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一大型桥梁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摩擦型钻孔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变形、桩侧土摩阻力及桩身轴力变化等特征,并推算出了竖向极限承载力,得出的结论对同类型桩承载力试验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后压浆技术可大幅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基于西安至铜川扩建工程试桩的现场静载试验,分析了桩端后压浆的增强加固机理,深入研究了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性,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利用实测结果,得出了后压浆增强系数,并提出了后压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可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方法起源 桩基静载试验目的是通过试桩确定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合理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测出各土层桩周极限摩阻力、桩尖土的极限承载力以及单桩极限承载力.为桩基础设计和施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基桩极限承载力、侧阻力及端阻力试计比(试验值和计算值的比)的分布特征,讨论了侧阻力和端阻力对总承载力的影响情况,并建立了相应的基桩承载力功能函数。以灌注桩和打入桩为例,分析表明: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试计比集中分布在0.75~1.45,且大都在1.0以上;打入桩的极限承载力试计比大都分布在0.8~1.5,并大于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试计比。另外,对于钻孔灌注桩,端阻力的可靠性水平比侧阻力高;对于打入桩,侧阻力的可靠性水平比端阻力高。提出的方法可为桩基设计规范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某电厂桩基工程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问题。以潮州电厂桩基工程施工中,1#、2#锅炉桩基承栽力未能达到设计要求所引发的事故为背景,通过静载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除了施工质量影响外,泥皮厚度造成的摩阻力损失是造成承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不但有效地降低了泥皮厚度造成的摩阻力损失,而且成桩质量好,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昔格达岩层属于极软岩类,现行各规范对极软岩中的桩基未有明确完整的计算方法,这给在昔格达岩层中桩基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分析了现行桩基承载力各种计算方法的特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考虑昔格达岩层中灌注桩的承载特性,结合室内试验及该岩层中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试验资料,提出了按土层中的摩擦桩来计算昔格达岩层中灌注桩承载力的计算模式,并得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验证,此计算方法可用于昔格达岩层中灌注桩承载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成孔方式对后压浆灌注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分别对压浆前后的人工挖孔、旋挖成孔和冲击钻孔灌注桩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分析了成孔方式对最终注浆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成孔方式下灌注桩压浆前后沉降、极限承载力、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改善效果;探讨了不同成孔工艺对压浆过程和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机制,考虑不同成孔方式和浆液上返高度,验证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推荐的后压浆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理论注浆量相同时,实际最终注浆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旋挖成孔桩、人工挖孔桩和冲击钻孔桩;压浆后,沉降特性的改善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冲击钻孔桩、旋挖成孔桩和人工挖孔桩;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冲击钻孔桩、旋挖成孔桩和人工挖孔桩;压浆后,距桩端以上12 m范围内的桩侧阻力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冲击钻孔桩、旋挖成孔桩和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桩、旋挖成孔桩和冲击钻孔桩桩端阻力占总荷载的比例分别提升了17.05%、12.23%和15.10%,均表现出明显的端承摩擦桩特性;人工挖孔桩和旋挖成孔桩侧阻力和端阻力增强系数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基本接近,冲击钻孔桩则相差较大,表明灌注桩成孔方式对后压浆参数的选取和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1成果简介本项目同时采用了锚桩静载试验法、自平衡试桩法和模拟试验法测试桩基承载力及各土层摩擦力、端阻力,通过桩基承载能力的机理研究及三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得出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合理的结论,以及对地基土的参数提出合理的建议值,对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对确定合理桩长起到指导作用。原理及适用性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介绍了一大型钻孔灌注桩静载荷试验及桩身应力测试 ,并根据测试结果 ,重点分析了粘性土层中摩擦型灌注桩的承载力 变形特征 ,并对桩侧极限摩阻力及桩端承载力的取值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文得出的结论对今后大型钻孔灌注桩的设计及规范的修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预应力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指数函数模型计算和分析预应力管桩桩周摩阻力-沉降关系、桩端阻力-沉降关系.以安慈高速预应力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为例,进行指数函数模型计算和静载试验,并对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数函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静载试验的结果较为相近,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软土中预应力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可为类似工程估算桩土沉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The grouting method applied in bored pile is an improvement to the conventional bored pile. Load tests have proved that grouting under the bored pile tip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nhanc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le and to reduce the pile settlement. In this paper, the grouting technology is described and pile-load test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ut the grouting method into design practice,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soil compaction.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avities expansion in soil mass, approximate formulae are proposed for estima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grouted pile.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grees well with the load test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桩基承载性能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目前关于超长钻孔桩的承载性能试验研究主要为荷载试验,反映的是桩基施工完成后某一时刻的承载性状,而对于桩基承载性能的长期连续监测较少研究。依托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南接线段高架桥施工,开展了桥梁施工全过程超长钻孔桩承载性能的现场监测研究,介绍了监测内容、监测方式、传感器布设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桥梁施工全过程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情况,可为运营期钻孔桩长期承载性能的现场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震液化对桥梁桩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后砂土液化是地震的主要震害之一.对砂土液化前后桥梁桩基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砂土液化后,基桩的横向极限承载力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桩周可液化土体的厚度及液化程度相关.桩周可液化土体厚度越大,液化程度越高,则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数m降低越多,桩基的横向极限承载力降低也越多.同时,砂土的液化导致基桩的水平位移在同等载荷作用下也有较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冲孔灌注桩和旋挖灌注桩桩顶、桩端沉降量静载试验资料及桩身应力应变测试资料的分析,得出桩身荷载传递机理及不同施工工艺在不同荷载水平下桩的受力性状差异.并就影响桩侧摩阻力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这一研究表明:桩周土的性质、桩土相对位移、桩端沉渣、成孔时间、护壁清孔方式及加载反力装置均会对单桩极限承载力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有限差分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资料,建立单桩加载试验的数值模型,将计算结果与工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标定,在此基础上研究单桩加载试验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桩径对于单桩承载力试验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论证了桩土相互作用下的位移特性以及桩土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高强管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可靠等特点,作为桥梁桩基础,它与钻孔灌注桩相比具有工期短、费用少、质量好、环保等优点,在管桩桩基础中有大面积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桩端压缩层深度和桩端裂缝研究角度入手,分析了大直径桩基础桩端压缩层深度和桩端地基塑性流动对桩端裂缝填充的趋势,解释了大直径桩基础桩端阻力折减的原因,使用弹性地基Cook模型建立了桩端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桩底压浆即在桩内预埋压浆管,在灌注柱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水泥浆压入桩底,使其对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及桩周泥皮起到渗透、劈裂、填充、压密和固结作用,以此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沪宁高速公路先导段的施工显示,桩底压浆工艺对提高桩基承载力有一定的作用,是降低桩基工后沉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