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在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中建立了某轿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刚柔耦合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双轮同向激振仿真分析。利用ADAMS/Insight模块对悬架参数进行优化,使悬架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
多舱一体回转式可搬运车载体制,具有回转机构,可折叠平台。采用宽幅面高承载能力小直径车轮和单纵臂横置组片扭杆弹簧式独立悬架,具有大吨位、低承载面特点。平台上放置三个方舱。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分辨车辆悬架隔振性能,采用符号特征和混沌参数建立了车辆悬架隔振性能评价的新方法.分析了车辆悬架隔振性能评价方法的现状和问题,简述了对时间序列进行符号分析和混沌分析的特征和参数,通过实验获得了具有BJ212钢板弹簧式非独立悬架结构的某试验车前悬架当钢板弹簧数量改变时的悬架振动时间序列,对悬架振动时间序列计算获得了悬架系统参数(如一阶固有频率f0和阻尼比ξ)、符号参数(如Shannon熵)及混沌参数(如最小嵌入相空间维数Mmin和关联维D2).结果表明,随着前悬架钢板弹簧数量减少,悬架吸收振动冲击的能力下降,悬架减振能力下降;其一阶固有频率f0下降了14%、阻尼比ξ下降了10%,悬架吸收振动冲击力的最大值下降了13%;"1-Shannon熵"与关联维D2均呈现大–小–大的变化趋势,在4片钢板弹簧时两者均有最小值.基于符号特征"1-Shannon熵"和混沌参数关联维D2共同建立了复合参量F.较之两个初始特征参数,F的变化趋势更为显著,可用于综合评价车辆前悬架钢板弹簧数量改变时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ADAMS/Car建立了某微型轿车的4种不同结构的柔性拖曳臂后悬架模型,以及整车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稳态回转道路试验,通过试验与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整车模型的正确性。对不同结构的后悬架并进行运动学仿真,研究拖曳臂式后悬架结构改变对整车稳态回转性能的影响。对装有4种拖曳臂悬架的整车模型进行稳态回转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拖曳臂悬架的加强筋长度,来减小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可以有效的改善整车稳态回转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于450t钳夹车研制来讲,大型刚柔耦合动态仿真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如压柱油缸的最大压力、小半径曲线通过限界分析和钳夹梁高应力区确定等.刚柔耦合仿真分析具有以下3个特点:即利用模板建模技术,实现了整车模型仿真分析;应用柔性体接口处理技术对策,建立了诸如钳夹梁等大型柔性体模型;刚柔耦合仿真,其约束力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并为静强设计与试验提供了科学数据.大型刚柔耦合动态仿真分析促进了长大货车新产品研制能力迅速提升,同时刚柔耦合动态仿真技术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6.
对JX1030DS轻型载货汽车的悬挂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在不改变钢板弹簧安装尺寸的前提下,减少前后悬架刚度,经过理论计算和多次试验表明,该改进可使空载和满载都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7.
黄海 《城市公共交通》2011,(7):40-41,43
传统汽车悬架是以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或扭杆弹簧等作为弹性元件,它的刚度变化小,只能满足一定道路条件下和特定车速时汽车行驶的平顺性要求.空气悬架系统的特征是以空气为介质、采用充气橡胶气囊作为弹性元件,悬架的刚度随机可调,充分保证了汽车在不同载荷质量、不同行驶条件下良好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6):145-146
以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为研究手段,共享数据库中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跟双横臂式独立悬架为研究依据,对比分析研究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跟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动力学性能。基于动力学软件ADAMS搭建悬架性能仿真模型,完成两悬架的双轮同向跳动试验,在ADAMS后处理模块,获取悬架动力学性能的仿真结果图,探究两种不同形式的横向稳定杆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某轻型货车为研究对象,基于HyperMesh和ADAMS建立整车刚柔耦合模型,主要包括柔性体车身模型及前/后悬架、转向系等刚体的模型。基于路面激励的随机振动仿真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车架放置货物处的加速度时间历程及功率谱图,计算出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的刚柔耦合整车模型正确,该型货车在正常行驶时的振动特性较理想,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振动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以某轻型客车由原来的独立后悬架匹配钢板板簧非独立后悬架技术可行性分析为例,对悬架匹配变更涉及的整车布置、零部件设计及悬架工作行程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The planar flexible manipulator undergoing large deformation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hree kinds of reference frames are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deformation of arbitrary point in the flexible manipulator, which are global frame, body-fixed frame and co-rotational frame. Th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 equation of the planar flexible manipulator is derived using the Hamilton’s principl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in the end of this paper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efficient not only for small deformation but also for large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运动构件的拓扑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运动机构中零件拓扑优化设计的问题,利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为运动构件提供边界条件,进而利用惯性释放进行分析。利用惯性释放的方法可以保证复杂运动机构中零件拓扑优化方案的可信度。以转向连杆机构中某零部件为例,介绍了运动构件的拓扑优化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底门闭锁机构进行原理设计,采用了"大刀式"连杆机构来实现开/关门的动作要求.对连杆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运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刚-柔耦合模型对机构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各构件的运动学及动力学规律.对自卸式散粒货物漏斗车的开/关门机构的分析采用了理论分析计算和软件仿真计算两种手段,通过结果对比可以看出理论计算与软件仿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包括柔性齿轮箱体与柔性轮对在内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建立了牵引电机控制模型,利用Simpack与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建立了机电耦合模型;考虑轮轨激励、车辆结构振动与谐波转矩等因素耦合作用,通过机电联合仿真对牵引传动部件振动特性进行了频谱分析,对牵引电机悬挂节点径向刚度、轴向刚度及阻尼在不同量级区间内的取值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牵引电机谐波转矩和车轮多边形作用下,高速列车牵引传动部件出现较为明显的高频振动,牵引电机悬挂节点径向刚度为20~30 MN·m-1时,牵引电机垂向振动达到极小值,齿轮箱体与牵引电机在6倍基波频率及车轮转频处振动加速度较小,且径向刚度较小时车辆安全性指标较优;牵引电机悬挂节点轴向刚度为4~6 MN·m-1时,齿轮箱体与牵引电机受电机谐波转矩及车轮多边形高频激励的影响较小;牵引电机悬挂节点阻尼为0.1~40.0 kN·s·m-1时,转向架部件振动有效值较小,阻尼的变化对车辆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甚微,且车辆安全性及平稳性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轮对弹性振动特性及其对重载货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30 t轴重重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对轮对刚、柔建模时的整车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性能等进行了对比研究. 首先,给出了多体动力学中弹性体的数学建模方法;其次,建立轮对柔性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轮对的弹性振动模态,进一步将其集成于多刚体系统中,形成重载货车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最后,针对货车多刚体和刚柔耦合两类建模方法,以干线不平顺叠加短波不平顺作为系统激励源,对比分析了重载货车的轮对振动响应、蛇行运动稳定性以及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刚性轮对而言,柔性轮对的变形能够缓和轮轨刚性冲击,同时弱化轮轨间的刚性约束能力,导致其振动幅度降低,使得车辆非线性临界速度下降约9%,通过小半径曲线时,轮轨横向力也降低了约13.7%,轮对弹性振动对重载货车动态性能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考虑弹性构件动力学性能对高速凸轮机构运动规律影响的分析方法.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凸轮机构弹性动力学模型,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应用ADAMS/Flex模块,结合I—DEAS软件,采用修正的Craig—Bampton方法,生成推杆的模态中性文件,建立了凸轮机构刚柔耦合模型;应用上述模型,完成了推杆刚度取不同值时,高速凸轮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及比较,得出相应的从动件运动规律曲线.为弹性凸轮机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钢轨波磨、车轮多边形等轮轨短波不平顺条件下轴箱转臂节点性能对轮轨耦合振动的影响,分别从仿真计算、现场试验和台架试验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建立车辆-轨道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钢轨波磨和车轮多边形对轮轨耦合振动的影响,并在武广高铁进行了钢轨波磨条件下新、旧轴箱转臂节点对轴箱振动响应的影响试验,在滚动试验台上进行了高阶车轮多边形条件下新、旧轴箱转臂节点对转向架振动响应的影响试验;对已服役运用120万公里的A、B型轴箱转臂节点进行了1 000万次疲劳耐久性试验,论证了服役轴箱转臂节点疲劳可靠性的安全裕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钢轨波长为120 mm,车轮多边形为20阶,钢轨波磨和车轮多边形波深均为0.04 mm的条件下,当轴箱转臂节点径向刚度由40 MN·m-1增加到200 MN·m-1时,钢轨振动加速度、轴箱振动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基本不变,在钢轨波磨和车轮多边形等短波激励下,轴箱转臂节点刚度变化不会对轮轨耦合振动产生明显影响;随着疲劳试验次数的增加,轴箱转臂节点径向和轴向刚度均逐渐下降,退役轴箱转臂节点在经历1 000万次疲劳耐久性试验后外观状态基本无改变,芯轴与橡胶粘接部分出现轻微开胶和裂纹,开胶和裂纹深度不大于5 mm,橡胶本体均无裂纹,各项性能满足《机车车辆用橡胶弹性元件通用技术条件》(TB/T 2843—2015)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