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介绍了煤矸石做道路基层材料的应用情况,从煤矸石混合料具有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冻融稳定性、低温收缩性等方面阐述了煤矸石能满足多种等级公路的规范要求,指出其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基层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吉林省九台和道清两地煤矸石,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其单质材料性质,优化了煤矸石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的配合比。选取适当路段修筑了煤矸石半刚性基层试验路,后期观测证明煤矸石半刚性基层材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和石灰以提高煤矸石作为低等级道路基层的性能,并进行了质量配合比设计,通过室内试验对二灰稳定煤矸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室内试验表明:二灰稳定煤矸石与二灰稳定煤矸石与石灰岩混合料的早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值较低,且均随龄期增长而增长,后期增长趋势迅速增加;二灰稳定煤矸石混合料的最佳质量配合比为:煤矸石∶石灰∶粉煤灰=70∶10∶20;掺入石灰岩取代部分煤矸石后的最佳质量配合比为:煤矸石∶石灰岩∶石灰∶粉煤灰=42∶28∶10∶20。工程应用实例表明:采用二灰稳定煤矸石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后,路面基层的强度与抗变形能力均较好地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路用性能相对较好,可在低等级公路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确定了煤矸石混合料的合理级配,用水泥或石灰两种结合料与煤渣或粉煤灰两种工业废料结合综合稳定煤矸石,进行综合稳定煤矸石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测得综合稳定煤矸石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验证了综合稳定煤矸石混合料可以作为路面基层,二灰稳定煤矸石的效果优于水泥煤渣稳定煤矸石。研究成果对推广应用煤矸石路面基层技术,降低煤炭生产地区公路造价具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峰 《交通标准化》2017,3(2):61-67
为研究淮北水洗煤矸石替代集料用于水泥稳定基层的可行性,首先检测了原材料的基本性 能,初步排除了其内部含有有害化学成分的可能。然后通过不同水泥剂量的7d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水泥剂量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段基层指标要求,确定了配合比方案。 试验发现,单纯增加水泥剂量无法有效提升强度指标。为此参照规范级配掺入普通集料进行了级配调整,并选用韩村水洗煤矸石细料替代普通煤矸石。试验结果表明,调整后级配能满足干线 公路基层材料指标要求。检测试验段的压实度、回弹弯沉,并取芯评估,认为水洗煤矸石可替代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经成本比较,底基层试验段节省约60%的材料费,基层试验段节省约40%的材料费。研究认为,淮北水洗煤矸石的原材料性质及物理力学性能初步符合替代基层集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来源广泛,价格相对较低,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各个等级道路工程。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进行了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通过分析泡沫沥青的产生机理及特点,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与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以及普通半刚性基层材料作对比,说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各方面性能上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道路修复以及改建工程,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我国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铁尾矿砂及其水泥稳定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得出尾矿砂作为路面基层添加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案.可为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石灰、土对煤矸石的掺配技术的研究及施工方法,介绍煤矸石完全适用做路面材料,同时,充分利用煤矸石做路面基层是降低工程成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道路是寒区开发建设的先驱,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在试验路段的道路基层,采用路邦EN-1土壤固化剂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既达到规定的强度要求,又具有成本低廉,对环保、对土壤的化学成分也无影响。通过将新型美国路邦EN-1土体固化剂掺入粘土再掺消石灰、水泥等辅助材料作为室内实验的研究,以季冻区道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冻性能及温缩性能作为工程背景。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关于对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冻性能和温缩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了试验手段从原材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抗冻试验方法、增强基层的抗冻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相信会为季冻区长寿命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将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更好地应用到道路基层,需对其级配进行优化设计.文中以混合料形成骨架密实结构为目标进行粗集料级配设计,以k法为基本理论进行细集料级配设计,最后综合粗集料与水泥粉煤灰砂浆配合比例,提出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总的级配设计曲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探讨堤顶道路冷再生基层混合料力学强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室内制备试件,研究了旧料掺量、水泥用量、纤维类型及掺量对堤顶道路冷再生基层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旧料掺量从60%增加到90%,冷再生基层混合料劈裂强度从0.89 MPa降低到0.61 MPa,降低幅度达31%;与未掺水泥堤顶道路冷再生基层混合料相比,掺5%水泥的堤顶道路冷再生基层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劈裂强度至少可分别提高33%、21%;与不掺纤维冷再生混合料相比,掺0.4%聚酯纤维的冷再生混合料力学强度至少可提高10%;根据力学性能最优原则,同时考虑材料经济性问题,建议冷再生混合料中水泥掺量为1.5%,旧料掺量为70%~80%。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采取重复施加疲劳荷载的方法对材料试件进行疲劳试验。对比分析ATB-25型沥青混合料、AC-25型沥青混合料、水泥稳定碎石及水泥乳化沥青碎石4种常用的沥青路面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研究其在动静载条件下的抗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基层材料中沥青混合料的抗开裂性能较好,其中AC-25型沥青混合料抗开裂性能最好,ATB-25型沥青混合料抗开裂性能次之,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开裂性能最差;水泥剂量对水泥稳定碎石类材料终裂次数影响显著,增加水泥剂量使裂缝贯穿速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利用废弃沥青混合料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以及减少对环境污染,依托河南省安(阳)-新(乡)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出了将废弃沥青混合料掺入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使其整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层材料,同时采用较低含量的水泥用量和骨架密实型级配.通过试验,分析了掺入的废弃沥青混合料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收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基层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掺废弃沥青混合料有利于改善基层的收缩性能.  相似文献   

15.
废旧沥青混合料作为公路基层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有效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做到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针对路面基层的技术要求,根据废旧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组成,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和各项路用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等路用性能,完全可以替代细集料在公路基层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1成果简介1.1成果的技术特点项目在对东北寒冷地区煤矸石分布及应用现状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产地煤矸石的物理化学特性,提出了路用煤矸石分级指标和标准。煤矸石路基具有良好的压实特性、承载能力和隔温性能,可降低最大冻深30~40cm;煤矸石半刚性基层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路用耐久性能。提出了煤矸石基层规格料的加工工艺,编制了《寒冷地区煤矸石在公路工程中应用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在道路工程的利用,从炉渣原材料的理化性质、微观形态、环保性质等方面对炉渣稳定土、炉渣水泥稳定碎石和炉渣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炉渣应用于道路路基、基层和面层中的最佳掺量。室内试验和现场施工结果表明,炉渣应用于路基可以提高路基承载力;炉渣应用于水稳基层可提高基层强度和基层抗裂性;炉渣应用于沥青面层,其路用性能与传统沥青混合料相当。同时,炉渣在道路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周健楠 《北方交通》2015,(2):54-56,62
对掺加铁尾矿砂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石灰粉煤灰稳定铁尾矿砂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探讨了铁尾矿砂应用于道路基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高等级道路一般采用半刚性路面,即采用水泥或石灰粉煤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粒料做基层或底基层。这些材料的强度和刚性相当高,行车荷载通过时半刚性材料层作用在土基顶面的应力相当小。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高等级公路上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主要取决于沥青面层混合料的性质和面层的厚度。据分析,由面层产生的车辙深度约占总车辙深度的90%左右,故应分析面层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良和车辙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煤矸石用于路基填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深入研究,煤矸石作为路基填筑材料其基本性能、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及施工要求没有相应的依据,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在研究煤矸石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对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煤矸石是一种良好的筑路材料。根据煤矸石材料的特点,提出了煤矸石作为筑路材料时的压实度检测方法。实践证明,道路建设中利用煤矸石在技术上时可行的,并具有明显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