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压疮预防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正> 南加里福尼亚医学校447名学生中,132名罹143次的血液感染,多为意外针刺引起。发生在三年级者占69%,较四年级者更为普遍,针剌感染高峰在学年开始时(7—10月份)。122例患者中有9例HBsAg阳性,(占7%); 2名HBeAg阳性,为具有HBV感染性较强的标志。有9名学生接触过HBsAg阳性病人的血液,其中4名接受过乙肝免疫血清球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建立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前的8 11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建立静脉管理小组后的8 245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通过明确职责、制定计划、专科培训、建立静脉治疗质量持续改进监督体系,并开展全院值班会诊制度,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静脉置管感染率及护士静脉治疗专业知识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专业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静脉治疗管理小组有利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对 1 6 3例肝炎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 ,其中 78例在结扎前后应用硝苯啶以降低门脉压力 ,余 85例作为对照 ,并进行1~ 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 ,硝苯啶组病人的食管静脉再曲张率及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前后应用硝苯啶 ,可提高结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短期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对腹腔镜(68例)和开腹(64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增加(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镇痛剂使用比例降低(P<0.01),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53%,开腹组为34.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较,经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目前直肠癌的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4 种常见的不同镇痛方法对子宫切除术后应激反应的抑制程度,以选择较为合理的镇痛方法。方法 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将48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组(Ⅰ组);芬太尼静脉镇痛组(Ⅱ组);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硬膜外镇痛组(Ⅲ组);曲马多静脉镇痛组(Ⅵ组)。观察麻醉前、手术后2、24、48、72 h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4种镇痛方法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②在抑制术后高血糖和术后应激方面Ⅰ组和Ⅲ组好于Ⅱ组和Ⅵ组,尤以Ⅲ组为优。结论 硬膜外镇痛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术后高血糖反应,抑制术后应激反应,以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组为更优。  相似文献   

7.
新型抗凝血透析液在高危出血肾衰患者血透中的抗凝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新型枸橼酸盐浓缩抗凝血液透析液在高危出血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临床应用的抗凝效果。方法  3 8例患者按抗凝方式分为二组 :Ⅰ组无肝素血液透析 ;Ⅱ组枸橼酸盐透析液血液透析。透析期间观察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游离钙、ACT和静脉压变化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滤器中空纤维内膜纤维蛋白沉积和血细胞聚集情况。结果 Ⅰ组 18例中 12例静脉压升高 ,7例透析器及管路发生严重凝血 ,未完成 4h血液透析。Ⅱ组 2 0例静脉端ACT明显延长 ,游离钙明显下降 ,动脉端ACT和游离钙正常 ,透析器及管路无严重凝血 ,全部完成 4h透析。结论 新型枸橼酸盐浓缩抗凝血液透析液抗凝透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网织血小板(RP)比值,探讨其对SLE患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价值。方法筛选出确诊的SLE患者80例和健康体检者41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常规各参数分析,并根据血小板降低与否,将SLE患者分为SLE伴血小板降低组和血小板未降低组。所有人员均进行静脉采血,收集富含血小板血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RP分析,并对其中11例SLE患者进行用药前后检查。对21例SLE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分析巨核细胞总数和分类以及血小板情况。结果 80例SLE患者初次RP检测结果为(6.73±6.02)%,健康体检者为(2.31±0.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例SLE患者中,15例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RP为(10.99±7.54)%,而65例血小板未减少患者的RP为(5.04±3.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例SLE患者用药前后的RP分别为(8.59±7.01)%、(4.79±3.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骨髓涂片结果显示,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片中血小板少见比例显著多于血小板未减少者;虽然幼稚巨核细胞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SLE伴血小板减少组中的产血小板的巨核细胞(简称产板巨)显著少于血小板未减少组(P=0.007)。结论 RP对SLE患者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和预后判断作用,尤其对于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患者;SLE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证分析法,以广东省某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4个层面对宿舍文化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宿舍普遍存在着卫生安排情况欠佳、学生文化类兴趣不高、宿舍硬件仍需完善等问题,建议应从强化学生卫生意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完善宿舍硬件设施等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观察全麻患者插管前静脉给予尼卡地平或美托洛尔后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30例 ,Ⅰ组为对照组 ,Ⅱ组为尼卡地平组 ,Ⅲ组为美托洛尔组。在诱导前 2min ,Ⅰ组静注生理盐水 10mL ,Ⅱ组静注尼卡地平 2 0 μg·kg-1,Ⅲ组静注美托洛尔 4 0 μg·kg-1,其余操作均相同。结果 与Ⅰ组患者的心率相比 ,Ⅱ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Ⅲ组显著降低 (P <0 .0 5 )。Ⅱ组和Ⅲ组患者的平均血压在插管前后均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5 ) ,而这两组间无差别。与Ⅰ组患者相比 ,LF及LF/HF在Ⅱ组升高 (P <0 .0 5 ) ,Ⅲ组降低 (P <0 .0 5 ) ;HF在Ⅱ组无明显变化 ,在Ⅲ组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插管前静注尼卡地平不能有效抑制插管时交感应激反应 ,反而增强了这种作用 ,而美托洛尔则相对能够有效抑制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防治措施在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小儿白血病过程中对不良反应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接受以阿糖胞苷为主的综合用药治疗的30例小儿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A组给予综合防治措施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和治疗,B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对比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综合防治措施在不良反应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A组15例患者共进行治疗50次,B组15例患者共进行治疗46次,在巩固治疗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药物热以及皮疹、神经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副作用、骨髓抑制等,其中综合防治组神经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副作用、药物热、皮疹及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防治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但骨髓抑制分级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防治措施应用于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小儿白血病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皮疹、药物热、神经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副作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保证患儿安全地完成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50例正常孕妇和45例妊高征时胎儿心功能进行研究。妊高征组患者以其血压和临床症状被分为轻、中、重三组。结果发现收缩功能指标在三组中均有降低,且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舒张功能指标在三组中有不同的变化。轻度组:无明显变化;中度组:部分指标降低,心房收缩波A波无变化;重度组:舒张功能指标明显降低,A波亦降低。说明不同程度的妊高征对胎儿心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自制髂骨穿针导向器在重度脊柱侧弯颅盆环牵引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行颅盆环牵引的脊柱侧弯患者共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14~28岁,平均17.6岁;cobb角90°~140°,平均108.8°。根据髂骨穿针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导向器组和徒手组,导向器组共10例,采用自制髂骨穿针导向器进行髂骨穿针;徒手组共12例,采用徒手髂骨穿针。每例患者两侧髂骨各置入1枚髂骨针,本研究总穿针数为44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穿刺次数、偏离距离、手术时间、软组织损伤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cobb角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向器组平均穿刺次数为(2.50±0.55)次、偏移距离为(0.50±0.07)cm、手术时间为(30.50±4.46)min、软组织损伤为(1.83±0.75)级、术后住院时间为(4.33±0.82)d;徒手组平均穿刺次数为(4.00±0.76)次、偏移距离为(2.30±1.20)cm、手术时间为(60.13±26.35)min、软组织损伤为(3.38±1.19)级、术后住院时间为(8.88±3.14)d。导向器组2例针道感染;徒手组2例针道感染,2例皮肤坏死,神经、血管损伤各1例。结论自制髂骨穿针导向器在重度脊柱侧弯颅盆环牵引中,能够减少穿刺次数、偏移距离、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异丙酚、吗啡或普通镇静剂对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械通气时间及住外科ICU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随机将113例住SICU的常规非感染术后患者及急性创伤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异丙酚加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B组使用吗啡持续静脉泵入;C组使用杜冷丁加安定间断肌肉注射。结果A、B、C组SIRS的发生率分别为41.18%、35.29%、82.35%,A、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和C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住SICU时间缩短(P<0.05)。结论使用异丙酚加芬太尼或使用吗啡进行有效的ICU长程镇静和镇痛,可以明显减低机体对打击的应激反应,减少SIRS发生率。尤其使用异丙酚较吗啡和普通镇静、镇痛治疗明显缩短患者上机时间,缩短住SICU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据2015ATA指南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DTC)131碘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与其131碘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评估131碘治疗前DTC患者的复发风险,对评估为中高危的患者治疗后临床转归进行随访观察。采用χ~2检验及One-way ANOVA比较治疗反应满意(ER)、可接受(AR)和欠佳(IR)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前sTg水平,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评估sTg对碘治疗后ER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2016年3月至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碘治疗的DTC复发风险中高危的患者91例,其中男23例,女68例,平均年龄(45.62±11.84)岁,平均接受131碘治疗剂量(121.4±17.3)mCi。因失访等原因最终对7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其中ER 46例、AR 14例、IR 18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甲状腺腺外侵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0.299,0.274),3组原发病灶直径、颈部淋巴结转移、131碘治疗剂量及术后sTg水平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0.003,<0.001,<0.001)。IR组的sTg水平及131碘治疗剂量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R组(P=0.008),而两者在AR组与I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86)。IR组的sTg界值点为9.69 ng/mL(灵敏度66.7%,特异度86.9%),ROC曲线(AUC=0.897,95%CI:0.826~0.968)。结论 sTg水平对DTC复发风险中高危患者在131碘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有预测意义,术后sTg>9.69 ng/mL可作为提示其疗效欠佳的界值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MGB1水平,并对其中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7天、第14天血清HMGB1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同时进行相关化验指标的检测,根据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2002年标准版公式即:MELD分值=3.8×ln[胆红素(mg/dL)/18]+11.2×ln(INR)+9.6×ln[Cr(mg/dL)/88]+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MELD评分计算。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HBV感染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μg/L)分别为:14.29±4.01、49.68±7.72、61.92±15.42,重型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HBV感染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HMGB1水平(μg/L)分别为:62.02±16.16、62.59±14.9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HMGB1水平与MELD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动态检测发现,死亡组患者入院后血清HMGB1水平持续下降,而存活组患者入院后血清HMGB1水平下降至第7天后出现再次上升趋势。结论 HMGB1可能与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HMGB1水平与MELD评分及患者预后未见明显相关性;动态检测血清HMGB1水平,可能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预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抗凝治疗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对可能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有41例(40.08%)出现门静脉血栓。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手术方式、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及压力差、凝血酶原时间、术前血小板计数、脾脏指数、门静脉内径等均不是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脾静脉直径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6),当脾静脉直径>11mm时,术后容易形成门静脉血栓。结论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测脾静脉直径可以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治疗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酵母菌花环试验对31例牙周炎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_3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与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红细胞膜免疫复合物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均升高,补体C_3含量降低,且皆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免疫复合物在牙周炎发病机理中有一定的意义,牙周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对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估价多种可疑致病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病因过程中的作用,在102例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及其1:1配对的一般病人对照中进行了病例回顾研究,同时另选106例其它肿瘤病人作为平行对照。三组对象均逐一调查了肝炎史、烟酒嗜好及精神创伤史等10类因素,并静脉采血测定了HBV感染的5项指标。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肝癌发病与HBV感染密切相关。由于加深了资料的分析过程,本结果对说明两者的关系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证据。1.将HBV感染指标分为感染性和免疫性两类,结果肝癌病人HBV感染性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导致肝硬化食道静脉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病例来源于我院1983~1985年收治的部分门脉性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共100例,按其是否伴有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各50例,对导致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最后本文提出了引起静脉曲张出血的始发危险因素是门脉高压的程度;门静脉游离压>3.49Kpo,或B超探测门静脉(总干)直径>1.9cm,脾静脉(脾门处)>1.3cm。促发因素;男性,年龄>40岁,合并肺部感染,脾功能亢进(血色素<70g/L,白细胞计数<5×10~9/L,血小板<60×10~9/L)。具备上述始发危险因素二项和促发危险因素二项以上的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提示出血高度可能性。建议用B型超声探测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直径作为判断门静脉压的一种手段,可使肝硬化患者避免导管检测或食道镜检查带来的危险和不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