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通过调查上海轨交10号线二期工程地下区间范围内沿线的水体情况,结合现行国家规范,从区间隧道蓄水能力及确保隧道安全的角度,探讨了轨交区间设置防淹门的依据,以及在不设防淹门的情况下应采取的预防性措施;提出了河道改造方案,并对河底硬化范围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2.
轨交长期运营下所产生的土壤热堆积效应将会对地下区间产生严重的影响。为研究其温度变化规律,对上海轨交1号线某区间隧道断面的热环境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列车运行因素对测试断面全天空气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律。建议应对轨交区间环境进行持续监测,为今后研究热环境变化趋势建立数据储备,并尽快开展此类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轨交区间隧道中隔墙采用预制与现浇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国内尚属首例。以上海轨交16号线南段工程为实例,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在小空间范围内进行拼装中隔墙、临时支撑的安装及浇筑等工艺,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结合上海轨交网络化规划的实例分析,提出轨交进入网络化时代,应创新规划设计理念,适度超前规划,构建集约化、多层次的轨交体系,并加强与城市规划互动和用地控制。倡导以车站为核心的轨交综合体,实现网络化发展阶段车站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设计。概括总结了以上海为代表的软土地区轨交工程修建技术、枢纽工程的修建方法和对城市环境的保护技术及措施,对轨交工程修建新技术提出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轨交车站基坑施工对临近运营轨交结构的保护为工程背景,从新建车站与既有运营高架区间的相对关系以及场地地质水文情况着手,通过对新建车站基坑开挖过程中各施工工况与既有运营区间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详细阐述了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采取的加强保护措施,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海轨交已建立了较完善的隧道检修工作制度,涵盖对运营隧道进行监测、监护、检查和维修。通过监测,发现软土隧道存在不均匀沉降病害。在缺少国内外成熟经验的情况下,上海轨交协力进行疑难技术攻关,探索微扰动双液注浆治理方法,取得创新性成果。微扰动双液注浆现已成为上海轨交隧道沉降治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轨交、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相关的防排水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在治理隧道和城市轨交区间隧道沉降、渗漏等病害方面,相继有一批新材料和新工艺问世,为国内防排水领域的技术创新作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湖南省白银新材料有限公司,凭其技术创新、产  相似文献   

8.
地下墙是软土层轨交地下车站常用的围护结构,上海轨交地下车站一般采用叠合结构。通过对地下墙接缝渗漏、夹泥露筋、内倾占内衬等影响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求地下车站地下墙的防水质量和结构耐久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和分析了关于轨交车站行人设施通过能力研究的意义及现状,通过对上海部分轨交车站内近千万人次实际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来获得主要行人设施的通过能力,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以及规范的数值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轨交区间隧道结构钢圈加固施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部分城市轨交区间隧道出现受损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对受损隧道结构采用钢圈加固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及相关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轨交客流的迅速增长给车站的日常运营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车站往往通过设置站外限流栏杆来保障运营安全,但对于栏杆对应急疏散能力的影响程度则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上海轨交运营网络为研究背景,在对站外限流栏杆设置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各类型站外限流栏杆在突发情况下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和优化轨交车站栏杆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上海某轨交建设工程实例,采用地层位移法,运用叠加原理和增量法,对紧贴既有轨交车站(地下连续墙共用)的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卸载作用下,既有车站结构的内力变化和变形趋势,对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提出了合理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从轨交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明挖区间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介绍了明挖区间地下空间开发与两端车站、周边市政及商业设施的衔接情况,对明挖区间后期装修和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着重研究了常规大客流情况下的轨交车站管理方法和措施。车站大客流管理方法主要从掌握车站大客流总体情况、做好大客流管理预案以及提高车站人员对大客流的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而车站大客流管理措施主要是整理和总结了国内外轨交在车站大客流管理方面的一些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15.
轨交地下车站普遍采用双跨或三跨的箱型结构形式,车站内部空间封闭且立柱较多。如何打造站台和站厅的空间通透感、提高乘客舒适度是工程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在上海轨交17号线某地下车站设计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顶、中板打开的隐柱式大中庭地下车站方案,从结构三维静力、抗震及施工工序3方面对该方案的结构关键点进行了论证研究,并通过顶板起拱的设计方案解决了站厅层20 m大跨结构受力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上海轨交车站运营管理需求,提出了车站集成操作平台(SIOP)的设计理念。通过车站集成关键技术、系统设计、工艺布置与操作流程等技术研究,形成一系列车站集成标准化的创新设计,达到车站工程集成实施显著加快、运营维护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安全可靠与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海轨交既有线路地下车站活塞风井系统的课题研究,采用了现场实测、SES和CFD等3种研究方法,探求活塞风井换气效率与风井设置、车况的内在规律。现场实测为数值模拟提供重要的边界条件和有效验证;SES作为专业的轨交环控模拟软件,方便工况设置与调节;CFD侧重于活塞风井系统三维方向上速度、压力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盾构施工中遭遇障碍物(如桩基、围护结构等)的情况。结合上海轨交13号线武宁路站—长寿路站区间隧道工程,介绍和分析了盾构工作井内通过单侧长距离水平冻结后采用矿山法进行暗挖清障的方法。该方法在清障期间不影响地面环境且不影响本体结构的正常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建设时间的差异,上海轨交线路及车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EMCS)采用的设备品牌和平台均有所不同,各条线路均未能实现统一的操作流程和界面,造成EMCS的状况和水平参差不齐。EMCS一般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进行现场设备的监控,其界面组态和操作流程都与PLC相关。车站设备PLC控制的标准化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轨交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轨交高架车站建筑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深圳轨交5号线高架段的建筑设计,对高架段的景观处理作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对如何解决高架车站的防风防雨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出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的要点以及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