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质量缺陷.比如桥梁混凝土出现裂缝导致桥梁钢筋出现锈蚀,桥梁混凝土出现裂纹、松散脱落等.分析了公路桥梁混凝土工程出现裂缝的常见原因,探讨了减少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结构层析成像检测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桥梁、隧道及工业民用建筑的安全监测和质量评价要求对混凝土结构件的内部状况进行无损检测,常规的超声检测仪只给出一维接收声波,直观性差,判读困难,为此开发了一种新的混凝土结构层析成像检测系统。系统中的超声源采用新开发的稀土换能器,可输出大功率的窄脉冲信号,穿过混凝土结构的超声信号由高速并行数据采集电路采集,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层析成像计算采用改进的ART快速算法。在混凝土模拟试件的检测中,系统给出的层析成像结果很好地显示出了试件的内部结构,在某高速公路大桥桥墩的强度检测中,测得的低密度区与回弹仪的测量结果一致,说明开发的系统可以直观再现混凝土结构强度分布和内部缺陷。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青海地区桥梁桩基在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的腐蚀损伤特性, 依托德香高速公路工程, 在现场埋设钢筋和混凝土试件进行干湿-冻融循环1年, 采用室内试验将混凝土试件进行干湿-冻融循环225次, 对比分析了不同位置和不同循环时间条件下混凝土质量、抗侵蚀系数、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微观机理以及钢筋锈蚀率的变化规律; 采用数值仿真分析了未防护桩基20年内承载力变化规律, 并提出了高寒盐沼泽区桥梁桩基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试件埋设深度的增加, 现场桩基混凝土试件的抗侵蚀系数相关度增大, 最大值为0.93;随着时间的增加, 桩基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最大损失率为38.20%, 埋深0.25 m处钢筋的面积锈蚀率最大, 为91%;表面涂抹环氧树脂可以有效减少钢筋锈蚀率, 桩基混凝土试件与钢筋的质量变化不明显; 干湿-冻融循环225次时, 桩基混凝土试件的边角处出现脱落, 四周出现裂纹, 但质量变化较小, 相对动弹性模量降低了39.10%, 抗侵蚀系数降低到0.5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为65.88%, 其内部因出现Friedel盐等膨胀性物质而趋于破坏; 随着剥落厚度和腐蚀深度的增加, 前8年桩基的承载力基本不变, 8年后其承载力逐步降低, 若不进行维护, 第20年桩基承载力降低34.45%;建议在桩基服役8年后, 要进行重点防护。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下进行的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裂缝检测耗费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在测量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基于图像分析的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裂缝宽度检测凭借着其测量数据的精准度以及人力和物力资源的节约优势,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应用,主要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混凝土的不良导热性能,传统红外检测方法分辨率低、缺陷特征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结合红外热像和增强图像算法的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方法;开展了混凝土中不同深度、大小的缺陷的红外检测试验,并采用时域拟合与限制对比度直方图均衡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红外检测图像进行处理;对比了处理前后的热像图缺陷识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算法应用后缺陷识别所需温差从0.3℃降至0.1℃,边缘细节得到优化,提高了红外图像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的精度和实用范围.该方法拓展了红外热像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些混凝土结构桥梁而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必须要采用相应的检测加固技术提高其承载力与质量。基于此,结合某工桥梁实例详细论述混凝土桥梁检测技术的操作要点,同时对加固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实践可知,将检测加固技术应用在混凝土结构桥梁中能够发现桥梁结构问题,并且在加固技术的实施后还能提高其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桥梁混凝土结构中内部缺陷和病害是危害桥梁安全的重大隐患,常规检测方法很难发现这些缺陷和病害。三维雷达检测技术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桥梁混凝土内部结构信息,并且一次探测5条测线,探测深度和探测范围较常规雷达检测深度和精度有大幅提高,可对检测结果生成三维模型显示和切片查看,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8.
裂纹、裂缝是混凝土结构常见的缺陷之一,本文根据铁路桥梁的特点,从荷载、收缩、温度应力及施工控制方面对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因其造价低廉,性能稳定,质量优良,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整个混凝土桥梁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外观质量缺陷,提高桥梁工程质量是施工单位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受到施工人员、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制约,混凝土桥梁施工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外观质量缺陷,不仅影响桥梁的外观形象,还制约整个混凝土桥梁工程质量的提高。因此,结合混凝土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探讨分析外观质量缺陷的类型和影响,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地区曲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后装拔出法检测技术在黑龙江省内的推广应用,对影响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了哈尔滨地区常用的材料,根据混凝土试件拔出力及抗压强度的测试数据,建立了哈尔滨地区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测强曲线。  相似文献   

11.
连续箱梁刚构桥合龙段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箱形截面桥梁的结构形式在施工阶段常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在施工合龙阶段出现的问题较为突出,比如底板混凝土下崩、底板产生纵向裂缝、底板混凝土与上下两层钢筋网一起分层等现象。文章以某桥为工程背景,利用空间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线弹性分析研究其破坏原因,另外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产生破坏的影响因素;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悬臂施工中腹板斜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主跨为65m的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腹板出现与纵向项板下弯柬大致平行的斜裂缝情况。运用桥梁博士、ANSYS等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和现场观察情况表明,腹板处局部主拉应力过大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腹板斜裂缝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给出了此桥腹板斜裂缝修复措施。并提出了纵向项板预应力柬配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谭德盼  殷武 《交通标准化》2012,(11):105-108
温度应力是大型桥梁结构开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以既有典型桥梁为背景,参考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对该桥温度效应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截面温度梯度和体系温变对该桥应力的影响规律,然后将截面温度梯度和体系温变进行线性组合,探讨它们对大桥内力的影响,并与实际检测的桥梁裂缝分布进行对比。同时,从理论角度计算得到跨中截面最大的弯矩与软件计算结果甚为接近,从而验证了软件计算的合理性,其有限元模拟得到的结论对该桥的维修加固及同类型桥梁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连续箱梁是河北省高速公路大跨径桥梁常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和荷栽量的增大,梁底的裂缝病害问题比较突出。基于某预应力连续箱梁梁底弯曲裂缝病害的成因,确定裂缝类型,并提出针对该类型工况的加固方案。同时,采用Midas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软件,对子牙新河特大桥加固前后桥梁进行了分析计算,为今后的同类桥梁的加固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某公路简支T梁桥主梁跨中附近底板出现了横向和纵向裂缝,支座附近腹板出现大量的斜裂缝.文章通过荷载试验对该T梁桥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分析其病害原因,采用体外预应力法并对该桥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6.
刘敏 《交通标准化》2010,(22):99-101
混凝土桥梁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而且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桥梁裂缝给桥梁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桥梁裂缝的成因和防治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广泛应用在现代钢桥中,但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由于较高的应力集中易引起关键焊接部位的疲劳裂纹,采用夹心钢板系统(SPS)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进行加固。通过ANSYS软件建立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其SPS加固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的荷载工况下,分析了按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车辆荷载的两个后轴共同作用下桥面板的应力分布特征,并与加固前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骑U肋加载在桥面板时U肋焊接处产生的横桥向应力最大;采用SPS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进行加固的效果良好,与加固前相比,可较大幅度地降低钢桥面板的应力,更有助于抵抗钢桥面板疲劳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以某跨径布置为65m+100m+65m的变截面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为例,由于在箱梁的内、外底板出现较多纵向裂缝,腹板出现较多的斜向裂缝,给桥梁的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为使桥梁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针对该变截面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静动载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承载能力,并给出病害处治措施,为同类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通车3个月后出现细微裂缝,采用无损检测技术与荷载试验法综合评定该梁桥技术状况。结构检测内容包括桥梁线形、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密实度、裂缝深度,进行了静荷载和动荷载试验。综合检测表明大桥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但裂缝可能影响结构耐久性,因此,跨中裂缝必须封闭,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