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进江矿石江海直达驳运输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现行的矿石二程运输方式是:用海船将进口矿石从北仑港运至长江下游港口,转装上长江驳船,运至武钢.文中对首次提出的“进口矿石江海直达驳运输方式”新方案,进行了由北仑港一武钢的大型船队试验,取得了大量有关数据资料,对其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和验证,并作出了实船改造研究和新建船型构想.为盘活存量资产,按实船改造方案实施的江海直达驳船队投入营运,实现了武钢矿石江海直达驳船队方式的直达运输,使寻求经济合理的武钢矿石直达难题得到了较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江海直达顶推运输方式是实现江海直达运输的有效途径之一.波浪联结力的影响要素研究是与顶推船组的耐波性能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借鉴收集的船模试验数据,构建波浪联结力与主要影响要素之间的非线性模型,采用非线性的神经网络方法对波浪联结力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波浪系结力的预报研究是三销式推驳船组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船模试验数据进行了非线性的仿真与验证;并对拟将开发的长江-中国沿海航线的5000~8000t江海直达船组的波浪系结力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4.
一、江海直达运输发展状况 江海直达运输由于减少中间环节、消除了货物损耗,大幅降低运输成本而深受船东和货主的欢迎.早在上世纪20年代,欧洲的封闭水域与内河之间便出现了现代江海直达运输方式的雏形,当时所使用的船型主要是性能较好的内河船或小型海船.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就开始组织江海直达运输,上世纪70年代后进入大力发展时期.同时,德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江海直达运输也得到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万县地区30万吨成品盐沿长江出川的运输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论证。根据不同运量,推船功率,驳船吨位组编成2312个运输方案进行优化,提出了切实可行性的运输方式。并对船型,深,浅水阻力计算,转推方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双销式江海直达顶推船组(队)的减阻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课题.为满足船组(队)的耐波性能,与推船联结的江海驳尾部通常设计成凹槽尾形,导致在联结区域产生较大的形状阻力.文中针对(1)江海驳尾部凹槽的长度区间;(2)推、驳联结区域的线型设计;(3)江海驳尾部凹槽的选形与加装导流板等方面开展船组(队)的减阻设计与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引入了江海直达运输模式和投资约束的概念,对已有的长江干散货运输网络进行优化,并比较了江海直达与江海联运2种运输模式的特点。根据中国内河航运成熟性市场的特质和航运企业滚动规划的经营特征,以最小运营成本与最小船舶投资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了集成处理运输模式选择、航线配船和船型更新的模型。简化了模型的时间维度,设计了基于背包问题的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并应用A集团数据求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以现行模式的航运总成本为基准点,在引入江海联运模式后,航运总成本可下降2%左右;在引入江海直达运输模式后,航运总成本的最大下降幅度超过8%,但财务风险会增大;当资金成本率为7%且不考虑投资约束时,成本节约效应可提高16.2%,但投资净预算将会上升60.1%。从最优航线配置可以看出,在不同航线上,江海直达与江海联运2种运输模式应协同使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长江分节驳顶推船队运输成套技术试验研究”课题的科研成果,介绍其技术水平及项目推广取得的效益,重点阐述了推船,驳船及船队所采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交通高教研究》1992,(3):57-60
1991年10月,我们在南京、武汉就江苏地区航运企业、长江轮船总公司等单位江海直达运输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推船与驳船间的二销联接方式,江海驳具有凹槽尾型.船组的阻力与常规船舶有较大的差异.文中在船模试验的基础上,回归出两种常用凹槽长度区间的江海驳剩余阻力计算式,提出了江海驳的阻力预报方法;得到阻力性能较优的江海驳尾型——隧道尾.采用编队系数的方法.得到船组的剩余阻力,进而预报出船组的总阻力.  相似文献   

11.
综合智能运输系统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实现传统运输系统(包括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航空运输系统、河海以及管道运输系统等)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论文在分析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发展我国综合智能运输系统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在积极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国务院将长三角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宏观大背景下,针对沪宁综合运输通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沪宁通道综合运输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举措,可为全国类似交通运输通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交通排放污染状况和减排政策研究是交通和环境研究机构共同关注的内容,而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工具。上海市采用交通研究机构和环境研究机构合作开发的模式,共同开展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构建、验证和应用工作。从交通和环保双方的共同需求出发,模型侧重于排放清单核算和政策评估,并预留实时排放测算的功能。上海市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对机动车排放因子、运行工况和车辆结构等模型参数进行本地化,并根据排放模型要求对道路交通模型进行深化。上海市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已经应用于上海市机动车排放清单制定和各类交通政策的减排效果评估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跨江河桥梁建设数量的增加,为了减少对江河航道运输的影响,缩短水上作业工期,越来越多地采用到大型预制构件。以广州新光大桥为例,介绍了其主钢桁拱肋中段的岸上制作及其通过驳船浮运到桥位的思路、依据及技术要点,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水路交通技术趋势相关文献开展文献计量分析,从主要研究国家、作者与关键词等方面梳理了研究脉络;综合国内外水路交通发展指导政策、前瞻报告与典型案例,分析并总结了水路交通技术发展现状,研判了未来水路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路交通技术将朝着以下5个方向发展。在水路运载工具方面,运输船舶逐步少人化,内河、近海、深远海船舶发展趋于谱系化;在航运基础设施方面,航道设施、能源供给、信息网络发展趋于一体化,并且船岸协同能力增强,船舶远程操控可实现,岸基船舶控制中心建设成为水运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船舶动力方面,日趋严格的减排目标推动船用清洁能源发展,船舶动力系统将呈现多能源化和电动化;在船舶航行方面,多船协同运输可提高运输效率,内河、近海船舶编队航行成为运输新模式;在海事监管与安全方面,智能系统的应用使船舶人因事故逐步降低,智能无人系统救援成为现实。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水路交通系统的未来规划、设计、建设与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水运新业态,逐步实现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在海上货物运输领域,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是证明货物由承运人接受或去装船的单证;是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保证。提单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符合债权凭证的特征。基于运输合同的性质,收货人或提单持有人要求承运人凭单放货这一权利是一种基于合同约定而产生的债权请求权,而承运人根据提单据以交货也是一种基于合同的义务。若承运人无单放货或是其它行为导致收货人或者提单持有人债权无法实现,承运人应当承担的是违约责任。因此,在海上货物运输过程中,提单是作为一种债权凭证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水运是长江上游省份进出口贸易和地区间物资运输的重要方式。首先,论述了长江上游内河航运地位的变迁和未来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后长江作为东西向物流运输大通道的功能逐渐发挥,未来上游地区的江海联运仍然具有明显优势。其次,探讨了长江上游港口群的发展历史、发展态势及亟须协调的问题。主要港口由单一商贸功能向商贸加生产的综合功能转变,并通过多式联运积极拓展腹地,但港口生产能力过剩,且核心港区功能还有待加强。最后,对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长江上游内河航运和港口群的发展提出建议,指出要加快形成港口群合力,建设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完善核心港区功能。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分析上海和宁波两港口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港口群水路集疏运比例的影响因素,建立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因果关系图,通过系统模拟进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功能的合理定位、集疏运结构的优化和近洋航线中转港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2010年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将呈现增长趋势,上海港水路集疏运比例超过30%,长江三角洲地区应以上海港为集装箱枢纽港,优先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太仓港将具备长江三角洲近洋航线中转港的能力,太仓港可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洋航线主要中转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