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HXD1型电力机车在实际运用出现的一些自动降弓、升弓不保持的故障现象,分析受电弓快排阀和压力开关的工作原理来找到受电弓故障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HXD1型电力机车在实际运用出现的一些自动降弓、升弓不保持的故障现象,分析受电弓快排阀和压力开关的工作原理来找到受电弓故障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HX_D3型电力机车自动降弓故障频发的问题,对受电弓升弓、降弓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导致自动降弓的原因为自动降弓电子控制箱、升弓电磁阀及受电弓滑板发生故障,并针对具体原因制定了改进措施,实际运用表明改进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4.
动车组高速受电弓在运行中出现的碳滑板磨耗异常问题会导致碳滑板频繁更换,缩短受电弓使用寿命,甚至威胁行车安全。分析通过添加可自动调节受电弓压力的主动控制系统和使用新型碳滑板材料等技术对策,可有效降低高速受电弓碳滑板磨耗,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减少自动降弓等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地铁6号线斯特曼单臂受电弓为例,介绍其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故障现象、电路及气路控制原理深入分析其自运营以来发生的自动降弓装置(ADD)保护功能失效、ADD断开高速断路器和无法正常降弓等故障,提出对应整改措施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良好,未再发生相关故障,从而降低受电弓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6.
空气动力作用对高速受电弓受流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出发,分析高速弓网受流稳定性。利用三维建模软件UG,建立了高速受电弓的几何模型,将受电弓的几何模型导入流体力学计算软件STAR-CCM+,采用紊流模型对受电弓在开放空间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了高速350km/h下风阻对弓网之间抬升力、受电弓弓头和杆件的影响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高速受电弓参数和受流性能提供了仿真手段和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简述动车组受电弓运用现状,分析动车组受电弓自动降弓故障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磁流体动力学(MHD)理论为基础,对Fluent流体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配合动态网格技术,建立弓网电弧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受电弓降弓过程中电弧温度场和气流场分布,同时计算分析在不同降弓速度下弧柱电压随间隙的变化规律,并且利用弓网电弧模拟试验平台测试降弓过程电弧电压随间隙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受电弓降弓过程中,弧柱伸长,受电弓与接触网附近发生气流运动,弓网间隙间逐渐形成2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漩涡,电弧在气流的作用下发生热收缩效应。降弓速度越大,电弧电压随间隙的变化率越大。通过对比分析得知仿真结果符合试验结果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为成都地铁1号线车辆专门研制的受电弓的技术参数、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特点。该型地铁车辆受电弓采用多项先进技术,能够输出压力信号,配备自动降弓保护装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因降雪而引发受电弓降弓不良时,检修员要在车顶实施除雪作业,确认受电弓降弓动作无问题才能开行列车。而除雪作业耗费时间,对列车正点运行有很大的影响。从分析现状、调查入手,对受电弓各构成零件进行间隙测定,并进行积雪模拟试验,查明了降弓不良的原因。通过改进钩爪装置的结构,提高受电弓折叠高度和加大各零件的间隙,减少了受电弓降弓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技术,借助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受电弓—接触网耦合仿真试验平台。通过仿真试验平台对受电弓模态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受电弓参数对弓网动态特性的影响。系统研究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目的在于优化其结构及悬挂参数,以改善弓网受流特性,设计最佳性能的受电弓。  相似文献   

12.
基于CIT400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结构和牵引特性,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预测电流控制下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牵引传动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列车在牵引和制动工况下受电弓短时断电及网压波动时的运行特性,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建立的仿真模型能正确反映列车的运行特性,能够满足列车实际运行的动静态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动车组受电弓检修时操作不规范导致事故发生的问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Unity3D,设计并开发了高速动车组受电弓检修事故虚拟演示系统。通过3Ds Max进行建模,结合实际的检修事故案例,进行Unity3D场景搭建,利用Unity3D提供的碰撞检测功能监测检修行为。本系统与传统教学培训相比,减少了枯燥性,增强了沉浸感,满足受电弓检修人员的知识培训、模拟训练等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高速动车组受电弓区域的外装结构及内装材料进行研究,采用实验法测试新结构及新材料加入前后受电弓区域隔声特性的变化,并对新结构及新材料加入前后的隔声特性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受电弓平顶基础结构施加隔声罩、轻质吸音棉和超薄吸音板,能够在全频段内有效改善受电弓平顶结构的隔声水平。该结论可为动车组受电弓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接触网四跨锚段关节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铁路接触网锚段关节处于两支接触悬挂的过渡段区域,属于接触网的薄弱环节,当受电弓高速通过该区域,引起弓网振动较其他区域严重。针对某条高铁4跨锚段关节存在中心柱定位器磨定位支座、转换柱定位点抬升较大、两支悬挂交叉点不等高等问题,提出结构优化方案。首先调整接触网平面布置,形成3种调整方案,再利用弓网仿真手段,建立4种4跨锚段关节的弓网仿真模型,比较弓网动态性能参数,得到的结论有:双弓运行建议采用方案2的接触网布置方式,4跨锚段关节定位点最大抬升出现在转换柱ZJ2上,中心柱定位点的抬升衰减较其他定位点慢,调整方案的弓网动态性能较原设计方案优。  相似文献   

16.
气动力作用对弓网受流影响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弓网受流与气动力学的关系,在分析受电弓气动力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线路运行试验和风洞试验数据研究气动力作用对弓网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高速运行时,受电弓结构特性和运行方向对气动力有影响,调整受电弓气动力特性能有效改善弓网受流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速列车弓网电弧产生的机理,结合受电弓和接触网间的离线时间、材料缺陷、电腐蚀等问题,解析了弓网电弧与高速列车安全的关联机制。依据电弧理论的动态模型算法,推导了Cassie模型和Mayr模型的理论公式,并论述了这两种模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提出了高速列车弓网电弧方面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电弧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满足200 km/h山区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的弓网受流质量要求. 研究方法:以遂渝铁路在导线最低高度6 330 mm条件下运行的情况为例,对不同区段的悬挂方式及其接触网零部件的设计使用及材质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说明了接触网零部件采用高强度和韧性好的材料,并从结构上具有质量轻、耐振动的特点在高速铁路运行中的重要性. 研究结论:根据综合试验情况及数据,对试验情况进行了分析,弓网接触力数值主要分布在现行规定的40~200 N之间.试验说明了新型零件能满足接触网弓网受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高速列车关键力学问题的研究中,坡度和曲线线路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为此,采用有限元技术和多体动力学理论,搭建了全空间范围内的车弓网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定坡度、竖曲线和平曲线区段的弓网受流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线在坡度变化率为零时,线路对弓网动态响应影响并不明显;坡度变化率为正时,线路会使弓网机械磨耗降低,受流稳定性也会降低,但弓网电气损耗增加;而坡度变化率为负时影响正好相反;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越小,弓网受流稳定性越差,仿真时不可忽略,且应在平曲线和竖曲线区段的线路设计、施工、区间限速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代有轨电车实际运行工况(包括:柔性网段、站台刚性网段、公共道口及无电区间)交替出现,司机频繁操作升全弓、升半弓及降弓功能,极易发生误操作和刮弓事件。提出了一种基于TCMS系统控制的有轨电车自动升降弓控制策略,结合地面信号系统现有信标数据,实现了列车在不同工况下自动、精准的升、降弓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