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铁路客运站地区的城市交通衔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铁路客运站地区城市交通换乘的问题,分析了北京站地区交通衔接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换乘地铁走行距离过长、公交车站设计不合理和站前广场人流车流混杂。参照国外建设立体综合枢纽的成功经验,结合实例,从车站的平立面设计、站前广场设计、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设计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铁路客运站地区交通衔接的基本思路,结合当今社会经济情况,对北京站作出了一些小方面的调整建议,最后,提出了新建同类型车站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交通衔接功能分级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轨道交通站点交通衔接功能分级体系,明确站点交通衔接功能定位,是实现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的基础。本文针对当前国内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功能分级体系不统一,分级指标和标准不明确的情况,结合广州市的实际,对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功能等级划分、分级指标选取、指标标准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金 《城市交通》2010,8(6):61-69
苏南地区区域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拓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内外交通衔接不畅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苏南地区现状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方式、设施现状,并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苏南地区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发展态势及设施规划,进而提出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衔接战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序衔接、注重客货交通时空分离、加强区域复合型通道的规划建设、采用多样化的衔接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4.
如何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带动新区发展,拉开城市布局,整合城市空间以及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借鉴日本、德国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项目实例,对与轨道站点衔接的交通一体化从目标、技术线路、交通衔接对策和交通衔接方式预测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方法体系,为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协调能力,实现一体化衔接目标,本文时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一体化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介绍了一体化衔接模式与衔接效果评价因素,将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吸引能力,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构建并完善功能强大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势在必行.区域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地位举足轻重.两者衔接之处的内外交通衔接路网承担着区域和城市的内外交通需求,是决定两个不同运输网络联系、转换效率的关键节点,解决内外交通衔接问题十分迫切.通过温州市区规划实例来讨论和展现Emme软件在内外交通衔接规划中的应用,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对衔接路网进行交通系统分析,并基于交通和土地利用互动对多方案进行比选优化.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枢纽换乘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为缓解大城市客运交通车辆拥挤、车祸频繁、污染严重的严峻局面,应当对枢纽换乘衔接加以分析与评价,建立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分析换乘衔接建设策略和方法并对枢纽换乘衔接做出综合评价,构建城市客运交通换乘衔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城市客运交通换乘枢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2009,7(4):103-103,F0003
武汉火车站是国家“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络中京广客运专线上的重要客站。规划通过景观、交通、功能定位分析和站房建筑的创意解读确定设计前提.提出“以人为本、交通优先、复合开发、展示特色”4个基本理念空间布局上打造“一站两场四区”的站区功能体系.以武汉站站房为中心,建设站区交通集散核心:东广场以交通型广场为主:西广场以休闲景观性广场为主。  相似文献   

9.
综合广场交通影响分析若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规模的综合广场建设项目要通过交通影响分析的方法,达到交通控制指标或相关要求。首先阐述了交通影响分析的目的,然后分析了交通影响分析中各相关单位的责权关系和开发商由被动到主动解决交通问题的观念转变。项目开发规划方案确定后,相关的交通组织优化是保障项目正常运作的关键,针对项目开发可能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提出了在综合广场交通组织优化中可保障基地内外交通顺畅、安全的一些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能够弥补轨道交通自身的缺陷,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对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重视不够,换乘率普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功效的发挥。结合我国目前的交通形势,阐述了自行车交通换乘轨道交通的积极意义,并对各种类型换乘站衔接设施的布局模式及衔接设施运营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换乘效率对轨道交通分担率的影响,引入拥挤感知系数、环境修正系数及换乘次数惩罚系数,将客观换乘时间转化为感知换乘时间,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轨道交通分担率模型.利用北京市第4次出行调查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标定,探讨了轨道交通网络换乘效率改善对不同出行距离乘客分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换乘次数、换乘走行时间、换乘等待时间及换乘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地提高轨道交通的分担率,尤其是对中短距离乘客的影响巨大;换乘拥挤是影响中长距离乘客选择轨道交通的重要因素,当换乘通道通过能力及换乘站台容量较小时,拥挤感知系数快速增加,严重降低轨道交通网络的分担率.  相似文献   

12.
陶涛 《城市交通》2017,(6):57-62
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换乘车站站位关系、乘客换乘路径和站台型式组合三大要素,基于综合叠加后形成的换乘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换乘的便捷性进行分析。依据换乘距离计算结果,在不考虑客流分布特征等其他外部因素时,同站台换乘便捷性最高,垂直平行比水平平行便捷性更好;十字型、T型、L型换乘便捷性依次降低,在线路相交时应优先选择十字型;虚T型、虚L型和分离式换乘便捷性较低,主要取决于换乘通道长度。无论采用何种换乘形式,为便于统筹协调资源和提高运作效率,建议换乘车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在管理界面、设备设施两个维度做好切分。  相似文献   

13.
换乘节点是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线路间转乘的必经场所,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将平均路径长度、网络局部效率和网络全局效率作为网络运行效率的评价指标,研究了换乘节点比例、换乘节点衔接线路数及换乘节点分布与网络运行效率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网络平均路径长度随换乘节点比例、换乘节点衔接线路数增加呈幂函数降低;网络局部效率随换乘节点比例增加呈指数下降,网络全局效率随换乘节点比例增加呈对数增加且换乘效率越高,增长越明显;换乘节点衔接线路数的增加会降低网络局部效率,增加网络全局效率;换乘节点在各线路分布越均匀,网络全局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吕慎  田锋 《交通标准化》2013,(21):21-25
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分布是决定换乘乘客平均候车时间,优化并制定公交协调调度策略和方案的关键性因素。首先,选取世界之窗地铁换乘枢纽为调查地点,分高峰和平峰时段分别调查换乘乘客到站时间、送客车辆发车间隔等。然后,根据均值间差异的显著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影响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的因素。基于此,应用回归分析建立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有很大的差异,且高峰时段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是换乘客流量的二次函数,而平峰时段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不受换乘乘客客流量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洋  冯琳 《城市交通》2017,(6):80-84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有别于普通车站,其影响因素众多,应重点考虑换乘客流对车站设计方案的影响。在运能不匹配的情况下,对同台换乘、节点换乘、通道换乘等多种换乘方式的客流承载力进行验算,得到不同换乘方式承担大换乘客流的风险能力。当运能不匹配的轨道交通线路间换乘时,首先应选择合理的换乘节点,尽量采用多点换乘,避免大换乘客流集中产生风险,其次应适当增加换乘车站规模。当换乘站位于大断面区段存在较大客流风险时,应慎重选择同台换乘方式,可考虑通道换乘;当换乘站位于客流小断面区段存在较小的客流风险时,可优先选择换乘便捷的同台换乘或者节点换乘。总之,运能不匹配的换乘站应依据不同的客流特征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在满足换乘能力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换乘便捷、服务水平高的换乘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矩形通道底壁安装矩形涡产生器对(RWP)时纵向涡对层流换热的影响.在雷诺数变化范围为500~7 000,通道底壁安装RWP和不安装RWP两种情况下,比较了流体流动和换热性能.同时对涡产生器的高度和攻角对表面换热性能的影响也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通道的底壁安装RWP可以显著提高换热性,雷诺数越大,换热性越强.随着涡产生器高度的增大,换热性增强,但阻力系数会急剧增加.当攻角为29°时,强化换热效果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7.
何谷 《交通标准化》2010,(7):138-141
以各层次公交换乘特点为基础,分析各种公交方式换乘站点的衔接组织形式,在提供完善的换乘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模糊决策的公交线路查询系统,可以方便乘客换乘。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换乘是一个关键环节。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运能匹配度、人均换乘设施面积、枢纽停车设施率、平均换乘时间、平均换乘距离、舒适性、安全性等7个指标对指标体系进行定义和量化,建立评语集并构造判断矩阵,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圈城际铁路是中国铁路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在城际铁路间换乘所需换乘等待时间的长短是影响乘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编制城际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过程中,应设法减少乘客的换乘等待时间并尽量不使乘客错过换乘.本文对具体换乘过程进行分类并详细分析,提出列车延迟时间和乘客换乘走行时间的概率分布,并据此计算乘客换乘等待时间.在周期事件规划问题(PESP)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换乘最优的城际铁路周期运行图编制模型,并以某城市圈的城际铁路网为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根据该模型编制的列车运行图可以显著地减少乘客换乘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乘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传热过程中的过程参数为傅立叶定律定义的热通量.对等壁温平行平板间层流对流换热进行过程参数描述,揭示了壁面上和流体内部流动速度和速度梯度对对流换热的贡献.结果表明:如果把传热过程以过程参数进行描述可以获得对传热的深刻表述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