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绝经期妇女经替勃龙治疗后颈动脉、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有更年期症状的绝经期妇女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每天口服替勃龙(利维爱)2.5mg;另30例未进行激素治疗的作为对照组,均为自然绝经.采用无创性高分辨超声法分别检测基础状态下及用药后3、6、9、12个月时颈动脉、眼动脉的峰值流速(Vmax)及阻力指数(RI).结果 经替勃龙治疗后不同时间颈内动脉、眼动脉的Vmax、RI有差别,且Vmax逐渐升高(P<0.05),而RI降低(P<0.05).结论 替勃龙能改善颈内动脉、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对抗动脉硬化的潜在益处.  相似文献   

2.
痢疾古称肠僻、注下、大癜泻,下利等。祖国医学文献中对其病因,症状,流行病学,治疗等,都有着丰富详尽的记载。内径即有:“肠僻下脓血”“少腹痛下沃赤白”的症状描述及“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入五脏则填满闭塞  相似文献   

3.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 ,在代谢过程中需胱硫醚 β 合成酶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参与叶酸、VitB6、VitB12 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因素使酶或其辅助因子缺乏 ,均会使同型半胱氨酸在血中升高。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引起血管的损害 ,使内皮受损 ,中层平滑肌肥大、增生、移行 ,胶原分泌增加 ,还可影响血栓的形成 ,引起血管病变 ,造成心、脑、肢体等器官的供血不足。研究表明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的损害与吸烟和高脂血症相当 ,它在血中每增加 5 μmol·L-1患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程度与总胆固醇增加 2 g/L相当。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冠心病、脑卒中、颈动脉狭窄均有密切关系。它是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作者解剖了颈动脉三角区血管共200侧。对颈总动脉分叉高度、颈内、外动脉起始部位置关系及粗细比较,以及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的起始部位、起始高度及类型等进行了观察与统计。为国人体质调查增添了资料、并就临床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急诊手术方法治疗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方法。方法对2例急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下急性颈内动脉切开、血栓取出、颈动脉内膜切除及血管成形术。结果2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完全康复,1例生活自理。随访1-9个月未见血栓形成及血管再狭窄。结论急诊手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8岁。2年前在某院因甲状腺功能亢进行左侧甲状腺上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时,栓堵弹簧圈意外脱落掉入左侧颈动脉,此后出现神志不清,颈4脊髓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消失,约半小时以后神志恢复,肢体感觉及运动在一周后逐渐恢复,仍有跛行步态,下肢活动不灵,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于2004年11月14日入我院。入院查体:甲状腺Ⅱ度肿大,质软,可闻及静脉嗡鸣。左侧胸锁乳突肌处未触及金属硬物。颈4脊髓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体肌力Ⅳ级,双侧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征阳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左侧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可见金属异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HAT)形成后介入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160例同种异体肝移植病例,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检测肝动脉血流,对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者行肝动脉造影,确诊4例,均即刻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2例留置肝动脉导管反复持续溶栓治疗.结果 3例介入溶栓治疗后,肝动脉均再通,其中1例因血栓再形成而多次溶栓,2例发生腹腔内少量出血,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因溶栓失败及腹腔内出血行再次肝移植.结论 肝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为HAT的有效方法,留置肝动脉导管持续药物泵入溶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时血管壁细胞的反应特点和 c- myc基因的表达规律。用标准血管成形导管髂动脉球囊损伤 1 2只家兔的右髂总动脉后 ,分别于 3、7、40 d处死动物 ,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 3d平滑肌细胞 ( SMC)超微结构的变化 ,光镜观察术后血管壁细胞的反应特点和 c- myc蛋白表达规律 ,同时对术后 40 d动物行血管造影。结果发现 :术后 3d兔髂总动脉中层 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分泌型 ,并向内膜下迁移 ,可见管腔内有血栓形成 ,1周时弹力板不完整 ,中膜 SMC排列紊乱 ,术后 40 d增生的 SMC和细胞外基质形成新生内膜 ,血管造影显示管腔狭窄 5 0 %~ 80 % ;球囊损伤段髂总动脉新生内膜 c- 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 ,而对照组为阴性。结论 :球囊损伤髂动脉后可引起 SMC迁移、增生 ,其和细胞外基质一起形成新生内膜 ,管腔狭窄 ;SMC增生和 c- myc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urbohawk减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的15例行下肢动脉血管腔内斑块旋切术患者(旋切组)的临床资料,并从同期完成的28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中,按1∶1匹配选择15例为对照组,保证两组间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及下肢动脉闭塞部位、长度等参数匹配(P>0.0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支架置入率、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与术后3月及6月的踝臂指数(ABI)变化及血管通畅率。结果旋切组患者支架置入率6.7%(1/15)低于对照组的86.7%(13/15,P<0.05)。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症状缓解率100%。术后3月旋切组与对照组通畅率分别为93.3%(14/15)和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旋切组通畅率93.3%(14/15),高于对照组的73.3%(1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urbohawk旋切系统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96例(男76例,女20例,年龄43-84岁,平均65.2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53例,颈丛麻醉43例。术中放置动脉临时转流管70例,其中全麻应用51例,颈丛麻醉19例。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71例,症状好转2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颈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结论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最严重的类型,易引发高截肢及死亡率。介入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 EVT)为目前下肢动脉CTO的主要治疗策略,但由于CTO病变复杂程度高,常导致手术成功率较低且并发症发生。分析下肢动脉CTO的特征,建立一个有效预测下肢动脉CTO血运重建成功率的分级或评分系统,有助于制定合理治疗策略及评估获益/风险等。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的一些分级及评分系统,包括钙化分级(PACSS、PARC、TAC)、CTOP分型、Infrapop-CTO评分及J-BTK CTO评分等。其中PACSS分级及PARC钙化分级适用于髂股段、股腘段及膝下动脉段钙化评估;TAC分级适用于膝下动脉段钙化评估。随着下肢动脉钙化分级增加,其CTO病变的血运重建成功率呈下降趋势。CTOP分型是依据下肢动脉CTO近远端纤维帽形态所研发,其Ⅳ型顺行介入成功率低。Infrapop-CTO评分及J-BTK CTO评分适用于预测膝下动脉段CTO血运重建成...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 57例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治疗的体会。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 ,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和 (或 )左乳内动脉作移植血管。结果 :死亡 2例 (3.5% ) ,术后随访 3~ 5年 ,心绞痛消失率为 91 .2 %。心功能改善至 级 53例 , 级 2例。表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 ,对解除心绞痛 ,提高病员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二色补血草水煎剂15g(生药)/kg,乙醇提取液15g(生药)/kg灌胃,均使大白鼠的出血时间明显缩短,对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二色补血草醇提取液20g(生药)/kg灌胃,对大白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因为动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有关。结果提示二色补血草止血作用机理可能与其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诱发因素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发生率为2.92%(5/171)。4例患者伴有胆道并发症,1例伴肝动脉血栓形成。肝脓肿多在移植术后1年内发生,多以发热寒颤、右上腹痛为临床表现,结合腹部B超或CT及微生物学检查可明确诊断。5例患者均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另外,2例行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1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治愈率为100%。结论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发生与胆道并发症及肝动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应用敏感抗生素、通畅引流及营养支持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早八例临床诊断为闭塞性脑血管病的脑肿瘤患者。本组病例的特点是:患者年龄较大,大多数有偏瘫及癫痫发作,早期都没有颅压增高征象,后均证实为颅内肿瘤。本文通过临床症状的分析指出:脑动脉血栓形成和脑肿瘤出现的偏瘫是有区别的,还分析了脑肿瘤症状的好转及突然加重的原因,并强调癫痫多见于脑肿瘤而少见于脑血管病。在临床上如果同时或相继出现了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即使无眼底乳头水肿或腰穿脑压不高,对脑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也要高度怀疑它的准确性。当然最后的确诊要取决于特殊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积雪草甙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以球囊剥脱家兔髂动脉内膜后,用积雪草甙治疗4周,于造模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血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并光镜下观察髂动脉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家兔髂动脉球囊剥脱后ET、CRP升高,NO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光镜下见模型组血管内皮脱落,内弹力膜断裂,中膜部分断裂,外膜尚完整。积雪草甙治疗后,ET、CRP下降,NO升高,与病理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呈量-效关系;光镜下见内皮细胞覆盖,内膜基本修复,且高剂量组修复优于低剂量组。而病理对照组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内弹力膜断裂,部分伤及中膜,间质细胞大量增生。结论积雪草甙有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内膜修复的作用,初步提示其具有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丹参及其提取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丹参素异丙酯是在进行复方丹参滴丸体内作用基础物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其扩血管作用及机制,为丹参素异丙酯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大鼠肠系膜动脉为标本,以敏感的离体药理学实验方法记录血管平滑肌张力。分别利用内皮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钾通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剂作为工具药,研究了血管内皮、钾通道、β受体对丹参素异丙酯扩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异丙酯(10-10-10-5mol/L)能显著舒张NE预收缩的血管;丹参素异丙酯能浓度依赖性的非竞争性抑制NE、CaCl2,5-HT的量效曲线;在去内皮的情况下,丹参素异丙酯能明显抑制NE诱导的细胞内钙释放;TEA能抑制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美托洛尔不影响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结论丹参素异丙酯有明显的扩血管作用,其通过抑制受体介导的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而舒张血管,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钾通道参与了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抗凝治疗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对可能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有41例(40.08%)出现门静脉血栓。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手术方式、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及压力差、凝血酶原时间、术前血小板计数、脾脏指数、门静脉内径等均不是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脾静脉直径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6),当脾静脉直径>11mm时,术后容易形成门静脉血栓。结论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测脾静脉直径可以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治疗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应用显微解剖方法观察了30例儿童脑延髓外部各群动脉的组成,并用透明法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了8例延髓内部各群动脉的形态特征、供应范围及其与外部动脉群的关系。延髓外部动脉分为前正中群、前外侧群、外侧群和后群。外部动脉穿入脑实质延续为内部相应的各群动脉。前正中群动脉供应中缝两侧包括舌下神经核、部分锥体束等结构。前外侧群动脉供应锥体束和下橄榄核。外侧群动脉供应延髓网状结构、脊丘束和迷走神经背核等。后群动脉至延髓上部逐渐消失,主要供应薄、楔束核等。  相似文献   

20.
<正> 尽管已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但对脉络膜血管分布的认识尚不完整,许多方面都还值得讨论,特别对主要动脉的分布,黄斑区小动脉供应、睫状动脉间的吻合以及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小叶枝内的终末动,静脉分布等。这些脉络膜血管形成的特殊方面尚未能得到肯定,其主要原因有二:一、临床研究所载解剖资料有限。在正常眼,检眼镜仅能观察最大的脉络膜血管;荧光血管造影,红外线吲哚氰兰绿血管造影,也不能准确地研究脉络膜的解剖,因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