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结合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大坪山隧道振动监测,研究小净距隧道爆破对工作面前后中夹岩的影响规律,得出了爆破地震波质点振动峰值在小净距隧道中夹岩衰减公式及V-p曲线,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小净距隧道的爆破控制和现场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大武至久治公路隧道地处高海拔软弱围岩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高海拔地区软弱围岩条件下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施工采用新奥法和相应控制爆破技术,确定了合理的开挖方法,严格控制爆破装药量,开挖后喷锚支护及时跟进,确保隧道围岩的稳定;同时施工过程接受监控量测数据信息的动态指导,施工过程安全受控。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数值分析计算软件,对小净距隧道中既有隧道受邻近隧道爆破震动影响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了爆破地震波作用下,隧道周边围岩应力、位移和振动速度的分布规律,为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夹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控制的关键部位,判别中夹岩的安全性是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围岩级别、埋深情况下中夹岩的破坏模式,建立Ⅳ级围岩条件下水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力学分析模型,并确定中夹岩破裂面位置。根据中夹岩上部滑块体形状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通过边坡稳定性原理、极限平衡假设及普氏压力拱理论推导中夹岩上部滑块体的抗滑力、下滑力以及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建立起评判中夹岩安全性的安全系数法,并结合数值模拟对其进行验证。将经验证后的安全系数法应用于某实际隧道工程,判断其中夹岩安全性,得出该隧道中夹岩破坏临界厚度为6 m,进而对6 m以下的中夹岩使用锚杆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5.
中夹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控制的关键部位,判别中夹岩的安全性是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围岩级别、埋深情况下中夹岩的破坏模式,建立Ⅳ级围岩条件下水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力学分析模型,并确定中夹岩破裂面位置.根据中夹岩上部滑块体形状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通过边坡稳定性原理、极限平衡假设及普氏压力拱理论推导...  相似文献   

6.
小净距城市浅埋隧道夹岩力学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净距隧道的中间夹岩处于复杂的三维受力状态.基于单轴抗拉或抗压强度为基础的围岩力学评价指标已显不足,Von-mise等效应力虽同时考虑了三个主应力的影响,但局限于剪切屈服.为此,引入基于Mohr-Coulomb剪切屈服准则与拉伸屈服准则的屈服接近度函数用以描述夹岩应力危险程度.文章主要对上下重叠模式和水平平行模式的两类小净距隧道中间夹岩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重叠还是平行隧道,其夹岩的中间部分比两侧部分相对稳定;对于城市浅埋隧道,在同等静力学条件下,上下重叠隧道夹岩的受力优于水平平行隧道.计算结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超前注浆孔的合理布置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中西部铁路扩建复线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限制,不得不穿越滑坡区段,新建隧道施工时易引起隧道变形与滑坡体变形.小净距隧道是双洞隧道净距介于连拱隧道与规范要求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最小净距之间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形式,由于隧道净距小,施工时双洞相互影响较大,对隧道围岩,特别是中夹岩岩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安全、合理、经济的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托某城市地下互通式隧道工程中一处超小净距隧道工程,对超小净距隧道的三种结构形式进行比选,研究确定了无中隔墙的超小净距隧道结构方案,采用锚杆注浆加固中夹岩柱并加强一次衬砌和微震预裂爆破技术的分步挖掘施工方案;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超小净距隧道支护施工过程,得到其各个施工步序下围岩及支护结构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其稳定性,优化并验证设计参数,有效指导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9.
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是一种新型的连拱隧道施工工法,而后行洞的爆破开挖将对先行洞衬砌结构产生振动影响。文章以云南楚姚高速陈家冲隧道为工程实例,开展红层软岩无中导洞连拱隧道的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首先通过现场对比试验分析了连拱隧道爆破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爆心距、装药量和应力释放。随后针对后行洞的三台阶开挖和两台阶开挖方式分别在先行洞对应区域进行自动化振动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红层软岩V级围岩的爆破振动规律,通过反分析得出控制爆破振动的掏槽眼药量、导爆管雷管段数、经济合理的卸能孔个数及孔眼间距等,再结合现场工程状况,制定出符合现场需求的炮眼布置图和爆破方案。现场监测数据表明,修订后的振速临界值及优化的爆破方案符合安全要求,保证了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后行洞的顺利掘进以及先行洞的二次衬砌混凝土不被震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比例(1:20)物理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模拟了在Ⅳ、Ⅴ级围岩中净距6 m、坡率为1:1的小净距隧道开挖过程,研究了初期支护状态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地中位移、洞周位移增量、围岩压力规律,对比分析了不同围岩组合对小净距隧道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围岩情况下偏压隧道的基本力学特性,优化了隧道开挖顺序,为小净距偏压隧道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确定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参数及相应的施工方法,文章以兴延高速公路白羊沟隧道北口小净距段施工为研究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采用台阶法、CD法及CRD法开挖Ⅳ级围岩小净距段的施工过程,获得了不同施工方法下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力学特性。实际监测结果表明,该隧道Ⅳ级围岩小净距段施工采用台阶法是合理的,中夹岩柱加固措施采用预应力长锚杆及超前小导管注浆组合加固对小净距段安全、顺利施工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详细介绍了四川公路小净距隧道的发展过程、现状与方向,同时根据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与工程经验对小净距隧道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小净距隧道结构支护参数加强方法、中岩墙加固方法、施工控制措施、监控量测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双洞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行的隧道设计施工规范中,还没有明确规定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规程.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小净距隧道的开挖顺序和围岩支护加固方式,以及中央岩柱加固、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对小净距隧道施工质量的控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浅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小净距隧道是介于普通隧道和连拱隧道之间的一种隧道结构形式,正以其独特的优点引起了隧道界的关注.文章论述了间距为5 m左右的小净距隧道的围岩特点、开挖方法及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5.
金旗山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要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位于福建省京福高速公路上的金旗山隧道是一座典型的双线双洞、小净距公路隧道,其双洞中心线间距为17.519 m.文章以该隧道为例,介绍小净距隧道的洞身开挖和施工顺序以及中夹岩柱加固、锚喷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为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工程类比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大坪山超小净距隧道群的设计难点-洞口、中央岩加固、施工工序、爆破和监控量测,本文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超一J、净距公路隧道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本隧道的特点,提出该隧道工程的设计方案,选择了合适的施工方法,对于今后同类隧道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节约工程造价,董家山隧道汶川端设计为渐变小净距隧道与整幅修建的泯江大桥相接。该端隧道洞口段左、右线间距较小,围岩较差。为保证隧道的安全施工,利用模型试验对洞口小净距段岩墙的加固措施、开挖方式及支护体系等施工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段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岩墙加固措施的建议,为董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的顺利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地下空间扩建型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依托重庆渝中区鹅岭隧道扩建工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单侧扩建、双侧扩建、右侧小净距扩建,以及左侧小净距扩建四种扩建型式,分别计算分析了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及围岩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并结合隧道所在区域的工程地质及交通等具体情况,在综合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单侧扩建为该隧道的最佳扩建型式.通过理论与具体工程相结合,提出了地下空间扩建的合理结构型式,为类似工程在结构选型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力学效应会有很大不同,尤其在半软半硬岩层中,隧道开挖会破坏软硬岩层交界处软弱围岩的稳定性,其施工力学效应更为特殊。文章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15种工况下隧道开挖进行了模拟,对均质硬岩、均质软岩和竖向半软半硬岩中不同净距隧道的拱顶沉降、中岩墙的水平位移、中岩墙最大主应力和围岩塑性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均质硬岩隧道拱顶沉降最小,竖向半软半硬岩隧道拱顶沉降和硬岩比较接近,软弱围岩隧道拱顶沉降最大;竖向半软半硬岩隧道中岩柱上部围岩稳定性较差,中部水平位移最大;隧道开挖引起软岩侧洞室上覆盖层围岩稳定性变差,可能引起隧道坍塌。  相似文献   

20.
山岭隧道围岩流变参数识别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托西康高速公路油房湾小净距隧道工程,对隧道围岩--石灰岩的流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流变变形特性曲线,建立了能描述油房湾隧道围岩流变变形特征的流变模型.基于流变反演理论,获得了相应模型的弹性性能参数(岩体弹性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变形模量等)和流变参数及长期弹性模量等.利用反演流变模型及参数,并结合油房湾小净隧道工程地质特点及施工方案进行了三维流变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围岩变形时效特性规律基本符合H-K模型特征,表明基于试验辨识的H-K蠕变模型和反演参数的数值模拟能超前做出科学预测和定量评价,为山岭小间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信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