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地对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本文利用冲突指数、交叉口几何设计事故影响系数、安全设施事故影响系数建立了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并分别给出了冲突指数、交叉口几何设计事故影响系数、安全设施事故影响系数的计算流程和方法。最后选取平面交叉口指标计算值和专家主观打分均值的相关性分析,对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进...  相似文献   

2.
基于目前城市干道平面交叉口交通流量密集的状况,分析并讨论影响平面交叉口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可为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交通安全审计分析,研究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对现有交通安全审计方法的探讨,确定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审计表单;并参考以往研究,采用综合冲突率法,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等级进行分级;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道路条件、交通环境、安全设施管理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对哈尔滨地铁1号线哈工大站平面交叉口(西大直街与护军街交叉口)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得出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4.
为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交通安全审计分析,研究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对现有交通安全审计方法的探讨,确定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审计表单;并参考以往研究,采用综合冲突率法,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等级进行分级;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道路条件、交通环境、安全设施管理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对哈尔滨地铁1号线哈工大站平面交叉口(西大直街与护军街交叉口)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得出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5.
蔡军  张奕  唐伟 《城市交通》2013,(3):21-26,82
支路体系缺失是中国城市道路网络的通病。在干—支平面交叉口规划中,基于支路相邻的干–干平面交叉口信号配时,提出了干–支平面交叉口可利用绿灯时长的计算方法。利用VISSIM软件对干–支平面交叉口进行交通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理设计、配时的干–支十字型交叉口对干路通行能力、车速的影响极小,而未经合理设计时其不利影响很大。最后指出,干–支平面交叉口的合理规划与信号控制是健全支路系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交叉口事故长期占很大比例,为快速有效的找出交叉口事故主要致因,将系统安全分析法中的故障树分析(FTA)应用到城市平面交叉口事故研究中,根据影响交叉口事故各个因素及其逻辑关系建立故障树,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交叉口事故主要致因,便于提出防控事故的有效措施,有效提高城市平面交叉口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平面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的集中发生地,改善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是降低我国交通事故数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国省道公路平面交叉口进行实地交通调查,从交叉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出发,对引起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的因素,包括交叉口位置,几何属性情况,交通标志标线,信号设置和交叉口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根据这些方面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提出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的主要改善措施,并以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为改善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提供具体的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架立体交通是许多城市改善和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方法之一,高架桥下的平面交叉口相比城市一般平面交叉口具有不同特性,研究高架桥下的平面交叉口特性、交通特征以及管理控制情况,对提高和改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太原市为例,研究延伸性高架桥下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特性,以并州南路和南内环街交叉口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高架桥构建的交通区域系统和平面交叉口两个方面分析,提出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的交通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客观评价公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状况,提出了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无信号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的客观因素,给出了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案,分别构建了基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冲突点的安全服务水平主模型和基于交叉口几何特征、交通标志等次要影响因素的修正模型,并由此提出无信号平面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计算模型。根据多个无信号交叉口数据,把安全服务水平分为1~4级,并验证了安全服务水平模型的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应用安全服务水平计算模型得到实例交叉口危险度为200.7,安全服务水平为3级,符合交叉口实际的安全状态,因此,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模型能够有效评价交叉口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交叉口发生堵塞,会影响交通的有效运行。因此,如何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对城市的交通有重要意义。以南稍门十字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借助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调查其高峰时段的现状交通量、信号配时方案及车道功能的划分,研究交叉口优化配时方案和改善交叉口车道划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的减少车辆延误,提高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证明VISSSIM仿真软件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应用达到良好的改善效果,为解决目前城市平面交叉口日趋严重的拥堵现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交通拥堵已成为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交叉口是城市路网的节点,也常常成为了城市路网的瓶颈点.如何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是提高整个路网运行效率的关键.本文对北京市一典型交叉口的交通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减少机非冲突保障安全、降低延误保障畅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案,利用微观仿真技术对交通管理方案进行了定量的评估分析和优选.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四个改进措施从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缓解了交叉口的冲突、降低了机动车的延误.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主干路信号配时优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主干路上各交叉口交通信号的不协调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现有交通设施条件下,通过改善交通管理措施,特别是改进交叉口信号控制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主干路的通畅性.本文概括了城市主干路信号控制常见问题及改善措施,以北京市海淀区主干路为例,运用干线协调控制理论,建立线控系统,通过SYNCHRO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线控实施前后道路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采用线控优化后,该干线晚高峰时段北向南和南向北方向平均延误分别减少了35.5%和34.9%,平均行程速度分别提高10.31%和15.54%.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针对现有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中存在的因素单一、指标量化难等问题,合理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对比同一城市不同路段(交叉口)安全状况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可用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ε�ͷ��ͨ����֯��ʽ�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主要产生在干路交叉口,交叉口负担过重导致与相连路段通行能力不均衡是其主要原因。本文提出引入路段掉头交通流组织方式提高干路的畅通性和解决交叉口拥堵问题的新思路,对路段掉头组织方式的思路、优缺点进行了简要阐述,重点分析了该方法在城市干路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从路网规划、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设计立足于改善平面交叉的道路条件和交通管制条件,合理解决各方向交通流的相互干扰和冲突,以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畅通,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通过对影响平面交叉口安全的相关因素分析,就渠化、行人过街安全、交通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以具体工程实例说明其可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架道路下匝道地面衔接路段及其衔接交叉口的交通设计是城市快速路交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我国城市高架道路下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交叉口排队和拥堵日益严重的问题,分析了U-turn设计对交叉口车辆延误和饱和度等运行效益指标的影响,以及U-turn在改善交叉口交通安全性方面的作用。以“变交叉为交织或避免交叉和交织”为目标,分析了高架道路下匝道不同接地类型与不同U—turn形式的最佳结合方法;以交叉口延误与左转交通流路段延误加权最小为目标的最佳U-turn选择模型,给出了高架路下匝道交叉口和路段两种U-turn的设计方法。最后,以上海市某高架道路下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实施U-turn设计后,可以显著降低交叉口的饱和度,最大降幅达29%:交叉口的车均延误最大降低60%,交叉口服务水平由D级上升到C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迅猛的发展,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及交通量也呈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而城市的路网建设和交通管理水平却始终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从而引发的交通拥挤及堵塞,是当今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概述大连交叉口渠化的工程,系统阐述了路口渠化的理论、特点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适合道路交通现状的信号配时方法,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科学性、改善城市交通安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总结分析了现有信号配时方法的特点及其局限性。然后,针对当前具有代表性的Webster法和ARRB法的缺陷,考虑行人对信号配时的影响,引入关键交通流向概念和判断流程,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交叉口信号周期和绿灯时间。最后,选取无锡市梁清路和钱荣路上的7个交叉口进行仿真验证和实地测试。结果显示,采用基于关键交通流向的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能减少21.7%的车辆平均延误,23.9%的最大排队长度,以及12.8%的平均停车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