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基于交通需求的路网交通拥堵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上的用于评价交通拥堵状态的交通拥堵指数指标;确定了基于分层抽样技术的最低路段抽样方法,并采用综合评价法,以从时间角度表征交通需求的指标——车辆行驶时间(VHT)作为加权模型中的权重,建立了基于交通需求的交通拥堵评价加权模型。最后,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市五环内路网的拥堵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可变信息屏(VMS)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它通过发布诱导信息来均衡路网上的交通需求.为了评价VMS对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建立了一种通用评价模型.所用数据包括由北京市VMS系统和道路检测器得到的VMS历史发布信息和道路交通流数据,这些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路网中的交通状况.通过比较诱导信息和提示信息下的拥堵缓解效果,并对不同道路状况下拥堵缓解效果进行时间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诱导信息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拥堵路段的服务水平,特别是严重拥堵路段,诱导信息比提示信息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城市路网交通拥堵H-Fuzzy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的空间分布特点将路网交通拥堵划分为路段拥堵和交叉口拥堵,参考城市道路和交叉口服务水平的划分标准将路网交通拥堵度划分为堵塞、拥堵、较拥堵、较畅通、畅通5个等级,选取了路网交通拥堵的判定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路网交通拥堵的二级评判指标体系及相应的H-Fuzzy综合模糊评判模型,最后对一典型路网交通拥堵状况进行了判定,研究成果对于评估城市交通网络拥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ڼ䱱���е�·�����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奥运期间北京市道路网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分析,是保障奥运交通运行和总结奥运交通运行特征,评价各类奥运交通保障措施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道路网运行分析的基础——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综合指标和特征指标。结合拥堵评价的综合指标和传统的速度指标,以北京市浮动车系统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为基础,从拥堵强度、拥堵空间分布、拥堵时间分布、路网速度 “四维”角度,对北京市五环路及其以内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在奥运前、奥运会赛事期间和残奥会赛事期间道路网运行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奥运期间路网整体处于“畅通”等级,各等级道路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奥运交通保障措施综合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路网交通拥堵的扩散,考虑路段状态指标饱和度和行程时间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合理路径集的路网分析模型.将非拥挤区域从内到外分为控制层、诱导控制层、诱导层和无关层4个层次,反映了路网状态的空间分布和潜在演化趋势.基于交通分配得到的流量,对本文的状态分析模型进行了数值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各层次路段在路网中的比例随流量的增大而变化,且拥堵区域呈现扩张趋势;高峰时段各层次路段的比例为20%、5%、10%、10%和56%;同层次中饱和度越大的路段对拥堵区域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机动车拥堵成本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机动车拥堵成本的研究,可从经济上量化交通拥堵所产生的成本,从而为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在详细阐述国内外机动车拥堵成本概况后,本文提出了拥堵的临界速度,分析了拥堵的各个子项成本,并建立时间、能耗、尾气三大子项成本的计算模型. 本文不但对2008年北京市机动车交通拥堵成本进行了测算并将结果与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比对,而且对2009年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进行了预测和敏感性分析. 交通拥堵成本的经济化,有助于更加直观地分析拥堵成本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为缓解交通拥堵,实现低碳出行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过长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机动化发展,北京市道路网络已经形成并且道路网络系统的供给能力和服务需求日渐趋近,路网供需之间的平衡变得脆弱,路网的交通拥堵更加容易发生,偶然事件对整体网络的破坏性影响越来越大。路网可靠性评相对传统评价指标,它能够另一个侧面反映路网运行的波动性,评估路网承受扰动的能力。出租车是北京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对北京市道路网络整体的状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以出租车车载智能卡采集的载客行程时间数据为基础,研究提出新的单位距离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指标和方法,并使用该指标和方法对北京市路网的可靠性水平进行实例评价。  相似文献   

8.
城市突发性交通拥堵的空间传播规律,是制定有针对性的交通管理、控制和诱导措施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实测的道路交通流数据为基础,在对交通流当期事件进行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当期事件SDM模型,并据此提出一种交通流当期事件拥堵空间传播分析方法.通过北京市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去除长期趋势后,交通流的当期事件SDM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事件发生情况下交通拥堵的传播结构.案例研究表明,当路网密度为22辆/km(14:00左右),局部路段交通事件严重程度加剧所传播的空间影响达到最大.因此,在制定拥堵缓解措施时,应对路网临界密度状态进行重点监控和疏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警城市交通高峰时期的偶发事件,研究了态势监控的城市交通拥堵动态跟踪问题.对交通拥堵的相关属性、变化规律、空间分布以及判别方式等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道路交通流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建立了基于时空分布的路网交通拥堵态势监控的动态预警模型,提出了解决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的方法,达到了充分利用交通资源、疏导交通、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该模型在对占有率、速度、流量三个基本交通流参数进行处理获得新的交通拥挤判别指标基础上,通过形态识别模型对拥堵状态进行判定.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更加全面地评价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重新界定交通拥堵内涵,阐述交通拥堵状态与交通拥堵趋势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交通拥堵演变趋向指数(ETI)概念.运用聚类分析法构建并筛选拥堵趋势评估指标——行程时间比变化率、饱和度变化率、拥堵里程比变化率及拥堵持续时间变化率,基于CRITIC法和TOPSIS法构建交通拥堵演变趋向指数模型,对城市主干路交通拥堵趋势进行评价,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哈尔滨市三条主干路中进行交通趋势评价.该指数模型的建立可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提供更加完善的评价模型,也可为居民出行、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道路网实时拥堵状态识别,以在线地图的历史延时指数为基础,用相邻路段有效拥堵状态发生时间顺序、持续时间阈值和流向流量关系识别传播性拥堵,用拥堵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阈值识别单路段系统拥堵,由此确定特定周期内的系统拥堵路段集合Nmax.以其集合范围内相邻路段时刻t的延时指数,以及其邻近拥堵持续时期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传播性系统拥堵程度值DtS;以非传播路段时刻t延时指数计算DtS?;综合前两者得到路网系统拥堵综合程度DtN,并找出该周期内的极限拥堵程度量化值.用Nmax内路段实时延时指数和实时拥堵路段数与极限拥堵状态对应的数值进行比较,计算实时拥堵程度的量化值.经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反映路网系统拥堵形成的规律,实现路网实时拥堵状态的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的发生会引起其上游路段通行速度的下降和交通流量的堆积,从而引发交通拥堵.本文主要研究了城市道路中交通事故引起的交通拥堵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先,基于北京市事故数据和路段速度数据分析交通事故影响下的车辆速度变化特性;接着,根据交通事故信息和事故路段流量与速度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速度差异的拥堵判定模型,并对其时空维度的约束条件加以限定.在此基础上对事故引发的拥堵时空范围进行量化描述;最后,依托仿真数据与北京市真实事故数据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描述交通事故引起的拥堵时空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3.
考虑一条地铁将生活区和工作区连接起来,每天早晨通勤者乘地铁从生活区到工作区上班,在高峰期,通勤者人数众多,车内就产生了拥挤,从而必然有部分通勤者通过早出发或晚出发来避免车内拥挤。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地铁车内拥挤和早到与迟到惩罚的通勤者出发时间选择模型并研究了该模型的均衡性质以及个人出行总成本。在均衡状态,没有通勤者会选择在最早或最迟出发时间出行;均衡状态的出发率是出发时间的线性函数;在均衡状态,任意给定通勤者人数,最早或最迟出发时间的解是唯一的。最后,算例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并揭示了出发率和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控制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堂 《交通标准化》2007,(11):139-143
针对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的问题,从交通信号理论的角度,详细分析平面交叉口入口处车辆的排队情况,给出不拥挤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方程,确定信号周期和绿信比的取值范围,从而提出交通需求强度和相对需求强度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衡量交叉口交通管理效果的质量指标;同时对交通信号的损失时间加以探讨,可为如何提高绿灯信号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道路拥堵程度进行科学的评判可以为人们的出行和交管部门的决策提供指导.采用平均行程速度和交通饱和度这两个交通流参数作为道路拥堵程度的评判指标,首先设计了获取平均行程速度和交通饱和度的方法,然后应用模糊算法对评判指标和拥堵程度进行量化,建立了相应的隶属度函数与模糊判断规则体系,设计了城市道路拥堵程度的评判方法,最后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了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权综合理论对5种单向交通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权综合理论对5种单向交通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拥堵指数是客观评价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有效指标。针对当前拥堵指数模型中对交通畅行速度时空特性考虑不足的问题,本文在车辆定位与路网时空匹配数据的基础上,引入概率密度分段原理对车辆速度进行距离和时间分段,建立了具有自适应调节能力的拥堵指数模型,用于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分类与识别。以厦门市节假日浮动车辆定位数据为例,仿真分析了拥堵指数模型在复杂道路和城市交通中的适用性,并揭示了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拥堵指数模型能有效区分道路的空闲和繁忙时段,并依据对应时段的畅行速度进行自适应调节;针对复杂互通立交和专用共线道路,拥堵指数计算结果相较传统方法平均提升了 6.5%和3.2%;厦门市交通为单一晚高峰拥堵形态,平均拥堵指数介于 1.0~3.0 之间,拥堵时间为16:10- 21:00,空间分布集中在厦门市进出岛方向的主干道枢纽位置,以及厦门岛内东西走向主干道。该项研究对于快速建立不同城市及具有特殊时段需求的交通运行识别方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道路单向交通正被广泛应用于疏导城市道路交通,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人员在设计单向交通管理方案时,面临如何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较为全面的城市道路单向交通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单向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为单向交通规划提供一套能够对单向交通优化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缓解拥塞,并在QoS保证与业务公平性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基于定价机制提出了一种链路层逐跳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考虑了MAC的时间限制和二进制干扰模型限制,将传输失败率作为网络拥塞的控制准则之一引入拥塞价格函数中;流路径上的每个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拥塞价格动态调整每个流的传输速率;优化目标是系统中总的流效用之和达到权重比例公平.此外,还考虑了节点内部流的调度策略,根据等待时间函数动态调整节点内各个流的优先级,以保证每个流的QoS需求和公平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拥塞控制策略能够有效缓解链路拥塞,系统总吞吐率比未采用拥塞控制机制提高约41%,公平性提高约29%,且极大地改善了平均时延、平均丢包率、平均吞吐率等其他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