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虑到寒区低温因素的影响,对长春市冬季居民的出行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行者个人特征及严寒条件时出行者对小汽车与轨道交通出行方式的主观态度;对两种出行方式的选择影响进行分析,月收入是决定寒区居民选择小汽车还是轨道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是否拥有小汽车是显著影响因素,主观态度变量对出行方式选择影响程度较小,而出行者社会经济属性对出行方式选择影响较大。研究结论对优化寒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引导居民从小汽车出行转变到轨道交通出行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多源交通信息可能导致信息过剩,从而影响决策者出行选择的条件下,引入决策论的思想,通过对多源交通信息方式发布的特点分析,应用模糊物元理论,建立个体出行的行为选择模型,在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的条件下,根据贴近度的大小对决策方案进行选择,克服出行者的主观经验判断。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不确定型决策在多源交通信息影响下出行者路径选择方面的可用性,客观上能为其提供最优的出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出行成本是出行者在选择出行方式时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和收费政策的逐步完善,自驾已成为出行者考虑选择的主要出行方式。为研究节日里选择小汽车出行的用户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意向调查的方式对小汽车出行者的偏好进行调查。应用二项Logit模型建模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属性、出行属性以及出行环境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出行者的节日出行选择行为,其中小汽车拥有状况、驾龄、旅行时间、出行者在以往节日里选择的出行方式、通行费、线路熟悉程度等对节日出行行为影响较为显著,该研究成果在交通预测、交通管控等方面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人结伴的群体出行是非通勤目的的交通出行中的普遍现象,已有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中通常以出行者个体作为交通方式选择的决策单元,对于群体出行状况下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具有不适应性.以出行者群体作为交通方式选择的决策单元,基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游客的出行数据,建立了不同群体规模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结果表明,群体出行对于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出行者对交通服务属性的敏感性下降;出行者群体的车内时间价值增加;出行者感知的车外时间当量和换乘惩罚当量上升.  相似文献   

5.
考虑城市交通干线高峰时段小汽车与地面公交方式分担通勤客流的协同竞争关系,引入了出行者主观出行选择偏好以及出行方式客观效用。提出了基于出行者总收益最大化的出行服务方决策模型。通过对成都市天府大道出城向机动车通勤状态的算例分析,得到了在不同需求下具有最大出行者收益的道路分担结构,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表明能够运用此模型通过对出行者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来促进两方式各自占用城市交通干线机动车道路资源的均衡性,实现城市交通干线出行者的效用最大化,为道路管理者对交通干线的流量管理决策与公交运营者的定价供给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地铁对通勤出行者吸引力不断增强,地铁通勤大客流现象呈常态化趋势。地铁枢纽作为地铁网络节点,通勤大客流现象更为频发、显著性更强,地铁枢纽大客流也会对乘客生理感知造成较大影响。通过地铁枢纽内通勤乘客的体能消耗测量实验,获取通勤乘客在地铁枢纽内的体能消耗数据,分析通勤乘客在地铁枢纽的出行体能消耗影响因素,得出初始状态、自身体重、拥挤度、性别等因素对乘客生理感知疲劳度有明显影响。基于降低出行者生理疲劳及提升乘客感知服务水平,提出地铁枢纽的大客流服务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社交网络交通信息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影响缺少定量描述方法的问题,基于技术接受理论,提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等 7个潜变量作为出行者对社交网络交通信息的心理感受变量.结合个人属性变量、出行方案属性变量共同构建融合社交网络交通信息影响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混合离散模型,运用重庆市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模型优度比提升了 0.171,同时,心理感受变量中感知风险性对选择结果有负向影响,其余变量对选择结果均为正向影响,而感知有用性(0.757)、主观规范(0.646)、感知信任 (0.502)对结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出行者选择交通方式行为特性的基础卜,根据效用极大化原则,建立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利用模型预测出行量在各种交通方式中分配的比率,分析不同服务属性对出行者选择交通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定制商务班车乘客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水平的极大提升导致居民对出行品质期望更高,因此对出行疲劳缓解和在途时间有效利用的考虑在交通服务质量改善的研究及措施中愈加不可回避。基于北京市定制商务班车乘客支付意愿调查,首先分析定制商务班车的线路特征和客流特征。其次,对比研究出行者选乘定制商务班车前后服务特性的差距,特别关注长距离出行者对出行疲劳、无效在途时间减少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乘客放弃原有出行方式选择定制商务班车与这一服务所带来的体能消耗、无效在途时间节省呈现较高相关性,乘客愿意支付远高于当前公交票价的费用用于上述两方面的改善。最后指出,如能对当前服务模式稍作调整,接受一定比例的非预订座位乘客,高水平公交服务的受众群体将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框架,从出行者使用接驳工具的经验和对接驳工具属性评价两个维度分别引入出行习惯、感知态度两类潜变量,构建城市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意向的多指标多因果模型,探究城市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巢式Logit模型构建混合选择模型,探究出发端与到达端接驳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行为习惯潜变量直接影响接驳方式选择意向,感知态度对步行、共享单车接驳选择意向具有直接影响;显著影响接驳方式选择意向的可观测变量有学历、车辆保有情况、收入情况、接驳距离及出行人数;相较于慢行交通与道路公共交通,私人小汽车、电动车的有无对私人交通方式接驳选择行为影响较大;学历和职业等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目的和出行人数等出行属性,以及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等心理属性对出行者城市轨道出发端和到达端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均有显著影响;相较于到达端,出行费用、主观规范及行为态度对出发端接驳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更大,且出发端接驳方式选择对到达端的接驳决策行为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逢沟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软弱破碎,总体较差,Ⅲ级围岩仅占32.86%,Ⅳ、Ⅴ级围岩占67.14%,且穿越3个大断裂带,埋深较浅.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及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地、系统地采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以现场监控的围岩观察、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等数据...  相似文献   

12.
水泥稳定碎石在我国公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成型原理、试件最大干密度、试件强度为切入点,充分证明了室内采用振动压实法对提高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有明显的作用,最后结合试验路工程,总结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场失稳岩质边坡的调查,简述了边坡存在的隐患,对其进行了失稳机理分析,根据工程特点设定了治理目标及治理方案,并简要阐述了施工工程布置方案,对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高速公路会议电视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采用H.320、H.323混合组网方式,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内部光纤传输系统专网资源,搭建了自己的网络平台。极大地实现了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本会议系统不仅能实现会议功能,还用于远程培训等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工作平台,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人力、物力,同时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效率,再次为整个交通系统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八盘山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监理与监控量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军高速公路八盘山公路隧道为实例,从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安全评估等方面论述了公路隧道的施工安全监理、监控量测的具体方法、步骤及效果。  相似文献   

16.
深入地阐述了长寿命路面的发展,分析了半刚性基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破坏形式。要使长寿命路面避免常见的病害,达到长寿的目的,要求设计人员要改变设计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对我国半刚性基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长寿命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桩网复合地基通过桩体、碎石垫层、土工格栅以及桩间土共同作用,可以将上部路堤荷载有效地传递至下卧硬土层。针对桩网复合地基和传统的桩承式复合地基两者的结构性区别,对其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对桩网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可以有效减小路堤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提高桩土应力比和路堤整体稳定性。最后,通过路堤沉降和格栅轴力两项指标对桩网复合地基设计中各项重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可为桩网复合地基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雨夜交通事故频发,标线材料急需要提供雨夜反光功能,而传统的振荡雨夜反光标线则由于自身缺陷不能实现全方位反光,针对上述问题,亟需一种能实现全方位雨夜反光的标线材料。结构型反光标线材料能提供一种集振动、高防滑、全天候和全方位反光的标线提示功能,是一种较振荡标线更加安全的标线材料。  相似文献   

19.
边坡失稳严重危及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通过综合描述边坡的处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取得成果,提出合理的治滑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治边坡地质灾害等问题,指出应加强滑坡防治中多种处治技术的综合应用,与坡面绿色防护优化组合,达到生态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C AD在路线设计中的运用、在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运用、在桥梁设计中的运用3个方面简述了C AD的实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