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传统铁路选线方法研究中未考虑决策者的主观偏好行为,基于决策理论考虑确定型偏好行为对艰险山区铁路线路方案选择的影响,力争构建最佳决策方法来契合决策者的确定型偏好行为。引入直觉模糊集理论,考虑决策者在决策时的犹豫度,通过直觉模糊交叉熵距离度量直觉模糊集的距离或差异程度;构建艰险山区铁路方案比选指标体系,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条件及环境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意义4个评价指标层;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思想,考虑评价指标层在权重完全未知和部分未知两种情况下的决策方法。通过案例分析,验证该决策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指导艰险山区铁路选线方案决策。  相似文献   

2.
困难山区铁路工程布局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铁路建设是一项百年工程,尤其是桥隧比重大的山区铁路,各类工程所遇到的地质问题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对困难山区铁路工程布局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一条铁路线的桥梁、隧道、路基工程布局设计进行总结,以指导选线和工程处理,力求系统设计最优.研究结论:为了能使困难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工程布局设计要纠正"重桥隧、轻路基"的思想,避免出现南昆线、内昆线中桥隧工程布局"偏紧、偏少"的现象,减少"假路基",对可能出现工程病害的高填、深挖及重大不良地质地段,应经桥隧与路基方案综合比选后,考虑经济合理、技术稳妥及安全等因素择优选用,从而降低施工运营风险.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艰险山区铁路明显增多。针对某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需求,研究采用多光谱遥感、热红外遥感、雷达遥感、高分辨率遥感和三维遥感相结合的综合判释方法,开展沿线断层、高地温、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岩屑坡、冰川融蚀等地质问题的解译工作。研究结论:(1)利用多光谱遥感、雷达遥感相结合的方法,解译沿线断层500余条,基本查明了构造分布特征;利用高分三维遥感技术,解译各类不良地质150余处,为重要工点方案比选提供了参考;(2)分析了该线断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以及冰川融蚀、岩屑坡等冰缘地貌的遥感解译标志特征,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开展的遥感工作内容;(3)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及设计选线。  相似文献   

4.
随着铁路工程建设不断发展,山区铁路进入新一轮建设高潮。山区铁路地形地质复杂,枢纽范围环境敏感性强,受控因素多,因此,线路进入枢纽范围后,常采用不同速度目标值予以克服,故出现同一条线路多隧道断面的情况。如何安全合理通过不同断面隧道运架箱梁,成为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中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结合某山区客运专线铁路工程,以GY枢纽多断面隧道群箱梁运架方案为例,在现有的施工技术手段基础上,从工程设计方案现状入手,着重技术经济层面,探讨科学合理的箱梁运输与架设方案,以此为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工程建设条件差,高速铁路线型标准高,适应地形及绕避不良地质的灵活性差。对于长达数百至上千公里的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带状工程,众多的地质灾害绕无可绕、避无可避时,只能避大就小,海量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风险可控的线路和工程方案。高效识别“长线路、宽廊道”范围地质灾害,量化百年服役期铁路工程安全风险,科学确定“宏观走向”“空间线位”“工程设置”等多层次风险调控举措,实现以“减灾”为核心的方案群多目标智能优化,是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成功修建与安全运营的关键。本文简介了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减灾选线设计成套技术,该技术以“一套减灾选线理论与方法”+“三大减灾选线支撑技术”为核心,成功突破了复杂艰险山区修建高速铁路的技术瓶颈,支撑了6300 km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的工程建设,指导了1.3万km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并被其他陆地交通项目借鉴利用,在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从设计源头减少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铁路绿色发展优势,开展山区铁路工程节能研究,识别山区铁路工程节能设计关键要素非常重要。首先,分析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梳理山区铁路线路、桥梁、隧道等重点工程的节能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取山区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要素和能源消耗要素,并根据各要素属性特点,明确其量化指标,建立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要素及指标体系。其次,结合CRITIC-熵权法与C-OWA算子法构建“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双层复杂网络模型,依次确定各要素节点重要度、节点间影响强度和节点综合重要度,用以识别山区铁路工程节能设计关键要素。最后,以某山区重大铁路工程某标段为例,验证方法模型并识别出该标段影响施工阶段的节能设计关键要素为:隧道作业设备选型、隧道出渣控制、隧道通风方式选择;影响运营阶段的节能设计关键要素为:曲线半径设置、线路纵坡设置、线路坡度设置、节能坡设置、客站供热设计、客站体形设计。经验证,构建的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要素及指标体系符合山区铁路工程特点,“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复杂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识别出的节能设计关键要素及其优化建议可为山区...  相似文献   

7.
高原山区铁路施工便道的设计和施工相比平原地区更为复杂,本文根据高原山区铁路施工便道建设经验,结合现场调研情况,总结高原山区铁路施工便道的特点,探讨平纵横断面及选线设计原则,阐述便道施工、维护及生态恢复等建设要点,为类似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建高铁引入既有铁路枢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对既有铁路枢纽的运营产生一定影响,本着"铁路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铁路运营,铁路运营为铁路建设创造适时便利的施工条件"这一互惠互利共赢原则,应采取过渡工程方案和运输调整措施减少铁路建设过程中对既有铁路枢纽运营的影响,同时为铁路工程的安全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京张高铁引入北京枢纽过渡工程方案为例,为类似高铁建设引入既有铁路枢纽过渡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完善新时期铁路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是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和加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有效实施铁路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工期、投资和环境控制,全面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理论,结合铁路建设的形势和特点,牢固树立前瞻意识,掌握科学预测方法。铁路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有利于铁路建设新理念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和建设管理中的贯彻落实;有利于铁路建设项目、重大方案、关键技术的总体决策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建设项目决策科学、方案合理、技术经济、勘察准确、设计优秀和工程优质。  相似文献   

10.
某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该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导致铁路测量控制点的空间位置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为了动态把握基准点空间位置,满足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对高精度空间基准的需要,中铁一院在上述区段建设完成了7座北斗基准站及其配套的多用途位置服务平台.本平台是国内在高海拔、大高差环境下进行高精度NRT...  相似文献   

11.
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设计创新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我国已成为高速铁路设计、建造及运营技术的世界强国。艰险山区高速铁路设计、建设及运营时间相对较短,技术难度大,仍需要从设计源头开始进行攻坚克难,创新提升技术。结合西成高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克服复杂地形,满足环保及安全等需要,对项目设计创新进行综述,提出创新的体会,为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要求;研发更先进、更可靠、更绿色的高铁技术奠定基础,为类似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冉理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1):32-40,59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全长1142k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跨越高原多年冻土地段里程最长的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环境保护要求高,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文章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特点及主要工程问题,科技攻关工作与采取的措施,所取得的主要阶段性成就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更好解决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这一难题,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原铁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研究结论:文章经过系统分析和研究,查清了线路通过地区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含冰量和不良冻土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攻克冻土难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工作保证。对路基工程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治理原则和具体工程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中尼跨境铁路是首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铁路,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直接碰撞、拼合的作用带内,其地形、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极其复杂,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难度及风险极大的铁路工程。通过分析总结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提出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表明:中尼跨境铁路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呈典型的"六极四高"特征,存在极高地应力下的软岩大变形、硬岩岩爆问题,深大活动断裂的工程地质效应问题,高烈度地震问题,高地温热害问题,边坡稳定性问题,泥石流水毁问题及其他工程地质问题。建议采用"科学研究作先导,先进勘察技术为手段,常规调查与勘探是基础"的勘察设计理念,针对性开展中尼跨境铁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布规律、对铁路工程影响、综合选线技术、工程措施等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乐业大石围天坑悬挑观景平台施工为例,重点介绍了在山地特殊环境下主体钢结构(长80 m,最大宽13 m,最大悬挑长度34 m)的施工技术。针对施工场地狭促、运输条件差、钢桁架构件重量分布不均、悬挑结构安装线性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通过采用三段塔吊接力运输、对钢结构深化设计、优化框架结构安装、采用桅杆安装、拉索调整的方法进行悬挑桁架安装,成功解决了山地钢桁架悬挑观景平台施工技术相关难题,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丰富了施工经验,对建造类似工程具有较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结合相关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高速铁路高墩大跨桥梁跨径范围和选型原则,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桥梁设计和减隔震技术,提出了峡谷风环境下高速铁路行车安全保障技术。同时,对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常见的高陡边坡防护、危岩落石防护以及泥石流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解决方法,为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回顾了“十五”特别是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以来中国铁路工程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铁路工程科技发展需求、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技术,提出为实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工程科技发展需要围绕客运专线、既有线提速、重载铁路等重点和难点系统开展科技攻关及科研试验,实施科技发展目标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7.
章玉伟  唐勇 《中国铁路》2021,(3):101-105
都江堰—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工程是我国首个山地轨道交通项目,工程串联都江堰·青城山及西部高山河谷旅游度假区、映秀、卧龙、四姑娘山等著名景点,是推进旅游+交通+扶贫的创新模式。系统制式选择是工程建设难点,结合不同系统制式技术特点,对工程系统制式关键技术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山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和可靠性的方法,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针对铁路外部环境隐患治理难点,调研安全隐患管控现状,从"人防"、"技防"、"物防"建设入手,探索隐患监控手段,研究有效管控措施,规范完善整治流程。通过综合利用卫星遥感、车载实景拍摄、无人机、及移动信息采集等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建立适用于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隐患的开放式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对隐患问题的可视化、标签化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外部环境安全隐患。通过数据建模分析、预警预测等方法量化风险点位,解决隐患巡查手段单一、工作量大及覆盖面不全等问题,提升铁路外部环境管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了整体环境整治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9.
复杂山区铁路设计阶段施工工期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杂山区铁路施工工期的确定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影响复杂山区铁路施工工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复杂山区铁路施工工期的确定方法。首先制定目标工期,然后对目标工期方案的各桥隧工点施工工期是否满足铺轨架梁工期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再根据评价结果对目标工期进行优化调整,选择经济比选较优且实施难度较小的工期方案作为项目的施工工期。最后,以宜万铁路施工工期确定为例,对该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