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工程中经常发生病害的地段之一就是路桥过渡段。通过土工格室柔性搭板能够使得路桥过渡段路基不均匀的沉降得到有效解决。对土工格室柔性搭板处理原理进行阐述,介绍了柔性搭板布置方式。就安远-定南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柔性搭板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
已有的工程实践表明,路桥过渡段往往会由于路桥两种结构形式的不同产生不均匀沉降,发生诸如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病害,在软弱地基条件下,病害尤为明显。该文以上海虹桥枢纽工程为背景,在软弱下卧层的不良地质条件下,采用PHC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对路桥过渡段进行路基处理,降低路桥段的不均匀沉降,避免病害的发生。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应用成效明显,且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  相似文献   

3.
路桥过渡段路基填料及沉降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伟  王连俊 《路基工程》2007,9(1):67-69
分析胶新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数据,介绍了EPS、粉煤灰和轮胎碎片与土混合物等轻质填料的特点及其在路桥过渡段中的使用。通过数值分析,对胶新铁路路桥过渡段采用粉煤灰以及轮胎碎片与土混合物轻质填料填筑路桥过渡段的沉降进行比较,表明轻质填料不仅可以减小路桥过渡段的最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还可以使最大沉降点远离桥台,从而有效地改善桥台与台后填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路桥过渡段是公路工程病害多发地段,土工格室柔性搭板能够很好地处理路桥过渡段路基不均匀沉降。本文就土工格室柔性搭板的设计以及施工工艺在攀田高速路桥过渡段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有限元分析及现场沉降监测表明:土工格室柔性搭板能较好地解决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问题,并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5.
桥头跳车问题影响着铁路建设和运营,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研究,有效减轻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建立路桥过渡段容许差异沉降计算模型,分别对路桥过渡段沉降与底宽的关系、路桥过渡段的高度与沉降的变化关系、路桥过渡段沉降与过渡段泊松比的关系、普通路堤填土弹性模量与路桥过渡段沉降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本文介绍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常见病害类型,探讨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并本文依托实际工程,阐述路桥过渡段关键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验结果表明:采用振动碾压压实路桥过渡段路基,其压实度均值在97%以上,满足施工要求;通车5年后,采用搭板下设混凝土垫层的施工工艺较传统方法沉降量小,推荐使用搭板下设混凝土垫层的方式设置桥头搭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本文介绍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常见病害类型,探讨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并本文依托实际工程,阐述路桥过渡段关键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验结果表明:采用振动碾压压实路桥过渡段路基,其压实度均值在97%以上,满足施工要求;通车5年后,采用搭板下设混凝土垫层的施工工艺较传统方法沉降量小,推荐使用搭板下设混凝土垫层的方式设置桥头搭板。  相似文献   

8.
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堤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等级公路设计施工的实践经验,分析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提出桥头引道过渡段软基路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以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从而防止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  相似文献   

9.
邓天棋 《路基工程》2010,(5):184-186
针对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沉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彭湖高速公路K52+830周通湾大桥过渡段为典型工点开展现场沉降观测。通过沉降计算和理论分析表明,应用指数曲线和双曲线法能较好地反映地基沉降变形规律,可提高工后沉降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宁波地区一些典型的路桥过渡段分别实施加铺、泡沫混凝土换填、DGR工法来处治沉降,推导出最大沉降量与路桥过渡段沉降纵坡差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不同车速条件下路桥过渡段最大沉降量控制值。结果表明:对于DGR工艺和泡沫混凝土处治的路桥过渡段,沉降曲线大多呈马鞍形,而用加铺法进行处治的路桥过渡段,大多呈现渐变形沉降曲线;在桥头限速80km·h-1可作为预防该处发生桥头跳车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区修建的路堤易发生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等病害,特别是在桥头处,易产生桥头跳车现象,文中以黄阳公路为工程实例,对桥头软土路段、一般软土路段、路桥过渡段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实现沉降过渡。桥头跳车现象显著减小,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高等级公路路桥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高等级公路实际情况,分析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提出桥头引通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研究,以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从而防止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  相似文献   

13.
路桥过渡段是高速公路病害出现较多部位,而过渡段病害往往会引发桥头跳车现象发生,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故需做好施工预防性控制各项工作,以有效减少或弱化此类病害。文章分析了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路基病害形式、特征与成因,并就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路基病害预控措施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青藏高速桥梁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桥梁运营情况开展了调研。调研起点为格尔木,终点为拉萨,全程共1183公里。从桥型选择、方案设计、病害情况等方面,对冻土区现有桥梁开展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调研发现桥梁下部墩柱开裂、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等典型病害。结合青藏高速公路桥梁设计实际情况,分别对冻土桩基设计方法、构造;上部结构选型、路桥过渡段处置方案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工程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桥过渡段作为刚性桥台与柔性路堤的结合部位,在结构上是塑性变形和刚度的突变体。加强过渡段结构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从客观上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保证每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就能防止或减少路桥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因此,必须从过渡段的地基条件、软基处理方法、填料选择、压实标准、质量检测上采取措施,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塑性变形差,实现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影响交通荷载作用下的路桥过渡段沉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路桥过渡段高度的增加,最大沉降值也随之增大,当桥墩台北回填过渡段原地面坡比从1∶3增加到1∶6时,沉降值有所增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坡比对路桥过渡段沉降影响非常小。随着路桥过渡段填料密度的增大,沉降值也呈增加趋势,同时路桥过渡段最大沉降点逐渐向桥台靠近。过渡段密度取值要适中,不要太大。沉降随变形模量的增大而不断减小,在倒梯形、正梯形过渡段末端,沉降量保持稳定趋势,最大沉降基本相同,过渡段的形式只对沉降速度有影响,对最终沉降量没有明显影响。路基沉降实测值要稍小于数值模拟值,两者具有一致的沉降趋势,数值分析方法预测路基沉降的一种有效方法,对路基沉降变化过程可很好进行反映。  相似文献   

17.
桥头跳车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文 《路基工程》2007,(3):163-164
根据公路工程建设的实践,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从路基沉降、结构体系和施工方法上对桥头跳车病害进行原因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减少、消除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21,66(10):76-83
为研究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方法及标准,以京台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依托,利用路面基层水稳混合料的铣刨料为台背回填材料,提出道路拼宽段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方法。建立车辆振动模型,分析车辆经过路桥过渡段时的振动特性,并以最大瞬态振动值(MTVV)作为行车舒适性评价指标;以调查法确定的行车舒适性控制指标为标准,确定设搭板及未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结果表明:当车辆经过不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时,错台高度、行车速度均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大;当车辆经过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时,坡度变化率及行车速度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大。搭板长度对行车舒适性有一定的影响:当车速较低、坡度变化率较小时,随着搭板长度的增加,行车舒适性增加;当车速较高、坡度变化率较大时,随着搭板长度的增加,行车舒适性反而有所降低。可见,设计时确定合理的搭板长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路桥过渡段因路基与桥台沉降差较大而产生的桥头跳车现象,文中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桥头结构与搭板加筋路基的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搭板长度与土工格栅层数、模量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搭板可以有效避免路桥连接处的错台现象,但易引起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搭板加筋路基可以有效减小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避免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提高行车舒适度;布置土工格栅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路基与地基交界处;格栅模量的增加可以减小道路沉降。  相似文献   

20.
秦沈铁路客运专线高填方路桥过渡段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沈铁路客运专线对路桥过渡段路堤沉降提出了严格要求 ,为达到这一标准 ,针对震动液化区高填方路桥过渡段工程实际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了干振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技术、路桥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及设备选型配套技术以及水平测斜仪进行路堤全断面沉降观测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该路桥过渡段能够满足列车 2 0 0km/h高速运行的要求。研究成果对我国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