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大型枢纽机场的航站区陆侧交通是实现航空运输与轨道交通、公路交通等交通运输方式转换衔接的场所,其交通设施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机场运行状况。因此,航站区陆侧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向来都是机场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根据国家民航局统计,2017年我国民用机场运输  相似文献   

2.
“集成”是现代管理的前沿理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是集成管理理论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中快速路网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子系统,路网建设与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使路网与交通运输两者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其主要目标是实现集成系统的功能最优、协同效益最大。快速路网与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需要在规划理念、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协调一致、和谐运作。  相似文献   

3.
机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相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是促进机场物流业及临空经济区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在论述机场物流园区定义及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状况基础上,分析了机场物流园区的主要服务功能,探讨了当今世界各国机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及运营模式,对我国机场物流园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于2月15日联合发布《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构建通用机场网络和空管服务体系。《规划》指出,应构建通用机场网络。通用机场是民航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也是运输机场的重要补充。鼓励非枢纽机场增加通用航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与产业发展交流会在南京举行。到2020年,江苏省通用机场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25个以上。目前,规模10平方公里的水上机场落户南京,最快年底部分区域对外开放。会上,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汪祝君表示,目前江苏省共有通用机场8个,运营的通用机场6个,位居华东地区首位。江苏省"十三五"及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明确,  相似文献   

6.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发展规划编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规划作为指导和组织各省市综合交通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梳理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编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五年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的变化。指出当前中国缺少国家或行业层面的编制导则,各省市制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时,在工作形式、规划内容、规划步骤、规划成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重点分析五年规划指标可比性、发展导向性、规划编制深度、执行效果评估持续性等问题,进而提出面向各省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编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对交通运输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环保管理和科研等领域进行了统筹规划,并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交通行业环保监管将涵盖交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管理、客货运输等所有环节。  相似文献   

8.
在增量转存量的趋势下,综合交通规划面临自然资源"一张图"背景下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跳出以分方式运输需求预测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模式,由粗放向集约发展,由"形态结构"为导向的规划方法向"功能结构"为导向的规划方法转变.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长株潭一体化加快推进,通过梳理城市区域和市内组团的功能结构,提出了湘潭市"两枢纽两中心"的交通运输系统功能结构,为湘潭市"十四五"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涉及到广东省的机场项目包括广州和深圳机场改扩建项目,湛江机场迁建项目,以及新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决定了必须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管理.建立全面覆盖、不出纰漏、封闭高效的管理系统,提高日常管理、安全监管和应急反应能力,形成综合交通运输高效联动、监管到位的高水平管理格局。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量国际和国内的枢纽机场都在制定机场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研究枢纽机场周边交通体系的形态对于支撑机场周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分析了机场周边交通系统发展动力及枢纽机场周边交通系统形态的特点,并以广州空港经济区为例介绍了机场周边交通系统规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与机场规模关联性分析,是机场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可以定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按照旅客吞吐量将国内机场分为三类,并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分析,发现机场旅客吞吐量与GDP、旅游旅客人数、进出口额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并根据三类机场的模型估计判别结果得出不同规模的机场与区域经济指标间的具体关联性,为机场科学合理投资建设提供了量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机场是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是航空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科学地进行机场分类研究对于机场的国家布局规划、机场自身定位和运行策略选择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研究价值。利用神经网络技术中的自组织映射(SOM)网络并结合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对我国主要机场进行聚类分析评价,得出我国主要机场分为8层的主要结论。结果表明,自组织特征映射(SOM)能很好用于我国机场分类,是一种新颖、有效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从航线网络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本文建立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以中国大陆 45个主要枢纽机场为例定量研究了机场对区域经济的直接效应、网络溢出效应和总体效应.研究表明:机场客运量对区域经济具有显著正向网络溢出效应,客运量每提高 10%,其网络溢出效应达到 8.25%;货运量仅对本地城市 GDP具有正向影响,其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发现,机场客货量对航线网络中相连城市的溢出效应均大于其对本地经济的直接效应,忽视网络溢出效应会低估机场区域经济的总体贡献.研究成果对科学评价机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从航线网络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本文建立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以中国大陆 45个主要枢纽机场为例定量研究了机场对区域经济的直接效应、网络溢出效应和总体效应.研究表明:机场客运量对区域经济具有显著正向网络溢出效应,客运量每提高 10%,其网络溢出效应达到 8.25%;货运量仅对本地城市 GDP具有正向影响,其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发现,机场客货量对航线网络中相连城市的溢出效应均大于其对本地经济的直接效应,忽视网络溢出效应会低估机场区域经济的总体贡献.研究成果对科学评价机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机场亏损严重,设施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突出等问题引发了长三角机场建 设密度是否过高的争论.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通过解析系统协调发展机理,在耦合度、协调 度和综合发展指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长三角 多机场复合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多机场复合系统中,耦合协调发展度 较高的机场占 75%,耦合协调发展度与机场等级存在较强关联性;机场规模等级越高,其 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好,大型综合枢纽机场普遍高于中小型机场;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机场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好的地区, 机场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机场群在航空资源和需求分布上极度不均衡,北京首都机场门户枢纽功能相对薄弱,不足以支撑京津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结合世界级城市群的机场群发展经验,应对未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要求和航空需求的增长趋势,判断北京新机场建设对京津冀主要机场发展态势的影响,并从区域协同和提升国际门户功能两个角度研究未来京津冀机场群格局。最后,强调对京津冀机场发展进行主动调控,实现北京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四个主要机场的差异化发展,并强化提升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相似文献   

18.
����ר��վ�㲼��ģ�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场与城市内部交通的衔接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机场与城市内部交通衔接规划存在的问题,建立一个高效的衔接系统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这个衔接系统的特征,从发展公共交通的角度考虑机场与市区之间的衔接关系,处理机场与市区衔接的问题。机场巴士和机场轨道交通的专线站点的布设和规模设计对解决整个衔接问题和提高衔接系统的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以现有公交换乘枢纽布局选址方法为基础,以旅客出行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各类机场专线站点的布设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求解。运用此模型,可以得出规划机场专线站点数目及其规模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等多种因素促使中国航空联运业务快速增长,正在重塑中国航空货运网络。首先从中国参与全球经贸一体化程度加深、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与布局优化、航空物流快速发展等方面对中国现阶段发展航空联运的必要性及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建立模型对国际与国内物流中枢机场选择进行分析,显示郑州新郑、武汉天河两机场具备中枢机场建设条件。进而对两机场的现状基础及潜力进行深度考察,认为二者在建设国际与国内物流中枢机场方面各具优势,应当考虑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多数机场在规划之初并未将轨道交通纳入机场集疏运体系,同时城市群区域多机场对多城市的状况也为机场间的陆侧交通衔接带来巨大挑战。以美国东海岸7个典型机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机场轨道交通发展因素及衔接模式。基于案例机场陆侧轨道交通客运量和分担率变化情况,总结轨道交通需求增长趋势,剖析机场轨道交通需求增长影响因素,包括机场客运吞吐量增加、非商务旅客出行比例增加、航空旅客年龄及收入降低,以及携带行李数量增加。最后,总结机场与陆侧轨道交通衔接的3种主要模式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