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GPS/GIS的道路交通安全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GIS和GPS的道路行车安全预报系统方法,根据车辆在道路的位置控制行车状况,对车辆行驶进行安全预测,为智能交通系统开拓了新的应用空间,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潜在效益。  相似文献   

2.
滨海软土路基最终沉降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滨海软土特性及路基沉降发展规律的深入讨论,简要介绍了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的常用方法,提出软土路基固结沉降—时间过程曲线与社会经济预测中的S型成长曲线极为相似,由此提出和推导了预测滨海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规律的龚帕兹预测方法,并结合某滨海大道高速公路软基沉降实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뾭�������Թ�ϵ��ϵͳ����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公路交通量预测是一项复杂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交通量是社会系统中交通条件、经济及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掌握上述要素对交通量的影响或作用强度及其规律对于科学准确地分析预测交通量,进行交通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量,特别是国、省道干线交通量与经济量相关性变得越来越密切,并且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高等级公路,具有投资大、工期长、占地多、工程难度大等特点,其投资效益深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为了客观评价高速公路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需要进行立项阶段的前评估工作,而且要求在项目建成营运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后评估工作.本文在实地调查分析沈阳市经济交通状况的基础上,以系统论的观点,运用区域经济学、反馈控制论等原理,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和模拟方法,分析了社会经济一交通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动态行为,建立了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后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社会经济一交通系统的动态仿真.同时围绕客观评价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的总体目标,通过改变控制变量和调整控制参数的方法,对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宏观预测.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GIS和GPS的道路行车安全预报系统方法,根据车辆在道路的位置控制行车状况,对车辆行驶进行安全预测,为智能交通系统开拓了新的应用空间,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潜在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交通量分布预测方法对于城市群内城市间客运量预测的不适应性,提出采用基于常见、易收集的社会经济数据构造经济扩散模型进行城市群内城市间客运量分布预测,对现有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进行创新和补充,通过对汕潮揭三市间未来客运量的预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系统谋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使经济、土地/空间及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统筹考虑经济、 土地/空间及交通和环境要素的动态交互关系,提出大区域综合货运整体规划模型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利用PECAS(Production, Exchange and Consumption Allocation System)理论框架分析生产者、消费者、交换商品、土地(空间)和运输方式之间的交互关系,并通过PECAS的集计经济流表设计模型结构,构建相应的宏观经济预测、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配、空间开发以及交通运输需求预测这4个模块,模拟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增长及其空间分布与土地/空间开发及综合交通需求时变等特征之间的互动耦合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空间和环境等约束条件下,通过构建空间经济模型和综合交通一体化网络分配模型,实现面向多货品和多方式的综合货运整体规划建模方法,以辅助区域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与综合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案例,基于相关数据构建相应的大区域综合货运整体规划模型,分析评估2012—2035年模型预测结果。结果显示,预测得到的综合交通年平均日货运量拟合优度超过85%,分担率误差低于1%, 验证了本文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将相似学原理引入灰色系统研究,提出了灰色系统的相似预测方法。实例演算表明,此方法计算量小,精度也是可以接受的,是一种可行的灰色预测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交通运量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能对相关部门和人员把握运输市场或进行决策有所裨益。对灰色、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三个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以全国1996 ~ 2003年公路货运量为例,对公路货运量进行了预测,经过比较,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方法精度较高。在分析组合预测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灰色系统、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三种预测方法结果进行了线性组合预测方法和支持向量机的组合预测方法。与单一预测方法结果和线性组合预测进行对比,支持向量机组合预测方法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10.
在交通量预测中,社会经济指标数据是最基础的预测数据,研究了灰色预测模型在社会经济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并进行了具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重力模型标定方法的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双约束重力模型参数标定的方法,并以西部某一新城区居民出行分布为例,详细给出参数标定的实现过程。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在实际交通规划的出行分布预测阶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建立以交通效率最大化和交通系统内部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多目标规划中的理想点法求解模型。以长春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优化后的交通结构体现了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规律,提出一种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诊断方法。该方法在定性分析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公路发展水平、结构之间的回归模型,剖析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规律,并用此规律来诊断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通过生产函数对公路交通建设投资与社会经济其他领域投资的比较有效性分析来间接识别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对重庆市2005—2014年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诊断,得出适应和超前的结论,并且这种适度超前具有效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建设项目的费用与效益的识别原则以及有无对比法的思路,分析社会经济效益的构成。以石家庄市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为蓝本,从受益者的角度将社会经济效益从轨道交通的建设者、轨道交通的使用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系统地阐述城轨交通的建设给城市带来的外部效益。基于以往社会效益量化模型,对石家庄地铁的社会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其中可量化的效益给出计量模型,最后对石家庄轨道交通一期运营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下空间影响因素的层次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重庆地下空间的地质、法律、环境、管理、环保、社会经济、安全等因素的分析,建立了评价各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建立专家评分准则,采用层次结构,将评价因素分为两层,提出了基于AHP的重庆地下空间影响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地区4处地下空间进行综合评价;实地调研,证实该方法易行有效。  相似文献   

16.
张改平  赵颜  李玮 《交通标准化》2019,5(6):101-108
为找到影响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提炼出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四大影响因素,并构建两级影响指标体系。从一级指标看,政策因素是影响冷链物流发展的最大因素,其次为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从二级指标看,冷链配送车辆通行难、相关法规标准缺失及过度劣质竞争等是较为关键的因素。针对分析结果,提出要从政府层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体系、强化监管及便利化通行政策,从市场层面健全完善追溯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履行社会责任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公路社会经济效益产生的机理,同时考虑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特殊性,以及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的稀缺性以及现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评价的不适应性,并借鉴国外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评价的重视情况,提出在我国研究建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助于提高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评价原理、建立了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模型,采用权重判断法筛选评价指标,根据单准则AHP构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计算偏差率,将各指标归一化。在确定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分别为交通需求预测后评价指标、交通改善措施后评价指标、交通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二级指标分别为背景交通需求预测指标、项目交通需求预测指标、区域交通需求预测指标、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指标、静态交通需求预测指标、土地利用改善指标、交通组织改善措施指标、交通适应性指标、经济影响指标、环境影响指标与社会影响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博远花园住宅项目后评价最大隶属度为0.527 7,评价等级为部分成功,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可见,评价指标和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对公交专用道的运营效果评价研究进行了深入探析,通过实例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重庆长江大桥段公交专用道进行公交运营效果评价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公交、社会车辆、社会经济等三个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分析模型。最后,对不同情境下的公交专用道运营效果展开对比分析,论证公交专用道的实施所带来的不同效益,从而为公交专用道发展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