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集料级配、设计空隙率、水胶比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28 d抗压、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及透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强度及透水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设计空隙率,其次是级配,受水胶比影响不大;骨料粒径是影响空隙率的关键因素;为同时保证强度和透水性能,推荐9.5 mm筛孔通过率70%、设计空隙率15%~20%、水胶比0.35。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胶结材料性能、集料粒径和集胶比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的胶结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黏聚性,其流动度宜为200 mm左右;采用2.36~4.75 mm的单粒径细集料配制出28 d抗压强度为50.9 MPa,透水系数为0.81 mm/s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5年以上的陈化转炉钢渣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稳定性能;研究了水胶比、集浆比以及钢渣粒径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集浆比、粒径大小是影响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关键因素;水胶比对钢渣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影较大,对28 d抗压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孔隙率、渗透系数及质量损失率的影响,并对其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水灰比的增大会降低透水混凝土的抗折、抗压强度;(2)水灰比的增大会减小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3)水灰比的增大会减小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4)水灰比的增大会增大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5)水灰比为0.25时,透水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含砂透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砂率(0%、5%、10%、15%)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及耐酸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率在0~15%范围内时,随着砂率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含砂透水混凝土在经受酸雨侵蚀时,其质量前期损失速率较快,而后期损失速率减缓,与普通混凝土中的规律相反;掺入少量细砂可以提高透水混凝土强度和抗酸雨侵蚀性能而不影响透水性能,建议透水混凝土最佳砂率为5%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泥裹石法拌和无砂多孔混凝土,并采用静压成型工艺.实验研究了不同水灰比、浆集比、孔隙率的透水混凝土强度,在保证所需透水性能和强度的前提下确定最佳配合比参数,为多孔透水性混凝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快速排水、防滑、降噪、环保等多重功能,得到广大公路建设者的普遍重视。本文从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分类、适用范围出发,重点论述了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组成及要求、路面及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以及路面结构厚度的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刚性路面结构透水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湖南省自然气候条件,对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透水基层、防渗底基层的透水及防渗性能的对比试验,给出了透水基层及防渗底基层的主要高设计参数,提出了路面结构透水的设备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复合引入炼钢废渣和粉煤灰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对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和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钢渣和水泥作为胶结料复合使用,对各物料的水化反应起到促进作用。当粉煤灰掺量为15%、钢渣掺量为10%时,透水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均较高。粉煤灰和钢渣复合加入,使胶结料连接桥更致密,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贫混凝土透水基层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并进行了贫混凝土透水基层技术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透水砼结构特点及其透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功能而言,透水砼与普通砼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其良好的透水性能.本文分析了透水砼的结构特点、透水指标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了透水砼的透水系数,建立了透水性能与孔隙率、透水系数与力学强度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透水砼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并指导透水砼路面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就功能而言,透水砼与普通砼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其良好的透水性能.本文分析了透水砼的结构特点、透水指标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了透水砼的透水系数,建立了透水性能与孔隙率、透水系数与力学强度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透水砼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并指导透水砼路面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掺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水灰比、早强剂掺量、钢纤维掺量、矿料级配等四个因素对掺钢纤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矿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水灰比;钢纤维的掺量是影响混凝土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并且抗折强度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影响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灰比,且抗压强度与水灰比的大小成反比。  相似文献   

14.
钢渣细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钢渣细骨料在混凝土中的适用性及钢渣细骨料混凝土的轴压本构模型,进行了钢渣细骨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试验,并对钢渣细骨料的稳定性进行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备了6组不同钢渣细骨料掺量的钢渣混凝土立方体及棱柱体试件,研究了钢渣细骨料混凝土的单轴受压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选用钢渣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压蒸粉化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适用于混凝土细骨料;钢渣细骨料混凝土破坏的脆性特征更加明显,比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明显提高;钢渣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比值为0.80 ~ 0.86;可依据Carreira and Chu模型及Wee模型对钢渣混凝土本构关系进行分段描述,分段式本构模型与实测钢渣细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特性,收集了现有12项研究与32组收缩数据并进行了比较,试验时间跨度为41~480 d,分析参数包括水灰比(0.36~0.68)、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27~60 MPa)、再生粗骨料替换率(20%~100%)、相对湿度(43%~65%)、湿养护时间(1~28 d)和测量收缩的时间(41~480 d);通过比较试验数据和理论预测结果,利用基于天然骨料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数据的多个统计指标,评估了现有ACI 209R-92模型、Bazant-Baweja B3模型以及FIB MC2010模型;采用基于Fathifazl等研究的方法来评估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增量;通过上述选定模型来评估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的增量,并使用评价残差、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CEB)变异系数、CEB均方差与CEB偏差等统计指标评价了试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当将已知收缩行为的天然骨料混凝土的部分或全部粗骨料替换为已知残留砂浆含量的再生粗骨料,可以最准确地预测总收缩的演变;通过将残余砂浆系数应用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实测收缩量,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当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替代率为20%~33%时,残余砂浆系数为1.03~1.08,当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替代率为50%时,残余砂浆系数为1.07~1.16,即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比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增加了约16%或更小;当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替代率为100%时,残余砂浆系数为1.18~1.76;当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替代率大于50%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的增加相比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的增加更明显。由此可见,当前的研究方法可用于利用扩展的数据库进一步改进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干燥收缩行为的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16.
透水砼由于其选用材料和配合比的特殊性,导致其结构类似于蜂窝,透水性能良好.正是由于透水砼的这种特殊结构,致使其性能与普通砼有一定的差别.本文主要研究透水砼的结构特点、强度形成机理、力学特性及其破坏过程和特点,目的是为这种新型砼材料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孔隙透水砼结构特点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水砼由于其选用材料和配合比的特殊性,导致其结构类似于蜂窝,透水性能良好.正是由于透水砼的这种特殊结构,致使其性能与普通砼有一定的差别.本文主要研究透水砼的结构特点、强度形成机理、力学特性及其破坏过程和特点,目的是为这种新型砼材料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立混凝土的细观数字试件,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探讨骨料体积率、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维数字试件是采用广泛的一种模型,其中的骨料面积率、剖面级配与三维模型中的骨料体积率和体积级配的关系还没有专门的探讨,然而此项工作对二维数字试件的建立与应用具有很大影响。本文以计算机试验为手段,针对随机的三维骨料投放进行大量的计算机模拟试验,阐述骨料面积率、剖面级配与骨科体积率和三维级配的规律,建立了二维数字试件模型中骨料模型,为二维细观数字试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再生混凝土骨料替换包裹碎石桩碎石芯料,形成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式——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以改善采用包裹碎石桩处理液化及软弱土地基时碎石强度未能充分发挥的问题.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包裹长度、刚度及长径比对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单桩承载特性和骨料破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包裹长度为1倍~6倍桩径时,延长包裹长度可显著提高桩体承载力,包裹长度小于1倍或大于6倍桩径时,包裹长度对承载力改善不明显;包裹材料的临界刚度约为100 kN/m,当小于临界刚度时,增加包裹刚度能显著提高桩体承载力,大于临界刚度时,增加包裹刚度不再明显改善桩体承载力;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桩长不变时,长径比大于10的桩体承载力较低,桩体主要在10~30 cm深度内产生不同程度的局部弯曲,长径比小于7的桩体承载力较高,桩体主要发生轻微鼓胀变形,无局部弯曲;混凝土骨料的破碎度与桩体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呈正相关,增加包裹长度、刚度及桩径均会增加芯料的破碎度.因此,进行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单桩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包裹长度、刚度和长径比与芯料破碎度之间的关系,以获取最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