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论述了混凝土斜拉桥荷载试验的方法、内容和实际加载方案,对有关测试项目(拉索索力、主梁挠度等)理论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试验桥梁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桥梁静载试验是评价桥梁质量和验证桥梁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小龙潭矿务局南盘江大桥静载试验检测的实际案例为依托,阐述根据桥梁设计荷载分析计算出桥梁实际承载能力,采用等效荷载对桥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通过测试桥梁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评定桥梁实际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试验检测。  相似文献   

3.
桥梁荷载试验是桥梁承载能力评价中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本文通过对大量的陕西高速公路桥梁荷载试验现场检测数据的统计,及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到常规桥梁结构型式的理论值,运用数理统计中的区间估计的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得到桥梁荷载试验下挠度和挠度校验系数的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4.
贾毅  刘勇弘  李琪  柳其钱 《公路》2023,(6):255-261
为研究西宁~澜沧小街桥在运营阶段下的承载能力状况与动力特性,对其进行荷载试验。在静载试验中,根据最不利受力原则确定测试截面后,得到4种试验工况,然后拟定加载方案进行相关测点布置。而动载试验中,则是研究试验车以不同速度通过全桥时桥梁的动力响应情况,并将试验所得数据与计算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静载试验中,各工况下的荷载效率系数均介于0.95~1.05,所有测点检验效率系数均小于1.0,相对残余系数均小于20%,说明桥梁的承载能力能满足设计荷载正常使用要求;在动载试验中,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几乎正常,但是实测冲击系数与理论值相近,说明桥面平顺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基于桥梁破坏性试验有别于常规荷载试验的特殊性,文章针对国省干线常用T型梁桥,介绍试验前准备、正式加载试验及各环节的注意事项等,并就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梁体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及裂缝宽度发展变化,并与理论值比较。以求为今后类似桥梁的破坏性试验积累经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广东博罗大桥加固后的静载试验.借助桥梁专用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仿真模型,对桥梁在试验荷载下结构实测挠度及应变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该桥梁结构加固后是否满足设计荷载要求,对桥梁后期运营及养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某钢筋混凝土无桥台斜腿刚构桥为例,结合碳纤维布及新增横隔梁的加固工艺,介绍了碳纤维加固方法的施工工艺及要点。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加固后桥梁建模计算,并进行桥梁静载试验对加固后桥梁承载力进行评定。对比加固后的荷载试验实测值与理论值,认为加固后桥梁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贾永平  林萍  刘旭政 《公路》2024,(3):116-121
传统的索吊桥梁静载试验方案设计存在计算繁琐、耗时较长以及加载方案需要优化的问题。此外,还易出现非控制截面加载效率超标,从而影响桥梁结构安全。结合多目标约束条件及优化布载设计,采用Python语言自主开发了索吊桥梁荷载试验车辆自动化布载程序(CSBVL),以一座系杆拱桥和一座自锚式悬索桥为算例对CSBVL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程序计算结果在满足控制测试截面加载效率要求的基础上,可保证非控制截面的加载效率不超标;并依据不同重量的加载车辆计算出包含所有测试工况的优化布载方案,给出最佳的试验加载车辆总轴重,实现安全、快速、经济的荷载试验方案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以一座三跨(47.5+85+47.5)m并联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例,通过对桥梁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制定了静载试验方案,保证了试验加载效率。另外,试验得到了主要参数指标挠度、应变的相关系数,进一步验证了该类型桥梁横向受力的特点,单幅桥梁由于并联协同作用的影响,独立荷载作用下,其内力效应将被过高估计,导致实际加载效率与理论值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大跨径悬索桥静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大跨径悬索桥静载试验的方法、内容和实际加载方案,对有关测试项目(吊索索力、锚跨张力等)理论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将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试验桥梁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桥梁现场原位荷载试验是检验桥梁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的有效手段。以某座带悬臂及挂梁的V型墩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论述了该桥结构分析计算、加载测试内容及试验数据分析等,并根据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及使用性能进行评估,对同类型桥梁荷载试验评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荷载试验是检验桥梁结构实际承载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对钢便桥及部分钢桁架桥梁进行试验时发现其挠度实测值往往大于理论值,且应变分布不规律,其原因为该类桥梁构件间连接不紧密且构件可能存在较大的尺寸误差,使结构在承受较小荷载的作用下出现严重下挠和局部不受力状况。为了精确评价该类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提出差值荷载试验分析法。荷载试验中每个工况均分多级加载,其中第一级加载能使结构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对荷载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时,每一级试验结果均减去第一级或前一级试验结果,从而消除结构因连接不紧密和尺寸误差引起的大部分误差。再对实测的差值结果与理论的差值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间接评判该桥的实际承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差值荷载试验分析法可以有效解决荷载试验无法准确评价钢便桥及部分连接不紧密的钢桁架桥梁承载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姚伟  范磊  覃振洲  蒋晓东 《交通科技》2021,(2):11-14,19
为解决大跨度桥梁荷载试验(静载)方案设计计算时,常规加载计算方法普遍存在的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文中通过在桥梁计算模型中满布加载车,计算得到每一组加载车作用下桥梁关键截面(节点)的效应值,然后组成影响矩阵K,再引入加载向量R,并与Excel结合使用,提出新的荷载试验(静载)加载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验证,该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且简单易懂灵活,计算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服役多年的预应力空心板实际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对从一座已运营15年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上拆除下来的单片空心板进行单梁加载试验。采用分级加载的方式进行静载试验,逐级增加荷载,直至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桥梁破损。对该空心板在各级试验荷载下的应力、挠度历程和裂缝发展的全过程进行观测和分析;同时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理论计算,并将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心板抗裂性不能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空心板实际承载力小于设计承载力,各截面承载力不均衡,在加载过程中沿梁长方向各截面刚度变化不均匀,但在破损阶段却表现出了较好的延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运用MIDAS Civil分析软件建立某钢结构系杆拱桥有限元模型,制定钢结构系杆拱桥静载试验方案,确定测试断面、测点、加载位置、加载工况和加载重量,测试并分析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各测试截面应力、挠度,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从而了解桥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重力加载系统,模拟预应力混凝土板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对试验板梁的应力、应变、挠度和裂缝进行理论计算,通过理论值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价试验板梁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桥梁荷载试验耗时及中断交通时间等,以一座主桥上部结构为(128+3×210+128)m四塔五跨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为例,结合多跨矮塔斜拉桥结构的受力特点及控制截面影响线的特点,通过考虑内力兼顾挠度的加载效应,截面影响线的图形相似性及互补性,并适当调整加载车载位,将加载车在顺桥向以控制截面为对称轴进行布置,对桥梁静力荷载试验工况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将全桥9个荷载试验工况仅通过3次加载即可全部实现,各控制截面的加载效率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加载车的加载效率,缩短了试验过程的耗时。  相似文献   

18.
以某多跨连续箱梁桥为对象,利用试验车辆对桥梁施以动力荷载进行强迫振动试验,获得结构振动的振幅、动应变、动挠度及冲击系数;在此基础上结合脉动试验,识别桥梁结构的频率、阻尼比,基于Diekemann指标及Sperling指标评价其动力舒适度。结果表明,在测试荷载作用下,桥梁动应变很小;加载车速度为10~40km/h时,主桥试验跨冲击系数与车速相关性明显,各试验工况下结构的冲击系数为0.028~0.175,略大于设计值,桥面平顺性欠佳;结构实测频率与理论值的比值为1.11~1.25,主桥整体抗弯刚度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19.
桥梁的静力荷载试验是检验桥梁结构安全运营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次静力荷载试验针对水碧桥3个试验桥跨进行6种工况的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桥跨挠度测试截面的实测挠度和应力均小于计算值,跨中最大实测活载挠度与计算跨径之比小于规范限值。荷载卸除后,残余应变较小,最大实测相对残余应变为8.0%。荷载试验前以及加载试验过程中,在各试验桥跨测试截面及附近区域的T梁表面未发现可见裂缝。因此,该桥的刚度和强度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积石峡黄河大桥进行静力荷载试验,掌握了桥梁结构在静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和承载能力。通过对桥梁控制截面的应力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ANSYS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借此判断出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承载能力,并对桥梁的运营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