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道路网连通性评价指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网连通性是评价城市道路网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首先,对既有城市道路网连通性评价指标"连接度指数"进行深入解读,认为其实质上反映了路网中十字形交叉口、T字形交叉口等各类型交叉口的比例关系;其次,针对该指标无法体现交叉口转向限制对路网连通性的影响,改进建立了"连通度指数"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描述道路交叉口存在的"非完全互通立交、转向限制、单向交通"等实际交通设计和管理条件下的方向连通性。最后,针对重庆市三个典型片区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
作为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叉口时道路网的节点和枢纽,是道路交通的咽喉.又因为交叉口往往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实现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机动车驾驶员在通过路口的同时,需要读取交通指示、遵循交通控制、实施转向、避开行人和非机动车等动作,所以极易发成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3.
基于供需平衡的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网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城市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网的密度及等级结构,以道路网周转量最大和道路建设资金最小为目标函数,从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宽度研究入手.以交通供需平衡关系、道路用地面积控制、各级道路间距及功能要求等作为约束条件,建立高密度开发区域合理道路网密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道路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最优的道路网等级结构为1:1.9:5.3,实现了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资源的优化配置,说明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网密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李涵  周涛  李欣  连齐才 《交通标准化》2011,(24):146-149
山地城市道路结构和城市布局特征决定了其公交网络的特殊性。在进行公交线网网络特征指标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以重庆为例,对线路长度、线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覆盖率、站间距等六大网络特征指标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各类指标特征,深入挖掘指标的内在涵义。  相似文献   

5.
转向比例与合理干路网密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军 《城市交通》2005,3(4):54-58
建立了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转向比例、交叉口间距之间的基本关系,结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特性,对合理的交叉口间距、路网密度进行了分析。将街区尺度、路网密度、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联系在一起,指出大的街区尺度会造成较大的转向比例和绿波交通控制体系效益下降,对其他学者提出的合理交叉口间距进行了补充解释,并进一步缩小了合理干路网密度的取值范围。最后提出在规范修编中加大干路网密度的建议指标。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叉口群信号协调控制范围动态划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交叉口群交通关联特征,本文提出了交叉口群信号协调控制范围动态划分 方法.为响应实时交通需求,采用交叉口通行能力利用率指标识别道路网络中的瓶颈区 域.根据协调系数与不均衡系数两类路段关联度指标,搜索瓶颈区域的影响范围.应用自 组织映射神经网络,作为路段关联度“强”与“弱”的临界划分工具.使用二分法逐步缩小搜 索范围,断开关联度较弱的路段连接,在余下的连通网络中继续分类直到满足交叉口群 协调控制规模约束的大小为止.仿真结果表明,交叉口群范围的合理划分有助于提高路网 信号协调控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规划和改造城市道路网,引入分形维数D(r)的有关理论,以城市道路网中i级子路网的分形维数Di(r)作为该级子路网覆盖效率的评价指标,对分形维数的运算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各级子网分形维数Di(r)与网格边长r之间的关系模型,提出了连通深度指标Ri用以评价各级路网的有效连通距离。研究结果表明:分形维数D(r)能较好地描述路网的覆盖程度。Di(r)=1.585时,各级子路网相应地处于最优覆盖效率,对应的连通深度Ri可用于描述各级子路网的交通服务特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近年来国内主要城市的规划实务逐渐由增量规划转为存量规划,对于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的完善优化思路也应该逐渐转变。首先,回顾了国家规范层面的要求变化;其次,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在连通性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道路网中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在机动化承载效率的差异;最后,用实例佐证了次支路网在连通性不佳的情况下,次支路网的机动化承载效率会更低。因此,从交通承载效率的角度优化宏观道路网时,不需要强调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比例,尤其是次支路网整体比例指标,而应该在中观及片区层面根据用地功能等因素差异化考虑。  相似文献   

9.
两相位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是城市常见交叉口。目前该类交叉口通常设有三条人行横道,其设计缺少对车流及行人流状况的具体考虑。在两相位T型交叉口,主路过街行人与支路机动车共用一个信号相位,在通行相位时,行人流与左转机动车流产生冲突,相互干扰,降低通行效率。本文以延误作为交叉口通行效率的评价指标,分析冲突人行横道设置前后,主路过街行人和支路左转机动车的延误大小,并得到该人行横道取消设置的临界条件。本文研究可为城市T型交叉口的规划、设计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受城市发展历史原因影响,畸形交叉口在中国城市老城区的分布较为普遍,其中包括K型交叉口。为了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及安全水平,结合哈尔滨市5处典型K型交叉口调查数据,在分析其几何参数及交通流运行参数的基础上,构建K型交叉口运行参数-几何参数关系模型。通过交叉口的交通流线分析、交通冲突点计算、交通冲突强弱界定等步骤,提出一种旨在提高K型交叉口通行效率的信号控制方法。最后,以某典型K型交叉口为案例,对实施前后的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状态进行仿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运行参数-几何参数关系的K型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可以减少车流在路网上的绕行时间,有效提升交叉口及其周边道路网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