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申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4):10-10,14
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罩面结构特点,分析了沥青混凝土罩面层产生反射开裂及罩面层与旧水泥混凝土界面产生剪切破坏的情况,并对其开裂进行了简单的力学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前反射裂缝仍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形式,着重考虑罩面和维修因素,论证了罩面层在结构抗反射裂缝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其他研究结果,提出典型的防反路面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动态模量试验和汉堡车辙试验,评价不同加铺罩面形式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采用传统铣刨回铺方式,多次加铺罩面养护车辙风险更高;相比于非全细粒式罩面,全细粒式加铺罩面车辙风险更高;大粒径混合料作为加铺结构层或调平层可改善沥青面层结构整体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4.
李杰 《湖南交通科技》2010,36(2):36-38,86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路面非结构性开裂与车辙、磨擦系数不足、轻微且非反射性裂缝等路面病害的修复NovaChip薄层罩面技术,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NovaChip薄层罩面使用的专用施工设备喷洒型摊铺机的结构及其关键技术,以及NovaChip薄层罩面技术的施工工艺及在湖南省耒宜高速公路上的应用,并指出NovaChip薄层罩面技术的理论研究及设备配套技术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薄层罩面改造方案,对乳化沥青封层、单层橡胶沥青封层和双层橡胶沥青封层三种材料与SMA-10沥青混凝土所组成的罩面结构,采用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评价其粘结性能,通过冲击韧性试验评价其抗裂性能,并通过铺设试验段验证了橡胶沥青复合封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双层橡胶沥青封层罩面结构的剪切强度是另外两种结构的两倍以上,拉拔强度也略高于另外两种结构;双层橡胶沥青封层结构冲击韧性值较其他结构大20%,冻融条件对其抗裂性能影响最小,具有最优的抗裂耐久性;橡胶沥青复合封层改造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薄层罩面方案在重载交通作用下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裂、粘结性能。研究成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薄层罩面结构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薄层罩面结构与原路面层间黏结强度不足导致病害发生的情况,基于层间破坏机理分析薄层罩面结构层间黏结强度技术指标及影响因素。建立薄层罩面结构计算模型,分析荷载作用下的层间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层间最大应力均分布在单轮中心附近,其中最大拉应力出现在后半区域,最大剪应力出现在前半区域。分别研究水平力系数、结构层厚度、温度参数对层间黏结应力的影响,得出薄层罩面结构层间抗剪强度应大于0.5 MPa,抗拉强度应大于0.004 MPa。该技术指标可作为薄层罩面结构性能研究和黏结层材料选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外薄层聚合物混凝土罩面具有恒重小、抗滑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文章以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使用经验为基础,介绍薄层聚合物混凝土罩面的典型结构、材料要求和施工工艺,以为我国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外薄层聚合物混凝土罩面具有恒重小、抗滑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文章以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使用经验为基础,介绍薄层聚合物混凝土罩面的典型结构、材料要求和施工工艺,以为我国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超薄层罩面技术是一种新型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基于国内外超薄层罩面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总结了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组成、级配设计等内容,阐述了当前超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施工注意事项,分析了当前超薄层罩面技术存在的问题,对超薄层罩面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沥青混合料加铺层被广泛地应用于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养护,以改善路面性能和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但所设计的沥青加铺层仍会受到其下部结构层内原有裂缝的影响,即在外部荷载作用下裂缝附近的沥青加铺层底部产生应力集中,易形成反射裂缝,这严重影响着罩面层的使用寿命。应用疲劳断裂力学知识对裂缝在罩面层扩展的过程进行分析,供设计罩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破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影响因素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为了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采用有限元方法,视路面结构为弹性层状体系,建立沥青加铺层、补强层、破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和地基组成的空间三维模型,分析了破裂板块平面尺寸、降温幅度、沥青加铺层模量及厚度、结构补强层模量、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等因素对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破裂后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随其板块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降低,较大的降温幅度对加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远大于车辆荷载产生的应力;而降低沥青加铺层模量,增大加铺层厚度等技术措施可明显改善破裂板接缝处的应力状况,并能有效地防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格栅层位对旧沥青路面加铺层结构应力应变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探索格栅加筋在沥青加铺层结构中的最佳位置.通过计算得出:在只考虑整个加铺层底部的最大拉应力、拉应变的情况下,格栅设置在加铺层底部的抗拉效果比设置在其他层位要好;就沥青加铺层结构整体疲劳寿命来看,格栅铺设在加铺层厚度的1/6处比铺设在加铺层底部更能有效延长加铺层的疲劳寿命;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应力吸收层与格栅加筋联合使用是提高加铺层疲劳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纤维格栅增强机场水泥混凝土双层道面加铺层的荷载应力,采用ANSYS建立机场双层道面三维有限元模型,以J-8飞机荷载为计算荷载,选取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加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层间剪应力、旧水泥混凝土道面板底最大拉应力、加铺层表面弯沉为考察指标.计算了机场双层道面层间接触对荷载应力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设计分析机场道面结构参数对荷载应力影响的显著性.研究表明:层间摩擦系数对机场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层底拉应力与层间剪应力影响较大;机场水泥混凝土双层道面各结构参数对加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都显著相关,应该作为机场水泥混凝土加铺层设计的主要分析指标;加铺层厚度和基础弹性模量与所考察的4个指标都显著相关.因此,在进行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加铺层设计时,必须重视基础处理技术并合理控制加铺层厚度.  相似文献   

14.
冲击破碎混凝土路面的三维叠层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常采用冲击破碎方法处理原路面,常规的层状连续模型不能反映破碎混凝土板块的工作状态,因此,建立了一种分块三维叠层结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中的加铺层和地基弯沉是连续的,破碎水泥混凝土板之间的弯沉是不连续的,上下层之间的弯沉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分析结果表明,加铺层、破碎水泥混凝土板和地基相互之间有脱空现象;虽然破碎水泥混凝土板的弯沉呈双线性分布,但是下层弯沉盆仍然包络上层弯沉盆;在破碎水泥混凝土板缝两侧有弯沉差,该处加铺层有集中弯矩和剪力差。对于具有间断刚性(或半刚性)基层的路面结构,该模型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考虑错台的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标准轴载下,不同荷载位置、沥青加铺层厚度和错台高度对沥青加铺层中最大剪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错台条件下,最不利荷位为荷载刚好完全作用在错台高板一侧;在对称加载时,沥青加铺层中也会出现较严重的剪应力集中现象;随错台高度的增加,最大剪应力显著增大;增大加铺层厚度可降低沥青混凝土开裂几率和延缓裂缝的向上反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连续配筋混凝土加铺层的结构型式、端部锚固结构以及施工技术,以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江苏宁通公路六合东至江都段沥青加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典型加铺结构层室内疲劳试验数据,结合工程通车10年来所观察反射裂缝发展情况,通过将室内试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与通车10年来观察的反射裂缝情况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加铺层采用SMA16混合料的抗反射裂缝的能力明显优于采用AC16I型混合料,在结构层与厚度相同情况下,使用玻璃纤维格栅和土土布均能提高加铺层的抗反射裂缝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沥青路面已逐渐进入大修补强期,因此研究合理的路面补强设计方法意义重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路面加铺结构设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能较好地模拟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沥青加铺层内以及下卧层中的荷载响应.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薄层沥青面层时不同结构组合的内力特征,结合G104徐州机场路改造工程,利用ANSYS三维有限元计算工具,对2种典型薄层沥青罩面结构进行了结构计算,分析了结构内力及层间剪应力随结构层模量,层间接触条件及层问处理措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础模量及加铺层厚度的变化对加铺层结构内力及板边弯沉差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Most existing overlay multicast approaches refuse to consider any network layer support no matter whether it is available or not. This design principle greatly increas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routing algorithms and makes the overlay topologies incompatible with the underlying network.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opologyaware overlay multicast over IP multicast networks (TOMIMN) was proposed as a novel overlay multicast protocol, which exploit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end-hosts and IP multicast routers to construct a topologyaware overlay tree. Through a little modification to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sparse mode (PIM-SM), a multicast router is able to receive registration from nearby group members and redirect passing-by join requests to them. Due to the multicast router's support, TOMIMN organizes its group members into an overlay multicast tree efficiently, which matches the physical network topology w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