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在开车过程中,拨打或接听电话的危险有多大?从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有3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开车时打手机引发的,开车打电话导致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下高出4倍,开车玩手机时的反应比酒驾、毒驾还要慢得多。原因很简单,拨打或接听电话时,司机分散了注意力,还要腾出一只手,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驾驶人在慌乱中往往采取措施不当,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由此可见,开车打电话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导火索"。究其  相似文献   

2.
调查显示,因驾驶时睡着或者疲劳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要比事故统计结果显示的情况严重的多。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2002年的调查发现,在2001年,有51%的驾驶人承认感到瞌睡时还在驾驶,17%的驾驶人承认在驾驶时打过盹,1%的驾驶人承认由于打盹或者疲劳驾驶而发生过交通事故。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驾驶人驾驶时打盹的比例最大(约占28%)。[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汽车内的任何附加设备都会改变驾驶人、车辆、其他道路使用和道路环境之间原有的关系。驾驶人开车时分心是因其注意力被吸引到路外而导致的,这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据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估计,至少有20~3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因驾驶人开车时分心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孕妇在开车时比一般驾驶人面临的风险更大。许多妇女询问在怀孕时乘车.汽车上的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有否安全方面的问题。位于华盛顿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和美国学院的产科学及妇科专家都劝告孕妇开车时要使用三点式安全带.不要拆掉安全气囊。美国密歇根州大学运输研究所的初步研究也支持这个安全建议。依照UMTRI工程师Kathy Klinich的观点.孕妇驾驶人需要注意以下7个要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驾驶员对手机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数据,对开车打手机产生的危害及危害机理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数理统计理论找出开车打手机的特点和驾驶员存在的共性特征,并通过对开车打手机的现状分析得出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减少其对交通安全的危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基于驾驶员对手机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数据,对开车打手机产生的危害及危害机理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数理统计理论找出开车打手机的特点和驾驶员存在的共性特征,并通过对开车打手机的现状分析得出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减少其对交通安全的危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间的研究,发现驾驶人开车至少有三个“危险时辰”,是很多肇事驾驶人步入“死亡之谷”的“通衢”。  相似文献   

8.
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表明,1993—2003年,每10万人中16岁驾驶人发生的致死交通事故数下降了26个百分点。研究人员指出:在1993年到2003年的研究期间,正值美国各州开始通过实施驾驶证分级考试法。这项法律对十几岁的青少年在特定环境中开车作出了某些限制,如:不得在夜间驾驶,或车上不许乘载十几岁的乘客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车载信息对驾驶人负荷的影响,进行了实车道路实验.实验中,将车载设备安装在3处不同位置,采集驾驶人眨眼时间与频率数据,采用图像路径信息发布或图像、声音路径信息同时发布方式,研究驾驶人的眨眼特性,并对比驾驶人是否使用车载导航状态下眨眼时间与频率分布规律差异.实验数据显示,将眨眼持续时间为0~200 ms的眨眼数据以10 ms为间距展开时,驾驶人眨眼次数分布曲线出现了明显的双峰特征;未使用车载导航时,眨眼持续时间在50~60 ms的峰值低于10~20 ms的峰值,使用车载导航时反之;不同导航安装位置条件下,中、长眨眼差异不显著,而短眨眼具有显著差异;无语音提示下的眨眼次数双峰均大于有语音提示时,短眨眼明显增大,中眨眼也相对较大,长眨眼几乎不变.上述结果表明:使用车载导航情况下驾驶人的工作负荷更大,导航安装在置物台上时,驾驶人工作负荷最小;使用车载导航语音提示,可减小驾驶人的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许多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人,他们把"低头"看成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沉浸在虚拟网络里,不愿与人交流。研究显示,走路时玩手机十分容易分神,导致行人过马路看左右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意外的几率增加43%。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8倍,开车时看手机和打电话比"毒驾"和"酒驾"更具危险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减少"低头族"交通事故的发生: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低头族"的交通安  相似文献   

11.
VMS对驾驶人路径选择行为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市可变信息板(VMS)应用现状,研究在不同道路状况下VMS对驾驶人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通过SP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引入重力模型和Logit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利用VISSIM软件实现了静态交通模拟和动态交通模拟。研究表明,当部分驾驶人按照VMS提示信息选择替代路径后,道路拥堵状况得到缓解,路网平均延误时间减少23.63%;随着路段车流密度增大,VMS诱导效用递增,在第46min出现效用最大值;因拥堵造成平均车速在30km·h。左右的城市快速路最适宜设立VMS以改善路网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在长达6年的调查研究中,专门研究车祸心理学的专家发现,开车时频繁换车道是发生车祸的重要原因之一,估计占所有车祸的13%。而究其根源,是驾驶者被感知错觉所驱使,总认为自己的车速太慢。  相似文献   

13.
行人过街时使用手机会对其过街行为和交通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武汉市6个无信号路段交通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行人使用手机时的行为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了基于Order Probit回归分析的人车冲突量化模型.结果表明:11.76 %的行人在过街时会使用手机,其中看手机屏幕、打电话和听音乐分别占6.65 %、2.83 %和2.28 %;使用手机对行人过街行为有明显影响,包括行人过街时间增加、过街眺望次数减小等;与不使用手机的行人相比,行人使用手机会有更大的几率与机动车产生冲突,其中,打电话对是否产生轻微冲突的影响最大,看手机屏幕对是否产生严重冲突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我国对不同准驾车型驾驶人的年龄进行了调整,特别是放宽了初次申请小型汽车准驾车型的年龄限制——由60周岁放宽到70周岁,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怀,也圆了很多老年驾驶人的“开车梦”。近年来,随着小汽车在家庭的普及,老年人驾车出行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然而,由于受老年人生理特点和出行特征的影响,与老年驾驶人有关的交通事故的数量也呈逐年增多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汽车驾驶人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车试验,分别在城市道路和公路上,利用EyeLinkⅡ眼动仪测试了20名驾驶人的眼动参数与注视行为特性。将被试驾驶人分为熟练驾驶人组和非熟练驾驶人组,通过将实际驾驶过程中的交通场景录像逐帧分解,并与驾驶人的眼动数据相结合来确定驾驶人的真实注视目标,对比了熟练与非熟练驾驶人的注视区域和注视目标特征,研究了2组驾驶人驾驶经验对驾驶人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导致2组驾驶人注视行为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驾驶经验对驾驶人注视行为特性有显著影响;在城市道路上,熟练驾驶人对近处目标的注视频次比非熟练驾驶人高约18%,而对车内后视镜的注视频次约为非熟练驾驶人的4.7倍;在公路上,非熟练驾驶人对远距离区域的注视频次仅为熟练驾驶人的4l%,而对车内区域的注视频次则为熟练驾驶人的2.1倍;驾驶人对右区域的注视频次平均约为左区域的2.5倍,且熟练驾驶人对右区域关注更多,约为左区域的4倍,而非熟练驾驶人对右区域的注视频次约为左区域的1.5倍;非熟练驾驶人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效率均比熟练驾驶人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出驾驶人在高原环境下的疲劳特性,选取3个不同海拔的试验点与20名驾驶人进行模拟试验,对试验过程中驾驶人的心率变化与驾驶行为进行记录,以心跳间隔变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疲劳研究并验证其合理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疲劳时间点,建立了驾驶人疲劳的二元Logi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海拔为3 500、4 200、4 600 m时,驾驶人平均心跳间隔分别为0.759、0.746、0.615s;大型车与小型车驾驶人在海拔4 600m比在海拔3 500m的疲劳时间点分别提前20.8、8.4min,海拔越高疲劳时间点出现越早;时间、心跳间隔变化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疲劳的比率分别是原来的1.215、1.139倍;大型车驾驶人发生疲劳的比率是小型车驾驶人的14.6%,表明大型车驾驶人表现出更强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手机社交娱乐操作对驾驶人视觉参数的影响,基于模拟驾驶器和SmartEye 眼动仪设计模拟驾驶实验,采集驾驶人正常驾驶、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等5种操作下视觉特征数据,应用拉依达准则和联合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归约.针对不同操作下视觉参数,应用箱形图和Kruskal-Wallis显著性检验,验证视觉参数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手机操作类型的不同,驾驶人水平和垂直视角标准差、视线离开道路时间百分比、扫视平均速度和眨眼持续时间呈显著性变化,可作为视觉参数影响的评价指标;观看视频和刷朋友圈操作对驾驶人视觉影响程度明显高于拨打电话和收发短信操作.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战后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推动了郊区化浪潮,分散的郊区土地利用形式也造成了公共交通的衰退。时至今日,美国的老年交通问题也是与汽车化及郊区化紧密相关的。首先是老年驾驶人增多带来了交通安全风险的增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感知和认知能力出现退化,这对出行安全特别是驾驶安全产生了致命影响。目前美国年度交通死亡人数中17%是老年人,其中老年驾驶人占60%。按目前人口老化速度,2030年时美国老年驾驶人的数目将是现在的2.5倍,而届时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美国老年人将是目前的3倍。其次,当今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75%居住在郊区,而这些区域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几乎只有私人汽车,约73.4%居住在郊区和乡镇的老年人得不到公交服务,他们使用公交的概率仅是中心城老年人的1/16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不少驾驶员开车时打手机,有的还用上免提耳机.打手机到底是否影响注意力呢?最好听事实说话. 英美学者刚刚完成了一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手机交谈的确影响驾驶员的视觉注意力,对时速96公里的汽车来说,它使刹车距离增加5米,而且驾驶员出错的几率翻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怎样开车才能省油也就成了有车一族关心的话题。汽车燃油经济性不仅取决于发动机有效燃油消耗率、车辆技术状况、汽车行驶阻力,还与驾驶操作方法以及运行条件等密切相关。有效地节约燃油能给驾驶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有些驾驶人在节油方面还存在着一定误区,最终适得其反,不但不节油,还会损坏机件,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