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解决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料场随意布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各种小型石料场的不良竞争,而难以保证养护所需石料质量的问题,基于陕西省石料场的分布和资源特性,研究了石料场和养护站点的关系;将石料场的布置简化为离散选址问题,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运用Dakin分支定界法进行求解;阐述了石料场规划布局的原则和影响因素;应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和Dakin分支定界法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高速公路养护石料场进行了规划布局。结果表明:应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和Dakin分支定界法进行石料场布局可以得出合理的石料场布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水平,集成DEMATEL-ISM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基于人-车-路及环境系统的观点,构建了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影响因素体系;采用Delphi法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以集成DEMATEL-ISM方法构建了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辨识模型;根据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的分析结果,确定了影响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的最直接因素为驾驶员动态判断能力、超速行驶、速度限制、作业区交通量和安全设施布置.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能够对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水平,集成DEMATEL-ISM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基于人-车-路及环境系统的观点,构建了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影响因素体系;采用Delphi法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以集成DEMATEL-ISM方法构建了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辨识模型;根据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的分析结果,确定了影响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的最直接因素为驾驶员动态判断能力、超速行驶、速度限制、作业区交通量和安全设施布置.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能够对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铁路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引起路基路面沉降,威胁交通安全.通过建立隧道-地基-路基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在路面荷载作用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计算了隧道下穿深度、地层模量、泊松比及强度参数等因素与路基沉降变形规律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隧道下穿深度不仅影响路基沉降变形的大小,而且影响沉降槽的形状,而土层性质主要对路基沉降变形影响较大,对沉降槽形状影响相对较小.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因素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衡枣高速公路在路面料场建设、碎石集料管理、集料质量控制和检测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速公路施工各工序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结合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实际参建经验,阐述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分析高速公路施工区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别采用DEMATEL和ISM方法对其进行影响因素辨识研究和比较分析.基于人-车-路(环境)系统理论,建立了高速公路施工区行车安全影响因素集;采用Delphi法确定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基于DEMATEL和ISM方法分别对高速公路施工区行车安全影响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DEMATEL和ISM两种方法均切实可行,而前者优于后者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选址是否合理,决定了高速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二网能否融合顺畅,交通流进入城市道路网能否快速分流,选址不当则会引发城市入口和内部路网拥堵问题。针对衔接问题构建选址模型,将影响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节点选址的主要因素归类,提出分区、分级概念,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各因素叠加分析算法,得到栅格数据评价结果,分析识别可能的衔接位置,验证了高速公路设计成果,为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数字化、智能化衔接选址以及高速公路选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目前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特针对公路石料的勘探、选址与加工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养护阶段料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多且难以量化评价的问题,为有效评价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笔者利用未确知测度方法进行研究.从天气、线形、路面、交通状况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未确知测度函数,通过信息熵法计算权重,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判断风险等级,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未确知测度理论能够准确评价高速公路路段的危险程度,方法可靠,应用性强.研究对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有借鉴作用,促进高速公路运营更加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1.
李欣 《北方交通》2012,(5):44-46
针对沥青路面在超载和高温共同作用下的路面车辙进行研究,通过合理路面结构参数的选取,采用有限元分析了路面结构层内部的应力,利用合适的车辙预估模型进行车辙计算,并研究了不同轴载作用下的车辙量的变化。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高温、超载对路面车辙的影响提供了定量化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预养护措施的选择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全面分析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沥青路面预养护措施优选模型.该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和专家打分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值,然后利用评分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熵权,并将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与之结合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最后将评价对象集映射到距离空间,距离最小者即为最优预养护措施.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工程的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沥青路面预养护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能耗及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建立了基于离散事件模拟的沥青路面施工环境影响计算模型, 利用概率分布函数和逻辑语句将施工步骤抽象化, 应用图形化离散事件模拟软件构建了沥青路面施工离散事件模型, 将Nonroad计算模型植入, 进行了不同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动态计算, 并对比了不同施工情况的模拟排放结果。分析结果表明: 运料车将沥青混合料运输至摊铺现场的过程为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能耗源, 为总能耗的44%, 摊铺过程与运料车返回过程的能源消耗分别为总能耗的32%、12%;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施工步骤为运输和摊铺过程, 占排放总量的50%以上; 摊铺与压实过程产生的排放物主要为NOx, 运输过程产生的排放物主要为CO2; 对施工工艺进行调整, 使用不间断摊铺施工会明显减少NOx的排放, 减排量约为15%;在施工设备方面, 适当增大摊铺设备的容量会减少CO2和HC的排放, 前者减排量约为25%, 后者约为17%。可见, 基于离散事件模拟沥青路面施工环境影响计算模型, 可量化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能耗及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优化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现有路面优化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路面初建、养护维修与用户费用及路面残值 ,并以此为目标函数 ,建立了沥青路面结构优化数学模型 ,应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并编制了相应程序 ,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 ,该法收敛快 ,精度高 ,是目前沥青路面结构优化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使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提出了基于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了行驶质量、路面破损状况、结构承载力和路面抗滑性能等4个主要内容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且相对于传统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更低、易推广,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各种路面补强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提出了相应条件下路面补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泥路面十字路口的综合寿命成本要比沥青路面低,使用寿命长。参照美国水泥路面铺面协会(ACPA)水泥路面十字路口的设计方法,提出设计上一些特殊的考虑,对旧路面进行评估并给出物理区和功能区图示及介绍,提出了功能区的概念。做板厚设计时,依据双车道日交通量、汽车类型、最大轴载计算得到面板厚度,并按照街道类型制成表格。接缝设计包括接缝间距、接缝类型、接缝布置。介绍横向接缝、纵向接缝、隔离接缝这三种接缝的施工工艺。接缝布置依靠于经验,同时要考虑分隔带、车道、设备孔、排水孔的布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片石混凝土材料特性的基础上,用三维有限元软件COSMOS计算了片石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同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分析了温度应力的影响因素,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因素组合,运用SPSS软件拟合出适用于片石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物流特色小镇的选址问题,保证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了选址适宜性评价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当前的选址理论及方法,结合特色小镇的发展内涵和目标诉求,提出物流特色小镇的选址原则。然后,综合考虑外部环境、经济与社会基础、基础设施分布、物流业发展情况、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建立了一个含有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AHP-Fuzzy法,构建了物流特色小镇的选址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合肥岗集小镇作为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HP-Fuzzy综合评价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证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将其推广应用到物流特色小镇的选址评价中。  相似文献   

20.
开挖道路对既有路面结构造成直接破坏,以致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模式发生变化,而现有模型对新模式下的结构变形和应力计算存在缺陷。因此,正确认识开挖后道路特征,建立新模式下结构变形和应力计算模型是掘路修复理论分析的基础。在三维有限元分析成果基础上,最终确定掘路修复的设计方法与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