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车身Y向尺寸精度是保证整车总装内外饰DTS的基础,然而白车身的制造过程复杂,工艺烦琐,公差累计等诸多影响因子,导致整车的制造尺寸精度无法满足装配需求。通过现场多年造车经验及3DCS虚拟仿真,对产品结构、工装夹具、零件精度、焊接方式等一系列的控制,来保证白车身尺寸精度,满足整车装配。  相似文献   

2.
对适用于新结构消声器的前端异径管进行了工艺性分析,确定了该异径管的制造工艺过程,并针对重点工序设计了模具,提出了集多次拉延冲孔、翻口、修边、翻凸缘、切口等工序为一体的异径管制造工艺.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的生产投入成本低,可实现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  相似文献   

3.
某车型行李箱盖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锁扣断裂失效,本文通过进行扫描电镜微观分析断裂样件,确定锁扣失效的模式;然后通过对锁扣力学性能、零件定义、车身制造精度及装配调整等方面展开分析,得出锁扣耐久性能不高和装配调整较差等主要原因;最后通过更换锁扣材料、局部结构优化和提高装配精度,经实车验证有效地解决了锁扣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车前罩与前大灯间隙断差的分析,阐述了公差分析在提升车身精度中的重要性,通过优化装配定位方案、零部件公差,有效降低了公差分析结果,为加强车身精度控制提供了借鉴作用,确保产品制造精度能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浅谈车体焊装生产线制造装配技术和工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现代制造技术在汽车车体焊装线制造装配技术和工艺中实际的应用,阐述了车体焊装线制造装配的新技术,如:虚拟制造、独立制造岛、装配岛技术,以及从零件到整线加工装配工艺。  相似文献   

6.
孙海波 《隧道建设》2020,40(6):890-897
为保证再制造TBM主驱动装配质量与精度,提高再制造装配效率,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平导TBM再制造项目为依托,对再制造TBM主驱动装配关键工艺流程与标准、齿轮副啮合质量控制标准及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实践表明: 1)在再制造装配前,首先保证装配件再制造质量,然后装配时严格执行再制造装配工艺流程与标准,采用齿轮副啮合质量检测方法测定最终装配精度,这对保证再制造TBM主驱动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综合考虑检测精度、作业空间、操作便捷性和效率,工厂内再制造TBM主驱动齿轮副采取“压铅法”测量齿侧间隙、“红丹粉涂色法”测量接触精度; 3)设定再制造TBM主驱动齿轮副啮合质量检验标准,渐开线直齿轮齿侧法向间隙值为1.5~2 mm且啮合接触精度近似为齿宽的80%和有效齿面高度的70%时可认定合格。截至目前,再制造后TBM累计掘进里程4.4 km,期间主驱动未发生异常情况,证明主驱动装配关键工艺及齿轮副啮合质量检验技术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生产装配工艺不断提升,各大汽车制造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控制,逐步根据整车零件装配精度要求,深入研究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这使得汽车生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尺寸链标准,各个汽车零部件之间的装配精度都有明确的装配基准。汽车主机厂不仅有自身的尺寸工艺,还需要借助第三方专用设备将尺寸约束连贯起来完成定位,再通过紧固的方式将部件准确地装配在车身上。天窗装配工具被称为天窗安装机械手,具有自定位功能,可在不同车身上居中定位并安装天窗,保证天窗的密封胶条与车身的天窗口间隙一致,避免由于密封条受压程度不同出现漏水和装配面差问题。针对天窗机械手功能,详细阐述了该设备的设计思路,以及工艺尺寸链的逻辑路线。  相似文献   

8.
由于汽车装配工艺会影响到汽车的实际制造质量,而现代汽车装配工艺中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为了能够确保现代汽车装配工艺可以为汽车行业的实际发展与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因此就需要针对汽车装配工艺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以便能够确保汽车装配工艺可以为汽车制造的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在本篇文章中将会针对汽车装配工艺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汽车装配工艺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微薄帮助。  相似文献   

9.
汽车发动机连杆加工采用精益制造方式,能创新产品的技术路线,促进工艺优化,提升连杆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从而提升连杆总成的装配精度和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介绍了精益制造的概念,分析了发动机连杆工作受力情况,总结了在连杆生产中应用精准制造能提升的制造效益,对汽车发动机连杆加工的精益制造磨削工艺、连杆分离面胀断工艺和连杆头孔铰珩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 相关精准制造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尾灯周边外观配合的影响要素非常多,包括设计结构、单品精度、总成精度、车身精度、装配精度等,这些各汽车制造公司都已作为品质要点进行了管理,即便如此,仍无法完全保证尾灯周边外观配合,文章在上述常规要点管控基础上,基于设计配合结构、定位基准、制造工艺等多方面,分析了3项影响外观配合的关键要素。实践表明,解决这3项关键要素,能有效提高尾灯周边外观配合问题点的解决效率及品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装配尺寸链的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尺寸链的分析与计算确定零件制造公差、校核产品装配精度、处理零件加工质量和产品装配质量的过程。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只有对装配尺寸链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才能既经济,又保证产品装配精度,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前台与副车架的连接精度要求较高,两者的连接定位块结构需要配焊,导致前台与副车架需要配对使用,不具有互换性。为此,在制造过程和工艺控制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实现前台互换性的工艺措施,消除其与副车架的配焊情况,便于分散制造,集中装配,可实现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装配是发动机最终结构、最终状态、最终精度、最终性能的展示,必须确保零部件数量准确、装配关系正确、装配精度优良,装配质量可靠。优秀的发动机装配线由创新的生产线规划确立,科学、合理的装配工艺实现,先进设备构成。智能网络管理,最后由下线的优质发动机验证。  相似文献   

14.
阐述国内目前汽车整车及其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总成件装配工艺装备概况和国内汽车装配工艺装备制造水平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大量的新兴科技被应用于现代化生产加工过程当中,其中虚拟制造技术作为一项由多门学科先进知识成果所形成的综合系统全新技术,在制造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将虚拟制造技术应用于汽车装配工艺中,不但能模拟产品制造和装配工艺过程,还能有效处理汽车装配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性问题,对于有效提高汽车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法的汽车装配工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朝智  邓琦 《北京汽车》2008,(6):10-13,41
文中通过对汽车装配工艺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汽车装配工艺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所具有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汽车装配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使评价结果定量化。结合某装配工艺的实际,对其指标体系进行实例分析,结果充分证明此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有助于决策者对装配工艺进行改进或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汽车装配工艺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汽车装配工艺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所具有的特点,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汽车装配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使评价结果定量化.结合某装配工艺的实际,对其指标体系进行实例分析,结果充分证明此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有助于决策者对装配工艺进行改进或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汽车扰流板设计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扰流板常用材料特性与相应成型工艺,并介绍了材料与成型工艺之间的适应性分析;基于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的分析,论文采用工艺驱动的设计方法完成扰流板结构概念阶段的设计方案生成;综合材料-工艺-功能的匹配分析,利用运用工艺可行性的早期反馈,构建了面向制造与装配工艺的扰流板设计的分析流程,并运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方案评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车身零部件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硬点技术应用的分析。阐明了在装焊夹具、定位样架和样板的设计、制造和调试中要坚持统一定位基准的RPS定位系统原则的同时,还应采用成组、硬点技术对参加装配零部件的安装、定位孔进行分组精度控制。这样,才能做到为每个零件选取最合理的加工方法,在保证零部件装配精度的同时节省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20.
卞岩  李宏刚 《汽车情报》2002,(12):17-24
全面阐述了汽车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装配工艺装备概况及制造水平现状、并对未来五年汽车装配工艺装备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