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确定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研究其路用性能,采用目标空隙率控制法确定合理的压实温度,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分别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以及水稳定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基于目标空隙率确定施工温度的方法较为可取;对AC-13混合料而言,3%~3.5%Sasobit的掺加可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下降29.4℃~32.5℃;3.25%Sasobit的掺加可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以及水稳定性能得到提升,但是低温抗开裂性能却稍有弱化。  相似文献   

2.
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沥青混合料掺纤维后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耐疲劳性能,并与普通密集配沥青混凝土进行了路用性能的对比分析.最后,探讨了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路用性能,有效化解岩沥青对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不利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并基于汉堡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不同玄武岩纤维和岩沥青掺量下的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及抗疲劳特性评价。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和岩沥青的复合增强作用,可显著提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预测,获得玄武岩纤维和岩沥青的最佳掺比分别为0.495%和7.6%,且经试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计算准确度均>98%,此最佳掺比下,沥青混合料表现出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纳米CaCO_3/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以壳牌A-70~#道路石油沥青为基质沥青,分别制备基质沥青、纳米CaCO_3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纳米CaCO_3/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通过高温、低温、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试验,对不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aCO_3/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有明显增强,而低温抗裂性能较SBS有所降低,但仍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掺加纤维的研究 ,系统分析了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耐疲劳性能 ,探讨了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 .并与普通密级配沥青砼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具有优良品质的沥青路面材料 .  相似文献   

6.
刘爱 《山西交通科技》2002,(6):21-22,29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由于其路用性能优越,世界上许多国家铺筑了SMA路面,并且大部分使用性能良好。通过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进行的一系列路用性能试验研究,包括高温变形特性、水稳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特性及抗滑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Sasobit温拌排水沥青混合料老化后性能,以热拌OGFC-13沥青混合料、温拌OGFC-13沥青混合料、掺加5%Na Cl的温拌OGFC-13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未老化、短期老化、长期老化的条件下,采用室内实验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老化后的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较未老化时均降低,长期老化的影响最显著,其中对低温抗裂性能影响最大;长期老化后,Na Cl掺量为5%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较未掺加Na Cl时大幅度下降,说明5%掺量的Na Cl对长期老化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指标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沥青混合料掺纤维后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耐疲劳性能,并与普通密集配沥青混凝土进行了路用性能的对比分析。最后,探讨了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环氧沥青配比对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以不同环氧树脂∶固化剂制备环氧体系,并将其以不同掺量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进而成型相应混合料试件进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均随沥青中环氧体系比例的增加而增强,同时随环氧体系中环氧树脂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环氧树脂∶固化剂为3∶1时上述三方面性能最好;环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随沥青中环氧体系比例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环氧体系∶基质沥青为45∶55时效果低温性能最好,同时随环氧体系中环氧树脂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强。推荐采用环氧树脂∶固化剂为3∶1,环氧体系∶基质沥青为45∶55制备环氧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0.
李明  邹勃 《北方交通》2007,(1):26-28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掺加聚酯纤维的研究,分析了聚酯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对比,指出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为利用纤维加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Sasobit改性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的环保型材料,掺加Sasobit外加剂的混合料可在较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更低的温度下拌和、摊铺和碾压,并且具有更优的路用性能。从试验结果来看,Sasoblt添加剂可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Sasobit改性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某些路用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SAI是一种以推迟反射裂缝的发生为主要目的设置在路面结构中的特殊沥青混合料,它在延缓(或抑制)半刚性基层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反射裂缝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采用小梁弯曲试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SAI沥青混合料低温条件下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从而评价SAI在低温抗裂方面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AI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好的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聚脂纤维,通过室内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对试验得出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得出加入聚脂纤维能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但在使用上应根据具体工程的交通条件和气候条件,通过试验进行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SEAM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改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SEAM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性能指标、高、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掺量大于10%的条件下,SEAM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达171%,提高疲劳寿命187%,低温性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近。应用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硫磺改性沥青的机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SEAM掺量达到20%和30%时,沥青与硫磺发生充分作用,在沥青中形成氢键和S-H化学键,亚硫酸酯、硫酸酯和砜一类的物质。硫磺改性沥青的机理是硫磺改变了沥青分子间的连接和成分。  相似文献   

15.
沥青稳定碎石作为沥青路面的下层或作为柔性基层具有很多优点,是路面建设发展的一个方向,从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疲劳性能进行实验分析,并用不同级配进行试验比较,以判断级配对路用性能的影响,得出对工程实际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不同混合料可能有不同的性能中心级配,对沥青路面混合料离析程度的控制,采用统一的通过率变化值的限制方法并不一定合适。同时沥青混合料级配通过率的相同变化,会给不同设计级配的混合料性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以疲劳性能为目标进行了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设计,获得了4.75mm筛孔通过率、0.075mm筛孔通过率、粉胶比、空隙率与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以性能为中心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以疲劳性能为目标进行了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设计,获得了4.75mm筛孔通过率、0.075mm筛孔通过率、粉胶比、空隙率与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以性能为中心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拌和机理的分析,提出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时RAP级配采用水洗法筛分是合适的。不同级配混合料的室内性能试验表明:4.75mm的通过率在45%以上时,混合料具有更优的强度和水稳定性能,较低的0.075mm的通过率(小于6%),并不意味着混合料性能不满足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工程实际的优化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20.
对SBS改性沥青、70^#沥青的常规性能进行对比检测,并进行动态剪切试验和直接拉伸试验,评价沥青胶结料的高、低温和疲劳性能。然后,根据对70^#沥青及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掺加0.25%博尼维纤维后的试验,对比分析了70^#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掺加纤维的70^#沥青混合料和掺加纤维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性以及抗老化性能等路用性能.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和博尼维纤维沥青具有很好的高、低温和疲劳性能,能够大幅提高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对其他路用性能也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