,69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同时由于原有道路设施建设缓慢,从而导致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激化,即常常出现交通拥挤和阻塞。城市交通已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建设高效而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系统必要性现已为大家所认识。针对城市道路网环向道路的规划与建设问题做以下讨论。  相似文献   

9.
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轨迹及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少辉  马林  陈莎 《城市交通》2009,7(4):1-6,94
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轨迹,总结了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并阐述了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显示,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的改变与更新,影响着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而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上,这一影响过程对城市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互动关系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2009,7(2):97-97
为系统反映城市交通的基本状况、发展进程和政策导向,使读者从整体上对城市交通发展有一个概貌了解,报告侧重于用数据和资料描述城市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对2001年以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情况、建设进展、政策法规、重要行动等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报告还列出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6个典型城市的交通发展状况,以反映不同城市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特点和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公平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的交通公平性有利于建设和谐、公平的城市,在交通公平的定义以及它的三层含义的基础上,陈述了交通公平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内涵。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公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判断标准,阐述了快速公交符合城市道路交通公平的判断标准是它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出行,满足弱势群体的出行要求,并应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优点。最后,以北京市BRT的实践表明快速公交是提高城市交通公平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渐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北京、贵阳、广州等城市出台了一系列治堵的政策和措施.本文从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入手,从法律视角对以限车方式治理城市拥堵进行了分析,着重论述了城市治堵政策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现代城市地区城市更新项目通常与交通系统结构和运营的重要变化相结合。采用事前评价方法从城市范围层面探讨希腊雅典中心区一条主要干路改造为步行街项目的交通影响。通过构建几种情景,展现项目实施后的交通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短期交通状况会恶化,但项目带来的潜在交通消散将显著改善中心区交通和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4.
在应用“四步骤法”进行居民公交出行OD 预测中,为了提高出行分布与方式划分预测的精度,本文分别提出了交通阻抗确定新方法和交通小区间公交出行量预测方法. 本文利用各小区内道路节点之间的最短路距离确定小区内及小区间的交通阻抗. 该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交通阻抗确定方法的缺陷,将其应用于重力模型预测居民出行分布,预测精度有所提高. 在获得现状居民出行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马尔可夫链法预测未来年公交出行总量,然后利用公交出行距离转移曲线具体预测各小区之间的公交出行比例,利用该比例结合公交出行总量获得公交出行OD. 该法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规划、政策等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其预测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公共产品,从已经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来看,由于其初期投资成本大、投资回收期长,不论国际还是国内能够真正盈利的线路不多。但是轨道交通将极大地促进所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宏观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其建设者或运营者本身的微观经济效益。介绍了轨道交通社会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以成都地铁为实例对其社会效益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物流中心,但忽视了对城市公共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类似城市道路、下水道、电力、公交等系统,公共型物流中心已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论文在分析公共型物流中心的特点以及现有物流中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公共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交视觉系统是城市的公共交通导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生活休戚相关,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交通导向系统与公交视觉系统的共性与特性分析,结合现状调查及可行性虚拟设计,对现代城市公交视觉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出个人看法,以引起城市的设计者与实施者的认同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岭微丘城市的地貌和公交系统特征的分析、论述,总结出这类城市公交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结合大连市公交线网规划实例对山岭微丘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模式提出了大站快车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中,出行结构是表征研究年交通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指标. 本文针对交通影响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出行结构指标主观性强且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在分析出行结构指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城市宏观模型为基础,充分考虑各因素对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出行结构的影响,通过细化交通分区及出行人员分类等手段,构建了交通方式划分的多层次Logit模型. 并以北京为实例标定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整合了出行结构研究成果,初步得出了北京市各分区以及轨道交通沿线出行结构的参考值,为建设项目的出行结构指标选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国内具有5万平方米及以上室内展览场地的大型会展场馆与城市机场之间的在线交通数据分析和理论假设验证,发现:(1)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平均为22 km;(2)两地之间乘坐专用车辆的平均时间为36 min,乘坐大型公共交通工具的平均时间为90 min;(3) GDP越高或常住人口越大的城市,或职工月工资水平越高的城市,两地之间乘坐大型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越短,而直线距离、乘坐专用车辆的时间在两类城市的场馆之间差异不明显;(4)场馆规模对大型场馆与城市机场之间的时空距离并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管理和理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