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全自动沥青抽提仪作为一种新型沥青抽提设备,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以及级配抽提试验检测技术,首先论述了沥青抽提仪的技术原理,进而详细介绍了沥青抽提试验的主要试验操作流程,并结合连霍国道主干线皇-哈公路改建工程下面层施工项目,探讨了沥青用量以及级配验证的具体分析方法,可以为相关试验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交通标准化》2009,(16):97-97
全自动沥青抽提仪是西安公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85-403-05-01)项目,1993年12月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具有国际同类仪器先进水平。经过十多年的应用和不断改进,目前已全力推出第五代产品《LXK—E型全自动沥青抽提仪》,其性能和质量更加完善,试验精度更高,工作噪声更低,外形更美观,成本加大,售件价不变,保修一年、终身维修。  相似文献   

3.
抽提回收过程对沥青老化程度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先采用三氯乙烯溶解,再用真空旋转回收仪回收,然后对沥青进行系统的试验,获得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在抽提回收前后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等常规指标以及动态剪切模量、相位角、低温弯曲蠕变劲度、低温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通过分析各项性能的变化研究抽提回收过程对沥青老化程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在经过抽提回收过程后,其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均较小,排除试验误差的影响,采用真空旋转回收仪回收沥青时对沥青的老化程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可以用于评价沥青的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交通标准化》2009,(4):119-119
HDCT-V电脑控制沥青自动抽提仪是南京华达工程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的沥青混凝土类产品。性能特点:HDCT-V型沥青自动抽提仪采用高速离心分离技术提取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组分,快速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并可对集料进行初步筛分。该设备集沥青抽提和溶剂回收功能为一体;溶剂闭路循环使用,对环境污染小;独有的高速一低速一高速的抽提转速配置,使微细矿粉收集更完全;有微处理器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参数设置、运行状态、数据显示由液晶显示屏中文显示,直观、便捷;有程序运行按键和手动调机按钮,使设备运行、维护、维修便捷。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铣刨料表面裹附的沥青在厚度方向分层老化的规律,将铣刨料中的沥青逐层抽提分离后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铣刨料表面的沥青由外而内吸氧老化逐渐减弱,芳香分含量逐渐增多,同时大分子含量逐渐减小。另外,试验发现各层沥青中C=C双键的伸缩振动波数发生变化,由此推测C=O含量变化影响了C=C双键与C=O双键之间的共轭效应。  相似文献   

6.
全自动沥青抽提仪是西安公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85-403-05-01)项目,1993年12月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具有国际同类仪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密度试验的砂锥法和核仪法进行现场对比试验研究和应用评价,其工程背景为台湾台北市新店地区的路堤工程质量检验项目.采用现场密度试验的砂锥法、核仪法、及室内Proctor夯实试验等手段对其路堤一个施工段的多种辗压工况进行试验,获得了各个方法的试验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工路堤土密实度之大小与辗压机重量、频率及次数以及填土粗颗粒含量等相关:砂锥法、核仪法都是路基的密实度检测的可行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核仪法之量测精度难以反映填土颗粒不同所致的密度差异现象,且与压实时最佳碾压次数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1):178-179
将详细分析影响沥青含量试验的取样方式,并针对矿料含水量,实行了沥青含量试验,找到影响其试验结果的因素,为使沥青含量试验的准确性更高,提出采用压力过滤法、燃烧法及空白试验法三种具体方法以保障其关键因素的稳定。在公路道路建设中,沥青材料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为使沥青的配比更为合理,对于其内部含量需实行准确地试验,以确定其质量。  相似文献   

9.
董鹏 《交通标准化》2009,(19):41-44
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对石太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进行维修,在进行旧沥青路面路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旧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抽提筛分试验,研究确定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以及路面就地热再生的施工方案,同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的油石比含量对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四点弯曲加载试验进行了试验研究,然后基于耗散能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与达到疲劳破坏时的累积耗散能具有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二者之间可以建立稳固的关系模型,该关系模型的参数修正与沥青含量无关;给出了常规下面层结构AC-20最大疲劳寿命对应的最佳沥青用量范围,该沥青含量比马歇尔稳定度所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稍大。  相似文献   

11.
现场车辙调查表明,路面车辙一般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处,超车道和停车道基本没有车辙,而且车辙较深的路段通常沿车辙带分布着带状泛油.在车辙槽处和停车道上钻心取样,对不同面层的混合料进行对比抽提试验.抽提试验结果显示车辙处沥青产生自下往上的迁移:上面层混合料的油石比增大,中、下面层混合料的油.石比减小.运用非线性粘弹性力学原理解释了沥青迁移的机理,即行车荷载下路面结构产生了剪应力,而剪切应力会产生法向应力.导致沥青材料沿剪切应力的法向产生流动.最后,探讨了减轻沥青迁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密度试验的砂锥法和核仪法进行现场对比试验研究和应用评价,其工程背景为台湾台北市新店地区的路堤工程质量检验项目.采用现场密度试验的砂锥法、核仪法、及室内Proctor夯实试验等手段对其路堤一个施工段的多种辗压工况进行试验,获得了各个方法的试验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工路堤土密实度之大小与辗压机重量、频率及次数以及填土租颗粒含量等相关:砂锥法、核仪法都是路基的密实度检测的可行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核仪法之量测精度难以反映填土颗粒不同所致的密度差异现象,且与压实时最佳碾压次数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对石太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进行维修,在进行旧沥青路面路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旧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抽提筛分试验,研究确定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以及路面就地热再生的施工方案,同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核子仪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胶结料含量的试验方法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标准规范,由于本标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点,因此我国公路界对这种检测技术还没有获得共识.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给定之后,针对间歇式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设备的工作特点,在振动筛倾斜角和振动筛振动频率等已知条件下,根据现有矿料初次筛分,再经过热料仓取料二次筛分、矿粉含量优化等过程后,准确确定生产配合比。通过进行此配比的沥青混合料的抽提和马歇尔试验,表明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了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及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周烨 《交通标准化》2009,(23):194-196
从环保及资源节约角度,分析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其中包括对旧路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提后所得原材料的试验、不同掺量再生剂的沥青性能试验、不同部位旧路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检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结果表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能够节约成本和能源并达到路用性能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其配合比设计须结合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斜面剪切试验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斜面剪切仪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剪切试验,调节剪切仪剪切刃的间距,可以得出压头压力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最小的最佳剪切刃间距,进而计算出沥青混合料的最大抗剪强度,并用单轴贯入试验对比了最大抗剪强度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斜面剪切试验可以准确地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抗剪强度。其试验方法简单可行,可以在沥青混合料剪切试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对Troxler燃烧炉与离心分离法测定沥青含量做了对比研究;然后介绍了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组织的用Troxler燃烧炉测定沥青含量比对试验的试验内容和结论.两个试验都表明Troxler燃烧炉法能比较准确地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而且对石料的级配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从环保及资源节约角度,分析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其中包括对旧路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提后所得原材料的试验、不同掺量再生剂的沥青性能试验、不同部位旧路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检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结果表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能够节约成本和能源并达到路用性能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其配合比设计须结合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20.
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对Troxler燃烧炉与离心分离法测定沥青含量做了对比研究;然后介绍了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组织的用Troxler燃烧炉测定沥青含量比对试验的试验内容和结论.两个试验都表明Troxler燃烧炉法能比较准确地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而且对石料的级配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