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TW90型重型平板运输车非线性转向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WTW90重型工程运输车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控制实现方式.采用独立悬挂、各轮组独立转向的多模式转向系统;由阀控液压油缸通过连杆机构带动回转支承旋转来实现各轮组的转动;在位置PID算法的基础中加入数字补偿的控制方案.该设计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转向系统的非线性、同步性的问题,实现了预期的转向系统的准确、稳定和同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转角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性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效果不理想,通过设计新型转角传感器以及扭矩传感器,采用了基于微处理器控制的回正控制单元和硬件,能够很好的实现转向系统回正.在实验台上进行的在线仿真和实验也表明,在设置不同的阻力环境和车速,转向系统都能够较好的识别,并实施回正和阻尼控制.  相似文献   

3.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的复杂系统,在对它进行控制时,单独采用常规PID控制难以达到平稳准确的效果,在此加入蚁群算法(ACO)对其进行优化而得到稳定的最优参数解.根据车辆动力学关系,建立了两自由度整车模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以及带有蚁群算法优化的PID控制器模型.通过Matlab,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蚁群算法和PID控制的结合,使系统控制更精确、运行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策略,设计开发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并通过仿真和EPS试验验证了系统模型和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在CarSim中建立了线控转向整车动力学模型,基于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设计了可变转向角传动比;并利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线控转向系统动力模型和主动转向控制策略。在主动转向控制中,通过变传动比和横摆角速度与侧向加速度的综合反馈,控制补偿转向电机的转角。最后通过双移线试验和侧向风干扰试验仿真,并与传动机械转向和单一横摆角度反馈控制车辆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综合反馈控制能够有效地改善汽车的转向特性,并提高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新型动力转向系统。它具有较好的操纵轻便性 ,行驶安全性和节能性等优点 ,形成动力转向设计的一个新方向。本文对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建立电控助力转向系统模型,针对电控助力转向路感特性,将其电流控制部分看作黑箱.首先推出路感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分析系统的特性,针对系统性能要求反求黑箱的函数表达式,进行频域、时域分析.分析表明,电控助力转向系统路感特性传递函数为二阶传递函数;将黑箱设计成PD模块,仿真结果显示,PD控制与纯比例控制相比,系统的谐振峰值、...  相似文献   

8.
车辆主动转向的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基于线控转向技术的四轮主动转向汽车,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以提高车辆在紧急避障和危险工况下运行的安全性.将实际车辆的前、后轮侧偏刚度及外部干扰视为有界的不确定性参数,利用确定性线性车辆模型作为理想跟踪目标,进行车辆主动转向的变结构控制器设计.人-车-路闭环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当轮胎侧偏刚度摄动或有外部侧风干扰时,变结构控制的四轮主动转向汽车实现了转向零质心侧偏角和跟踪期望横摆率的控制目标,其双移线仿真最终路径偏差分别为0 m和0.05 m,被控车辆系统表现出了良好的路径跟踪性和在不确定影响下的鲁棒性,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与主动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电子地图在生成时只包含路网拓扑关系,不具备路口转向规则的自动生成及更新能力,提出了利用大规模浮动车数据自动生成交叉口转向规则的算法.该方法建立转向规则数学表达和存储模型,并依托大规模浮动车数据分析和处理,引入置信点概念,提出基于首尾置信点控制的转向规则自动提取算法;以广州市为例,选取1d的浮动车GPS数据,对提出的算法进行效用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准确率达90.4%,可准确实现多数交叉口转向规则的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半主动恳架(SAS)与电动助力转向(EPS)的整车集成系统模型,将PID与模糊控制相结合,设计了模糊PID集成控制策略,并在Matlab环境中,对汽车在方向盘角阶跃输入工况下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具有模糊PID控制策略的SAS与EPS集成控制优于二者的单独控制,提高了汽车的转向轻便性、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行驶安全性,从整体上优化了汽车底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