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是事故再现分析中必不可少且最具说服力的依据,所以,对事故现场痕迹的发现、测量与提取是极为重要的,痕迹提取的好坏,直接影响事故再现的分析、事故责任的认定乃至整个事故处理工作的质量。然而,交通事故现场均为公共交通场所,都是室外现场,所以在单个事故现场上,往往混杂着与该事故无关的痕迹,如果不剔除这些无关痕迹,就会使事故再现无法完成,责任认定产生错误,甚至令找错当事人冤枉无辜而放纵真正的肇事。  相似文献   

2.
为了再现汽车三维碰撞事故,构建了车辆三维坐标系,根据碰撞冲力矩与反向重力矩的关系,推导了车辆纵向倾覆与横向翻滚的临界条件.利用运动学理论及动能转化关系,构建了地面反力作用下的车辆翻滚轨迹模型.以实际事故为案例,利用基于上述模型开发的事故再现分析系统与PC-Crash软件进行再现分析,并与事故现场车辆残留痕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再现得到的车辆静止位置及姿态与事故现场一致,再现轨迹除小客车左前轮曲率略小于实际残留痕迹外,其余轨迹与现场痕迹一致.   相似文献   

3.
在交通事故现场存在着大量的相关痕迹,包括车体痕迹、人体痕迹、路面痕迹以及肇事者潜在的心理痕迹,而且利用价值高,常常能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事故的原因、事故发生的过程,还可以为认定肇事车辆、推定事故责任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为交通事故鉴定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汽车错位碰撞事故的仿真再现分析提供理论算法,在分析传统一维碰撞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应用局限性.利用经典力学原理,构建了汽车错位碰撞动力学模型与运动轨迹模型.以实际事故案例为对象,分别利用上述模型与PC-Crash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将二者的再现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与事故现场车辆残留痕迹进行了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现得到的汽车转动轨迹与现场痕迹一致,模型适用于小偏心错位碰撞的事故类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汽车错位碰撞事故的仿真再现分析提供理论算法,在分析传统一维碰撞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应用局限性.利用经典力学原理,构建了汽车错位碰撞动力学模型与运动轨迹模型.以实际事故案例为对象,分别利用上述模型与PC-Crash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将二者的再现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与事故现场车辆残留痕迹进行了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现得到的汽车转动轨迹与现场痕迹一致,模型适用于小偏心错位碰撞的事故类型.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碰撞地点的确定对人车碰撞交通事故再现和事故责任划分的重要性。比较分析了传统的公式推理法和利用PC-Crash软件计算这两种方法的差异,提出利用软件进行事故再现应结合传统方法进行辅助验证。在此基础上,用一例行人参与的人车碰撞交通事故进行了两种分析方法的讨论。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事故碰撞地点及车速确定具有一致性,通过结合传统的方法,利用计算机仿真能达到对行人碰撞地点的确定,且更具有事故再现的直观可视性,可用于交通事故再现及司法鉴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算机仿真对直角侧面碰撞事故进行分析.在ADAMS软件平台上,建立参数化事故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得到的速度和位移变化曲线来鉴定事故因素,并用三维动画直观显示事故的整个过程.通过案例分析表明适用于再现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8.
事故再现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鉴定或原因分析的重要方法,也是交通安全改善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研究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技术,建立相应的系统是实现交通事故处理公正、客观、科学、快速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为开发快速、方便的事故现场图绘制软件和更科学、实用的事故再现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汽车碰撞行人事故与汽车碰撞骑自行车人事故的某些特点相类似,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基于综合人-车-路-环境的交通事故信息模型,对事故再现研究室近年来承担的北京市行人事故和自行车事故鉴定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目的和统计样本的实际情况,选取典型的特征参数,将两类事故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得出了行人事故和自行车事故的一些相似的发生规律和各自不同的特点,并对统计结果在事故再现及交通安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事故再现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鉴定或原因分析的重要方法,也是交通安全改善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研究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技术,建立相应的系统是实现交通事故处理公正、客观、科学、快速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为开发快速、方便的事故现场图绘制软件和更科学、实用的事故再现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高新科技运用于汽车安全也越来越多,但人们的重点还是放在了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上,很少考虑交通事故中行人的安全问题。本文着重从行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分解撞击的过程,思考如何增大碰撞缓冲时间,来减少车祸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高速公路车辆追尾和连环追尾等事故,本文研究了车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公路预警与避险模型.本文利用车联网系统,将交通事故快速预报给后方车辆,并实时分析路面车辆信息,帮助后方车辆及时做出合理应急方案和应急措施.试验证明,跟车预警模型能够及时提醒驾驶人员避免追尾,在无法避免正面碰撞时,应急避险模型能够根据路面状况做出有效判断,成功进行避险,避免连环追尾事故发生.公路试验中第3车减少制动距离9.2 m,第4车减少制动距离21.4 m,较大地缩减事故后续车辆行车制动距离,能够在密集的行车路段,有效降低连环追尾事故的发生,提高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驾驶员人为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形成,并产生事故伤害的最主要原因。将区域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统计指标值作为参考数列,将不同驾驶员人为因素组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次数作为比较数列,可以建立驾驶员人为事故因素与其危害性的灰色关联模型。结合实例,通过对灰色关联矩阵的定量化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评价驾驶员人为因素对不同类型事故危害性的影响,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预防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夜间的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白天。对长松高速公路实验路段按照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值进行分类,通过实地行车实验,得到不同行驶速度下白天和夜间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识别距离数据。结果表明,驾驶员的昼夜识别距离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加而降低,曲线路段夜间对驾驶员的识别距离影响较白天显著,在曲线路段不同行驶速度下的夜间识别距离均小于白天。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夜间车速限制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例及研究表明,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驾驶员因素对交通事故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型,是一种度量驾驶员因素对交通事故影响的有效方法,它为定量研究驾驶员事故致因提供了新思路,并为驾驶员事故预防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心理,从道路环境、车、驾驶员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感影响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加权关联法对山区复杂公路客运驾驶员的安全感进行映射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驾驶员安全感的前8位指标分别是驾驶员操作水平、职业习惯、道路类型、驾驶员性格、心理稳定性、交通复杂程度、规范操作行为和行驶平均车速.应用此评价模型可以对驾驶员进行科学干预和学习培训,从而预防和减少客运交通事故.对秦岭山区商洛市的研究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区域客运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感综合评价,也适用于固定客运班线的驾驶员评价.  相似文献   

17.
跟随车安全距离的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通过对驾驶员的反应能力的量化、速度判断过程的分析和对诸如饮酒、服药、电话干扰及疲劳驾驶等外部因素影响下驾驶员行为与跟随车与引导车行驶一致性的研究 ,计算与分析行车时的安全距离 ,寻求既可避免发生追尾碰撞事故 ,又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安全距离恰当值 :当驾驶员和车辆状况良好时 ,行车距离保持在速度 (以 m/s为单位 )的 1 /2以上时 ,才可能安全 ;当驾驶员和车辆状况不良时 ,行车距离保持在速度的二倍以上时 ,才安全。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混合交通干扰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交通中不同车辆间的相互干扰是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混合交通中车辆型号差异、行驶速度差异等产生的相互干扰会导致驾驶人产生安全心理压力,从而出现不安全操作,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需要通过优化行车环境,加强驾驶人培训和管理等措施,来减小环境给驾驶人带来安全心理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避免的顽疾,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伤的人数长期以来高居世界榜首。为唤起人们对于交通事故第一时问正确救护和对事故相关人员心理问题关注的意识,必须探讨对交通事故医学急救与心理干预的相关常识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在交通事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事故预测是交通安全研究的重要分支,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针对道路交通事故的预测问题,以灰色预测模型为基础,建立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对交通事故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残差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比基本灰色预测模型降低了63.13%。实践证明该模型具有简便实用、预测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