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黄伟  金鼎昌 《铁道学报》1998,20(A04):44-49
应用机车径向转向架等效模型分析了振型与等效刚度的对应关系,以便能够直观、迅速且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其系统稳定性问题。然后利用该等效模型分析机车径向转向架的内在机理和根本特性,揭示其与传统机车车辆转向架的根本区别及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并提出改善的根本方法。最后分析了参数对机车径向转向架各振型稳定性的影响,以便揭示参数影响的本质规律并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2.
孙翔 《铁道学报》1995,17(2):25-32
根据对机车径向架转向架的基本要求,从导向机理,牵引与导合功能的关系,轮对耦合方式,轮对相对于构架的位置,机构活动度,关节参数的重要性,等效模型及其施工方式,结构复杂程度等方面,分析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特点,指出了与车辆径向转向架的区别,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为确保机车径向转向架的试制成功,必须加强机理研究,注重分析计算,精心设计结构,并重视各种试验。  相似文献   

3.
机车径向转向架的弯曲,剪切及牵引刚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翔 《铁道学报》1995,17(1):21-28
本文提出了机车转向架的三个等效刚度(即弯曲刚度Kb,剪切强度K及牵引刚度K1)的概念,并分别对常规机车转向架及机车径向转向架导出了这三个刚度的表达式,建立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简化等效模型。经分析得出,常规转出加的这三刚度有强烈的相关性,而机车径向转向架的三个刚度则有可能相互独立,设计得当时可实现曲线通过、横向稳定性及动轮驱动系统粘滑振动稳定性三方面性能的良好协调,使机车径向架向架的应用范围及其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牵引与导向在机车径向转向架上的协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机车转向架的功能出发,分析机车转向架的牵引与导向问题,提出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设计原则。文中指出,通过正确的结构设计及参数选择,可以解决常规机车转向架所元法解决的问题,实现机车径向转向架牵引与导向功能的良好协调。  相似文献   

5.
机车径向转向架的机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机车转向架必须承担牵引任务这一基本点出发,分析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结构特点.并从机构活动度的角度,阐述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不同结构形式,研究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运动关系及机构受力情况.文中还对机车径向转向架轴箱定位装置的形式及其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两种典型副构架径向转向架径向机构的不同点,通过分析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交叉杆水平面内的受力情况,建立转向架等效模型,解方程组得到其等效剪切刚度关于交叉杆横向安装跨距的函数表达式,分析出交叉杆几何参数对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IMPACK仿真模型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铁道部提出的牵引 5 0 0 0t ,12 0km/h提速货运机车的要求 ,采用径向转向架技术和交流传动技术 ,不仅能显著改善机车的动力学、牵引和曲线通过性能还能大幅度降低机车的维修成本 ,提高可靠性。通过对比计算分析得出了径向转向架与非径向转向架在结构、动力学、牵引、曲线通过性能方面的差异 ,并且分别简要介绍了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两种径向转向架的结构布置和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铁道部提出的牵引5000t、120km/h重载提速货运机车的要求,采用径向转向架技术和交流传动技术,不仅能显著改善机车的动力学和牵引性能,还能大幅度降低机车的维修成本,提高机车可靠性。本文通过对比计算分析得出了径向转向架与非径向转向架在结构、动力学和牵引性能方面的差异,并且介绍了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两种径向转向架的结构布置和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低磨耗高速客车径向转向架的结构,分析了拉压杆式径向机构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拉压杆式径向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SIMPACK仿真程序分析计算了低磨耗高速客车径向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性能,研究了径向机构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6轴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研究与橡胶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6轴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研制刚刚开始,与传统转向架相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设计上均要求在观念上有所突破,存在一定的难度。文中分析了传统转向架的局限性及研制径向转向架的目的,分析了径向转向架的机理以及设计原则,特别分析了径向转向架轮对剪切刚度及其对设计的指导意义。在径向转向架的设计中,普遍采用了橡胶元件,这些橡胶元件的性能对径向转向架的功能有很大影响,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DF8B型机车径向转向架径向调节结构的选型,基本设计结构,试制,装车和试验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区小半径米轨线路的特点,对3B0机车和装有径向转向架的2C0机车两种6轴机车的转向架方案进行动力学计算分析比较,得到了两种机车均符合80km/h运行速度要求和从实际出发选用径向转向架2C0机车更为有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曲线工况下转向架径向机构的受力情况。首先根据DF8B内燃机车径向转向架的力学简化模型,推导出曲线工况下耦合连杆的受力公式,然后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DF8B内燃机车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对理论公式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运行线路的曲线半径、外轨超高、机车运行速度、轨道不平顺、机车车轮轮径以及转向架结构参数对耦合连杆载荷的影响。结果显示,机车运行速度每增加20 km/h,连杆载荷大约增加25~30 k N,连杆偏距分别增大10%、20%时,连杆载荷分别减小8.8%和16.5%。  相似文献   

14.
径向转向架机理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善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是研究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一直追求的目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客货车径向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并阐述了迫导向、自导向径向转向导向机理及其基本结构。建立了迫导向转向架、自导向转向架和一系柔性定位转向架的统一横向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一系柔性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的直线稳定性,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径向转向架是降低曲线上轮轨磨耗和提高直线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适合运用在摆式列车及曲线较多的既有线提速客车上。  相似文献   

15.
在HXD1C型交流传动机车转向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径向转向架。文章阐述了这种三轴电力机车径向转向架的技术参数、结构特点、动力学分析与计算,指出该径向转向架相对于HXD1C型机车的转向架在结构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1991年,美国GM公司的EMD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同研制了新一代的采用三相交流驱动技术和径向转向架的SD60MAC型内燃机车。本文简要报道了该型机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及HTCR径向转向架的结构特点,开发研究过程以及设计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7.
装用径向转向架内燃机车牵引计算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欣  唐松柏 《铁道机车车辆》2004,24(2):44-46,66
通过对装用径向转向架内燃机车曲线粘着性能试验结果的分析 ,并结合柳州铁路局DF4D、DF7D重联牵引运行试验和黔桂线金麻段具体的线路情况 ,通过理论分析与牵引计算 ,表明采用径向转向架机车将能改善机车的曲线粘着性能 ,提高该线路的牵引质量  相似文献   

18.
摆式动车组横向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摆式列车运行时车体发生倾摆的特征,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2M2T的摆式动车组横向动力学仿真统一模型。通过变化导向机构参数可以得到径向转向架或常规转向架的仿真模型。分析其各个刚体的受力情况,得出统一模型的动力学普遍方程式。编制摆式动车组横向动力学计算机仿真程序。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高性能机车转向架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高性能机车转向架研发理念,并提出了从结构设计、参数优化、动力学性能预测三方面开发高性能机车转向架的具体措施。以200 km/h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转向架的研发为例,介绍了高性能机车转向架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情况及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减振器安装刚度对径向转向架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通过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一种2C0径向转向架机车模型,在该模型中,分别考虑了一系抗摇头减振器、二系横向减振器和二系抗蛇行减振器的端部安装刚度对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其中主要分析了上述3种减振器的端部安装刚度对机车横向平稳性、抗蛇行运动稳定性和机车的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