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牵弓供电制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求定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2):42--45,48
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有关牵引供电制式选择的意义、原则进行了阐述;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制式的种类和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牵引供电制式受各种相关因素影响与制约的程度和状况,提出结合各种主导相关因素进行牵引供电制式的适应性和线网协调性评价的基本思路,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前期咨询工作中因地制宜选择牵引供电制式的方法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具有复杂网络的特性,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研究了常规道路公交线网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特性的影响.通过应用复杂网络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对此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常规道路公交线网可以用来弥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存在的先天不足(比如投资大、密度低等).以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对比分析了其作为一个独立网络系统和在常规道路公交大背景环境下的关联网络系统所呈现出的不同网络特性.研究表明,常规道路公交线网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平均最短路径、网络效率、网络费用等网络特性有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智能运维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对设备运行管理、在线状态监测、远程故障诊断以及数据分析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融合多种运维平台、智能控制技术和现代大数据分析的供电设备智能运维系统.该系统集设备状态实时感知预警、设备全寿命管理、生产业务管控流程、专家分析为一体.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生产的管理需求,强化了对以设备设施为管理核心的生产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优化,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和相关资源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设计了能量储存装置与辅助电源对用电器供电的切换系统.以实验室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供电控制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供电控制器的设计过程,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较好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压网络的潮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压网络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高压变电系统(主变电所或电源开闭所)与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连接的唯一环节。经济合理地选择、配置中压网络,有利于优化系统供电方案,因而有必要选择一种科学而实用的计算方法,对中压网络进行潮流分析。为此,将电力系统潮流理论引入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网络设计中,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陈德胜 《都市快轨交通》2010,23(3):102--105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中压供电双环网络的接线形式,从满足保护选择性的角度入手,区分不同的中压供电网络故障类型,对几种保护设置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满足中压供电网络保护选择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中压环网供电保护的各种方案,包含过流时间级差方案、硬线闭锁方案、近区速动方案、动态加速方案、GOOSE(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网络方案、电流选跳方案及线路母线全差动方案等。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可靠性、选择性、经济性和复杂性等性能。其比较结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后续工程供电保护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中压网络电压等级应用情况及供电能力的分析,结合国内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的中压网络电压等级现状,提出选择电压等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网络、体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建设模式的不同,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就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网络"和"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诠释.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式、网络化、体系化等三种建设模式解读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体系化建设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低压配电广泛采用交流配电系统。随着直流用电设备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大量应用,采用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将成为趋势。但是,中外均缺乏城市轨道交通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的工程案例和设计标准。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低压直流配电的电压等级选取、配电系统结构、接地类型和电气保护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供电距离时,DC 750(±375)V供电网络的供电能力约为AC 380V的4倍。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用电负荷特点,低压直流供电系统主母线电压等级采用DC 750(±375)V、DC 220V(±110)V两级,主接线结构采用双极三线制,城市轨道交通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应采用IT接地型式。  相似文献   

11.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截至2019年底,全球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520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里程超过28?198 km,其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各占55%、5%和40%;2018年,全球地铁和轻轨累计运送乘客超681.29亿人次,平均负荷强度1.15万人次/(d·km)。2019年我国40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730.27 km,其中城轨交通客流超过210.7亿人次。我国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居全球第一,不过有轨电车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对国外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经验与规律进行重点介绍,以期对中国发展有轨电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LTE-M技术日趋成熟,其应用也更加广泛。本文介绍了LTE-M技术在石家庄地铁2号线的应用情况,探讨LTE-M平台在地铁车-地无线通信中承载信号业务的方案,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分类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截至2020年底,全球有77个国家和地区的538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里程超过33 346km,其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各占53%、5%和42%。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累计有45座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7 978.19km。2019年,全球地铁和轻轨累计运送乘客超707亿人次,平均负荷强度1.03万人次/(d·km),其中中国(含港澳台)城轨交通客流超过264亿人次。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稳步发展,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继续居全球第一,以有轨电车为代表的多制式轨道交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国内外的有轨电车发展经验进行介绍,以期助力中国有轨电车行业的发展与交通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结合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设计成果及工程实践,从城市轨道交通牵引授流制式在节约能源、节省资源和减少碳排放等方面的优势进行阐述,充分证明直流1500V钢铝复合接触轨授流方式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加强和深化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基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从"地铁经营+物业发展"盈利模式的内涵、形成过程、实施效果、深化研究和展望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盈利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过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盈利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夯实企业自我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直线电机地铁系统技术经济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简要介绍直线电机地铁系统的原理及应用,从建设、运营及社会经济效益3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将该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能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比较,认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特性,推荐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体系及其存在的不足,总结了我国香港地铁和新加坡公交的运营服务考核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相关指标及城市轨道交通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考核标准,提出了与运营补贴挂钩的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及考核标准,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或PPP项目公司考核提供抓手,敦促企业在保障运营安全的同时不断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运作模式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控制中心(operation control center,OCC)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指挥中枢机构,论述它在行车组织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天津地铁OCC运作的具体情况,探讨城市轨道交通OCC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ATS系统与主控接口的牵引供电功能,并着重以广州地铁3号线为现有条件,重点阐述了牵引供电功能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及故障处理。  相似文献   

20.
客观评价客流交通状态对于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定义城轨运营客流交通状态的基础上,以乘客流的均衡程度和顺畅程度为准则,构建了客流交通状态的三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某城市地铁1号线运营实际客流数据,计算各评价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法对客流交通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验证了城轨运营客流交通状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