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力  雍文亮  居刚  李海波 《北京汽车》2013,(2):29-32,40
车辆悬架系统的阻尼决定车辆悬架的特性,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设计车辆的最佳减振器,利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分析前后悬架系统减振器最佳阻尼系数,建立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数学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模块建立了重型牵引车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和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匹配结果表明,对该悬架系统,减振器所做的匹配设计是正确有效的,改善了悬架系统的运动特性和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2.
金帅  王保苓  刘向  王鹏 《北京汽车》2021,(5):16-19,32
减振器是悬架系统中重要的力学元件,其F-V(Force-Velocity,力-速度)特性对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依据某车型的整车参数,在CarSim中建立整车仿真模型,通过改变减振器低速、中速和高速的复原和压缩阻尼力特性,分析车辆在扫频路面及凸块路面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原和压缩阻尼对整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汽车磁流变非线性悬架模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志党  高峰  高献栋 《汽车技术》2006,(12):27-30,45
建立了整车悬架系统的三维模型,根据试验数据得出了前后悬架弹簧的非线性特性曲线。前后悬架减振器均采用磁流变减振器,采用Bouc-Wen参数化模型为其阻尼力模型。采用模糊控制算法为整车半主动控制算法,采用ADAMS和Matlab联合对整车平顺性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算法控制磁流变非线性悬架可提高整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4.
减振器作为悬架系统的重要部件,能有效衰减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及载荷引起的对车架、车身的冲击,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舒适性。文中通过对商用车底盘减振器故障件进行旧件解析,归纳了减振器的常见故障模式并分析了故障产生原因,为商用车底盘减振器设计及售后维修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从全球纯电动市场(尤其是中国纯电动商用车市场)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EV平台和应用,总结客户的需求,对不同驱动形式的EV平台和应用进行仿真对比。根据整车的设计参数对整车的耗电量、爬坡性能、最大车速和加速时间等进行仿真模拟对比。本文介绍的是基于多档位自动变速器的高效、可靠的纯电动商用车的  相似文献   

6.
减振器性能匹配设计是与整车相关参数的协调过程,协调后的减振器主要性能参数是车辆承载能力、平顺性、舒适性、制动性、操纵性、安全性等的重要保证,也是减振器性能技术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响应面法和ADAMS/Car虚拟样机模型,在不改变悬架刚度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行驶条件对前、后悬架阻尼参数进行了优化匹配.设计了前、后悬架可调阻尼减振器并进行台架性能测试.将可调阻尼减振器装车进行随机路面平顺性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悬架阻尼参数的整车行驶平顺性得到改善,验证了响应面法和阻尼优化匹配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纯电动前置前驱轿车机舱典型布置方案,采用部件集成方法来降低整车成本、优化机舱布置空间,对于电驱动总成、高压部件、电动压缩机、电动水泵等关键部件的布置进行分析说明。合理、整洁、美观、方便装配维修的机舱布置方案,能降低整车开本、提升整车可靠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轮毂电机与车轮刚性连接会增加电动车辆的非簧载质量,影响车辆平顺性。为克服电动轮垂向振动负面影响,提出一种电动轮轮内主动减振器的非线性最优滑模模糊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悬架广义非线性特性的1/4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对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构建最优滑模模糊调节器和逆线性化这3步实现轮内主动减振控制,并进行了对比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非线性最优滑模模糊控制的电动轮轮内主动减振器可有效减弱轮毂电机垂直振动负面效应,确保电动车辆具有更好的综合平顺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某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振动和噪声的问题,建立了复合行星轮系和整车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力学模型对该传动系统进行扭转振动分析。在计算传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基础上,通过扭转减振器的刚度匹配实现共振转速的优化。研究发现,系统在某特定转速比下出现共振特性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减振器刚度增大而增大;通过减小减振器刚度可以使共振转速远离发动机怠速转速范围,从而提高整车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Vedyna软件的理论基础,利用Vedyna软件建立针对汽车平顺性分析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减振器阻尼、发动机减振块刚度、悬架缓冲块刚度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舒适性与安全性足客车最重要的使用性能.悬架对整车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悬架的设计中考虑整车的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对于提高整车设计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9m客车前后板簧恳架的设计过程,说明客车设计过程中对板簧刚度、减震器参数以及整车侧倾角刚度的计算校核. 2悬架的布置形式 前后悬架均采用少片钢板弹簧,前悬架3片,后悬架4片,前后悬架均匹配减震器,前悬架加装稳定杆.  相似文献   

13.
商用车气压制动系统由于受本身结构的限制,制动响应时间长、制动系统的匹配困难一直是气压制动系统的短板。优化制动响应时间及制动系统匹配,提高商用车制动效能,从而提高整车制动的可靠性、平顺性、经济性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商用车的结构特点,提出相关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平衡悬架作为目前国内双后桥车型的重要结构,目前大量应用于公路车和工程车等双后桥车型。其中推力杆作为平衡悬架连接悬架与车桥、车架的重要零件,是平衡悬架四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平衡悬架四连杆机构实际工作过程中是一个不断运动的状态,推力杆的布置和胶芯刚度会影响整个机构的性能。针对四连杆机构的布置,目前国内外主要存在水平布置以及向下偏摆一定角度布置两种布置形式。为评判平衡悬架四连杆机构对平顺性的影响,采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根据多体动力学原理,以国内某6x4牵引车为原型建立整车仿真模型,通过对平衡悬架四连杆机构布置的调整,以及推力杆胶芯各向刚度的优化,结合国外某知名设计公司平顺性调试用的减速带工况对整车平顺性进行仿真,分析并优化推力杆布置。  相似文献   

15.
驱动机构作为电动尾门的关键零件,直接影响了尾门系统在整车上的性能表现。文章主要介绍了3种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和布置方式,并对比研究了不同驱动机构对整车布置空间、感知外观、操作性能以及噪声表现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电动轮对车辆垂向振动性能的负面效应,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将轮毂电机视为动力减振器,设计了车身减振型、车轮减振型和综合减振型等不同减振方案,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各方案中减振系统的弹簧刚度、阻尼进行优化,并利用随机路面和脉冲路面激励验证不同方案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参数优化的几种减振方案均可有效减小车轮和整车的垂向振动,优化车辆行驶平顺性,其中,轮毂电机同时与车身、车轴相连的综合减振型方案减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在汽车底盘的研发过程中,减振器的性能对整车舒适性和平顺性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解如何通过路试数据的采集来获取减振器振动速度,使减振器的调试得到一个有效的指导方向,从而更好地掌握减振器的调试方法,文章特以国内某款车型的减振器调试为例进行研究,并基于MATLAB/GUI,为减振器节流阀片的选取开发了一项图形用户界面工具,使用户能够更快速、高效的选取节流阀片,提高工作效率,也为减振器的调试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8.
纯电动商用车动力系统选型是纯电动商用车开发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纯电动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仿真在纯电动商用车性能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论文根据某型纯电动商用车总体设计指标,采用理论公式计算初步选定动力系统参数,然后利用Cruise软件进行整车动力性经济性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车型动力匹配的合理性。论文对纯电动商用车动力匹配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对磁流变减振器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理论研究中对阻尼力实施控制和没有建立精确的整车模型而带来的仿真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的问题,在SIMULINK中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的数学模型。结合其工作原理设计了以车身加速度和簧载质量与非簧载质量相对速度为输入,控制电流为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在ADAMS/CAR中建立了比较准确的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及整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了磁流变减振器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平顺性与舒适性,同时也为加快磁流变减振器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半主动自适应悬架系统的整车道路友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辆的道路友好性与平顺性,设计了以磁流变减振器为控制对象的整车自适应模糊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在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整车半主动悬架模型及其状态方程,并用该模型对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模型的输入采用B级和C级路面谱;道路友好性评价指标采用动载荷系数和动载荷应力因子;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基于2个自适应模块的模糊控制器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均采用车身与车桥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在B级和C级路面、不同速度下,半主动自适应悬架动载荷系数均降低30%左右,动载荷应力因子均降低40%以上,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运行平顺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