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轨道交通4号线盾构隧道从正在运营中的2号线隧道下方垂直距离1.03m处呈小角度小转弯半径通过,穿越是在没有进行地基加固的条件下完成的,对2号线安全运行威胁很大。穿越前,我们对工程施工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并预估盾构推进对2号线隧道可能带来的影响,制订了科学严密的信息化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严格按照“分步慢速推进,均匀小步转弯,保持稳定压力,适时适量注浆,少量低压地基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组织施工。在保障2号线运营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地完成了盾构穿越施工。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铁6号线海珠广场站共有3条隧道穿越地铁2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非常小,施工难度极大。文章结合海珠广场站暗挖隧道与既有2号线的位置关系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总体施工原则及总体施工方案;详细介绍了左线站台隧道下穿既有2号线和西端左、右线区间隧道下穿既有2号线的施工技术和监测技术。暗挖隧道施工安全顺利穿越了既有2号线,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及地铁2号线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3.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10号线区间隧道以及仙霞西路道路隧道3项盾构隧道工程同时在虹桥机场飞行区实施下穿施工建设。其中10号线从运营中的机场跑道下方穿过,为国内首例在不停航条件下,在跑道下进行施工的盾构法隧道。通过精心设计、施工和监测,3条隧道穿越引起的地表沉降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未对机场跑道及其他飞行区设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铁2号线杨高路-东方路区间隧道为整个地铁2号线工程中先行施工的区间隧道。在实际施工中,采取均衡施工的目标管理制度,日平均推进速度达到8m,另外,盾构成功地穿越了施工难度极大的上游引水箱涵 及管线密布的杨高路、东辉职校和临时运迁房等。  相似文献   

5.
盾构超近距离穿越地铁运营隧道的保护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上海地铁2号线隧道与地铁1号线隧道交叉段地层移动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盾构超近距离穿越地铁运营隧道的一些保护技术措施,包括盾构施工参数的优化匹配技术,信息化施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上海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的建设施工,较全面地分析了隧道盾构施工中的若干技术难题,包括盾构近距离穿越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区间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盾构浅覆土进出洞等,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连续介质有限元,分析轨道交通8号线在人民广场上穿2号线时,盾构施工对2号线区间隧道变形的影响。模拟了盾构施工中不同地层应力释放率下,2号线区间隧道的变形,对覆土厚度、土体强度、结构刚度等因素对区间隧道变形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盾构理论依据,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沪南路-白杨路区间隧道监测实际,对双线盾构下穿越已运营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盾构隧道下穿越施工引起土体移动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地裂缝活动的监测数据资料,分析了西安地铁三号线沿线地裂缝活动特征。基于各条地裂缝与地铁三号线斜交的夹角θ、地裂缝倾角β以及各条地裂缝最大垂直位错量H,计算确定了地铁三号线穿越各条地裂缝地段的结构设计预留位移量,包括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轴向位移。同时,通过地裂缝影响带宽度和隧道与地裂缝的夹角θ,获取了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纵向设防长度。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地铁三号线及未来其他线路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月27日,由中铁一局集团天津地铁2号线17标项目承建施工的2号线东南角至建国道站区间右线隧道安全贯通。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7月25日,郑万高铁最后一座万米长隧——巴东隧道顺利贯通,为2022年全线开通运营奠定了基础。巴东隧道是郑万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中铁五局承建。隧道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境内,全长13 248 m,设进口及1号、2号、3号三个横洞。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穿越滑坡体、断层、岩堆、煤线及石膏地层,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属高风险软弱围岩隧道。  相似文献   

12.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第三标段拦江路站—钟家村站区间隧道与轨道交通6号线区间隧道钟家村站南端头井2处叠交进洞。详细介绍了隧道叠交进洞的施工技术,采取对重叠段土体注浆加固、同步注浆加固、隧道内设支撑加强等措施,保证了上下盾构顺利进洞。其做法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地铁运营隧道上方深基坑开挖卸载施工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淮海路车站的北风井基坑工程位于运营中的1号线区间隧道上方,基坑挖土深度9.1m,隧道上方因土体开挖引起的卸载达16t。根据计算分析,若不采取特殊设计施工措施,工程施工引起的地铁隧道变形将不能满足地铁安全正常运行。地铁运营单位、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改进设计和施工方法,对施工全过程跟踪监控,克服诸多困难,在工程进展顺利的同时保障了地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宝兰二线新碱水沟隧道的设计为例,借助三维动态模拟分析,探讨了在软岩中小线间距及偏压条件下,增建二线隧道的可行性及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既有隧道的稳定和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丹东至本溪高速公路张家隧道从304国道下穿越,其中右线隧道进口段较大区域为早期修建该国道时的弃碴形成的堆积层.文章详细介绍了综合处理堆积层、成功穿越该地段的施工措施抗滑钢管桩、坡面钢管注浆加固、超前及系统自进式锚杆,并对此地段的衬砌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所取得的经验可供类似情况下的隧道设计与施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省道阿同公路隆务峡2号隧道是一座地质条件较差的隧道,通过具体施工实践,对隆务峡2号隧道实行了“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富水砂层地铁隧道在动荷载作用下施工和运营阶段共同作用的安全问题,以南京地铁5号线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为例,建立交叠隧道数值模型,分别对两阶段共同作用下的地铁沉降及运营期疲劳寿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1)下穿施工期间隧道沉降最大值为7.5 mm,采用洞内微扰动注浆+内张钢圈的设计方案可有效控制本阶段隧道变形;(2)5号线运营后,1号线隧底第1年沉降占比最大,约占10年期总沉降的65%,后沉降变化速率逐步收敛;(3)新建地铁5号线通过壁后注浆可大幅降低1号线长期运营沉降,确保1号线长期运营安全;(4)交叠处管片疲劳寿命最小,远离交叠区疲劳寿命越来越大,本工程整体性能满足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地铁2号线陆家嘴路站施工放样后发现延安东路北线隧道的雨水泵房未回收的围护钢板桩已侵入车站地下墙限界,造成车站围护无法封闭施工,就该结构段的特殊设计作一简要回顾与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在已营运多年,原来未考虑换乘和结构预留的1号线上体馆站新建4号线车站并与之形成“零换乘”。地面交通、地下管线、周边高楼对新车站的布置形成了层层制约;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和确保1号线的运营安全都给4号线车站的穿越施工带来了重重困难。对此,通过理性分析,分散风险,探索创新和精心设计、施工,成功地解决了4号线车站布置、周边大楼侵界处理、结构托换、原车站底板大梁加固、穿越施工等难题,最终实现了“零换乘”。五年的历程,充满了挑战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长距离越江区间隧道在工程建设中面临众多的技术难点。结合南京轨交10号线穿越长江工程,对隧道结构、防水设计、防灾系统、盾构长距离掘进施工、盾构始发接收方案等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工程实践中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