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系统匹配的转向传动系统,通常转向梯形机构中的梯形横拉杆采用断开式,及所谓的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断开式转向传动机构的重难点就是确定断开点及转向传动系统的各个硬点,以保证转向和独立悬架系统运动的协调性。文章从设计指标项入手,借助转向与悬架系统DMU运动仿真分析,得出转向传动系统的最优布置方案。同时,也从分析要点引出了独立断开式转向传动机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为类似车辆转向传动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汽车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敏  赵京 《汽车工程》1995,17(6):360-366
本文对由梯形机构和麦弗逊独立悬架构成的汽车转向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所用模型是非线性的空间机构运动学模型,具有转向输入角、左转向轮的跳动和右转向轮的跳动三个输入自由度,在优化设计中计入两个权系数,分别考虑不同转向输入带来的误差的影响不同,以及认为转向不足和过度转向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故障现象:该车助力系统失效,转向沉重。 故障诊断:广本飞度在转向机构上更新了技术,采用电动转向EPS系统,拥有一套独立的电子控制装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汽车双横臂独立悬架与转向梯形机构的非线性空间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可以获得梯形机构和整个悬架系统及车轮上的任意一点在空间的运动轨迹,进而探讨了悬架系统与转向梯形机构的协调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新技术不断被采用。汽车的转向系统也逐渐向轻便型发展,一种利用现代控制技术的转向系统—一电动转向系统应运而生。1.电动转向系统的特点电动转向系统如图1所示:当转动转向盘6时.系统中的扭矩传感器5不断测出转向轮7上的扭矩,并由此产生一个电压信号;与此同时,速度传感器测出汽车的年速,并产生一个电压信号。这两路信号均被传输到控制器8,经过其运算处理后,输给系统中的电动机9一个合适的电流,以产生扭矩。该扭矩通过电动机ge的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加在汽车转向机构上,使之得到个与工况相适应的转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州本田雅阁轿车采用常流式流压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动力转向装置、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3部分组成,其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有一般故障、转向噪声和油液渗漏等。一般故障主要包括转向沉重、转向冲击、转向不灵及转向回跳等。对该车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槟  史广奎 《世界汽车》1995,(2):11-13,46
针对汽车双横臂前独立悬架系统,提出了一种确定转向系统向拉杆理想长度和理想角度的近似计算公式,指出车轮纵摆瞬心的存在对转向拉杆理想长度和前束角变化的影响。并以ZQ6400、ZQ6450N,ZQ64403种类型为例,探讨了应如何确定转向拉杆的参数,控制前束的变化规律,以保证与悬架导向机构的匹配,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姜书霞 《商用汽车》2014,(10):90-92
转向系统即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由转向控制机构、转向传动装置、转向车轮和专用机构组成。根据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评价指标,以某款4轴汽车起重机专用底盘的动力转向机构为例,简述联阀半分置式液压助力转向机构的设计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玉杰  孔靓靓 《专用汽车》2010,(11):66-67,69
介绍了起重机转向系统的选型设计,利用MSC Adams软件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对其转向性能进行了优化,该起重机的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机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汽车起重机双前桥转向系统的仿真研究,利用MSCADAMS软件对该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对其转向性能进行了优化;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机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四轮转矩分配和差动转向,提升整车的动力学控制性能和经济性,但是四轮转矩独立可控的特点也对功能安全提出挑战。当前轮单侧电机出现执行器故障失效情况时,不仅会产生附加横摆力矩降低车辆安全性,差动转向功能的存在还会使车辆严重偏航。基于此,在设计分布式驱动-线控转向一体化底盘的基础上,基于功能安全提出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前轮失效补偿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布式驱动失效动力学模型,分析前轮失效对车辆状态的影响机理,发现单一的驱动转矩截断控制无法满足车辆状态修正需求;其次设计一套备用的线控转向结构,通过变截距滑模控制算法提高切换状态下线控转向系统的转角跟踪性能,并用台架试验验证跟踪的准确性;然后设计自适应失效诊断观测器实时诊断驱动系统的电机故障,在将对应轮进行驱动转矩截断后,通过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车轮转矩重新分配实现纵向和侧向的状态跟踪;最后通过仿真和实车试验验证所提失效补偿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前轮单侧电机失效后,备用的线控转向系统能及时矫正前轮转角,所提出的失效补偿控制策略能够快速恢复车辆的稳定性和路径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行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控制器、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在控制器内)、助力电机及减速机构、机械式转向器、蓄电池等组成。EPS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助力电机及驱动电路等组成。控制算法由电机助力控制算法和电机转矩控制算法两部分构成。该方案易于实现,同时又能保证转向控制系统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建平  何仁  苗立东  徐勇刚 《汽车工程》2004,26(5):557-559,541
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以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转向盘转角估计的PID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不需要转向盘转角或者电动机转速传感器,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同时,对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并与其它回正控制算法的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证实此算法可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电子转向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汽车电子转向系统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转向系统,其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车之间的机械连接,通过软件协调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可以实现一系列传统转向系统无法实现的特殊功能。它可以实现传动比的任意设置,并对随车速变化的参数进行补偿。并且可以和ABS、汽车动力学控制、防碰撞、单个车轮转向、轨道跟踪、自动侧向导航等功能相结合,实现对汽车的整体控制。综述了国外汽车电子转向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电子转向系统的结构及性能特点,阐述了电子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展望了电子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稳定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七自由度状态空间数学模型。分析了采用比例控制时在大助力比例系数情况下引起的转向盘振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大助力比例系数使系统不稳定,从而导致转向盘振动。提出了比例微分控制策略解决转向盘振动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比例微分控制在提高转向轻便性的同时能改善系统的稳定性,抑制大助力比例系数下转向盘的振动。  相似文献   

1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算法。尝试直接采用扭矩信号作为转向盘转角估计的依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不需配置转角传感器的回正控制策略。在matlab中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型,并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回正控制策略能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能,并为台架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直线行驶过程中汽车方向盘转角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汽车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搭建了汽车方向盘转角数据采集系统。依据在北京五环路上的行驶实验,分析了驾驶前期和后期方向盘转角特性的不同,得出驾驶员正常驾驶汽车直线行驶时方向盘转角范围约在其回正位置的左右7°之间,方向盘紧定时间在9s内。实验结果为驾驶行为研究、驾驶疲劳监测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方向盘摆振补偿的功能,通过对影响方向盘摆振因素的分解,当整车基本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EPS进行摆振补偿。通过摆振补偿功能开发到某车型实车测试验证,有效解决高速制动等工况下方向盘摆振问题。该研究为车辆方向盘摆振问题的解决提供采用EPS补偿方式提供方法及系统。  相似文献   

19.
樊印峰 《天津汽车》2012,(10):47-49
电动轮驱动的汽车取消了机械式差速器后,在转向行驶、路面不平及车轮半径不等3种工况下,会出现差速问题。文章进行了实车转向行驶试验和车轮半径不等时的差速试验,验证了对电动轮电机控制按转矩模式控制而转速随动以实现自适应差速的控制策略。电动轮控制器可以实现很好的差速性能,说明采用转矩控制和转速随动的策略是解决汽车电子差速问题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分布式驱动车辆转向工况在低速下期望提高转向机动性能,高速下期望保证行驶稳定性的需求,充分考虑转向行驶内外侧车轮的转向关系以及车辆动力学,制定了适应车速变化的四轮转矩分配策略,建立了四轮轮毂电机驱动模型以及二自由度参考模型。为了改善分布式驱动转向机动性能,建立自抗扰控制器调整内外侧车轮转矩,形成合理的转速差,减小转向半径,以提高转向机动性;对于高速转向行驶稳定性的需求,通过二次规划方法优化分配各车轮驱动力矩,分析轮胎纵横向附着裕度建立目标函数,并加入附加横摆力矩和路面附着力的限制,进行车轮驱动转矩的在线优化分配,提高车辆转向行驶的稳定性;另外为避免2种控制模式转换时驱动转矩突变,根据车速和稳定性参数制定模糊规则决策2种模式的协调系数,保证2种控制模式的平滑过渡。基于CarSim和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并搭建硬件在环平台进行试验,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低速转向工况下,提出的分配策略能够调节内外侧车轮产生差速效果,与转矩平均分配的策略相比,转向半径有所减小,提高车辆机动性;高速转向工况下,分配策略能够保证车辆稳定转向,与未考虑稳定性控制的分配策略相比,能更好地跟踪目标轨迹,且横摆角速度控制在参考横摆角速度附近,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