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基于刚柔耦合仿真模型的汽车转向机构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GA3550矿用汽车样车出现的转向梯形臂扭转变形问题,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转向横拉杆模型,计算其固有模态.结合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汽车转向机构的刚柔耦合仿真模型,研究转向梯形臂在转向过程和车轮反向跳动过程中承受的扭矩,并与多刚体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仿真分析更为准确地反映了转向机构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汽车的操纵动力学多体仿真模型,并对整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汽车在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及转向盘角脉冲输入时的转向特性.通过对不同车速下的仿真计算,得出汽车转向特性在不通车速下的不同表现,为汽车操纵稳定性问题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SIMPACK建立了汽车的整车模型,将驾驶员前方预描距离作为控制参数输入到转向操纵系统中,进而形成人-车闭路系统的仿真。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汽车钢板弹簧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干涉量校核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两点法”来确定转向垂臂位置的方法;并根据转向垂臂运动轨迹,以Matlab软件为计算平台,开发精确确定客车转向垂臂位置的应用软件;同时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仿真模型,验证“两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双轴转向8×4货车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了弹簧、阻尼器以及橡胶衬套的非线性特性,并以ADAMS软件为二次开发平台,建立了整车非线性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对双轴转向8×4货车整车模型的参数化自动建模功能;按照国标试验工况的自动仿真分析功能;符合汽车评价标准的仿真结果数据后处理功能。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车的随机输入平顺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刚柔耦合多体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夏长高  宫镇 《汽车工程》2004,26(5):564-567
利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整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操纵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并分别对多刚体模型和刚柔耦合多体模型进行了“转向盘脉冲输入”、“ISO移线”仿真,分析了构件的柔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汽车发动机曲轴扭振的多体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秀兵  郝志勇  岳东鹏  宋宝安 《汽车工程》2005,27(2):233-235,250
采用结合有限元法(FEM)的多体系统仿真(MSS)方法对汽车发动机曲轴进行扭转振动分析。建立了包括柔性曲轴的车用发动机曲轴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分析了曲轴的扭转振动,测量了曲轴自由端的扭转振动,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在汽车转向和悬架系统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越今  林逸 《汽车工程》1995,17(5):263-27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力学新分支。本文以该领域中的R-W方法为理论基础,编制了可自动建模半进行计算机值仿真计算的汽车转向,悬架运动分析通用程度,运用该程度对大量的实车进行了计算分析,经整车和转向悬架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程序进行汽车转向,悬架运动分析,所得结果准确,计算迅速,可方便地进行转向,悬架设计方案的比较和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进行车辆动力学研究,介绍并建立了包括汽车底盘、车身、转向、前后悬架、轮胎、动力总成等分系统的汽车整车模型,将整车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的质量-刚度-阻尼系统,建立微分方程,分别应用Matlab/Simulink和ADAMS/Car两种仿真方法,对整车模型进行了正弦激励输入下的仿真,比较计算结果可知达到稳态后的车身响应曲线非常吻合。研究表明:基于ADAMS/Car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准确,可以用于实际车辆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建立汽车操纵稳定性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汽车转向系统模块,在Simulink下建立了汽车助力转向系统转向力矩计算的整体模型,并对使用Real Time Workshop生成C语言实时代码的过程进行了说明.以SX6120大客车为原型.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神经网络模型的有效性以及C语言实时代码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运用RTW生成的C代码几乎能完全跟踪Simulink下汽车助力转向系统转向力矩计算的仿真结果,生成的C代码可信性和可行性很高.  相似文献   

11.
轿车转向轮高速摆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文章  林逸  刘岩 《公路交通科技》2000,17(5):73-75,88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ADAMS软件建立轿车麦弗逊式前悬架多体系统模型,并对悬架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在大量的道路试验和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在工程上可行的克服该车转向轮高速摆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夏长高  王岱斐 《汽车工程》2004,26(2):174-176,232
利用柔性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某轿车麦弗逊式前独立悬架的力变形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通过仿真计算出了决定汽车不足转向度相关参数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轻型商用车稳态回转时侧倾度偏大的问题对其悬架进行优化改进。基于ADAMS/car搭建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前悬架反向平行轮跳试验、后悬架理论计算验证了悬架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整车稳态回转工况和转向盘中间位置转向工况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身侧倾度偏高。为实现操纵稳定性优化分析的流程自动化,提出了基于modeFRONTIER的联合仿真方法。以悬架设计参数为优化变量,以汽车的侧倾度与横摆角速度响应滞后时间为优化目标,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拟合得到混合代理模型,并结合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悬架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了悬架系统优化方案。优化结果显示,在不影响平顺性的前提下,汽车车身侧倾度降低了13.93%,横摆角速度响应滞后时间降低了2.75%,整车操纵稳定性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汽车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Ed,建立了某轻型越野汽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试验评价方法-方向盘角阶跃试验,对某轻型越野汽车操纵稳定性能进行动态的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型具有不足转向特性,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多连杆悬架与双横臂悬架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进了某轻型客货两用车双横臂式前悬架系统为多连杆悬架系统,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了该双横臂与多连杆前悬架及转向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采用轮跳方法、加载地面制动力和侧向力方法,对两种悬架系统进行了运动学与弹性运动学特性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连杆悬架对车身的侧倾和纵倾、车轮定位及顺从转向效应等都比双横臂悬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重型载货汽车多轴转向系统的集成化设计,开发了重型载货汽车多轴转向系统多任务集成设计平台。利用该平台对某8×4车型转向系统进行分析表明,其转向杆系多目标优化后车轮转角误差、悬架与转向杆系统的干涉、转向传动比不均匀性都得到改善,由此使得转向盘左右转动圈数及左右操舵力极限差值也分别减小,且整车双纽线仿真试验的横摆角速度幅值也趋于对称,整车操纵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汽车转向时,转向盘上的作用力和力矩计算分析方法。以某轻型高机动越野汽车为例,通过仿真分析计算和道路试验验证了研究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质量,减轻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开发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总成性能试验台。所开发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台,能对C-EPS各种类型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性能进行全面测试。与现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台相比,能提供实时的车辆动力学仿真环境,可完成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总成性能的多项试验。  相似文献   

19.
汽车悬架系统为一多体系统,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十分复杂,传统的人工计算很难将悬架的各种特性表述清楚。以国产某轿车为例,应用多体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的CAR专业模块建立该车的前后悬架多刚体模型,对其悬架的各种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悬架几何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在理论验证的基础上揭示了该悬架的运动规律,在进行优化分析的同时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驾驶员希望通过转向盘的力矩信息感知汽车的行驶状态。文章主要研究汽车转向盘力特性与转向盘转角、车速、侧向加速度及转向阻力矩的关系,运用多变量模糊控制技术研究了线控转向系统的路感,通过ADAMS提供离线汽车数据,在Matlab/Simulink中对路感多变量模糊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并对其中一种控制结构进行了硬件在环试验,给出了路感多变量模糊控制的一种参数调整方法以及路感数据。表明仿真同硬件在环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路感多变量模糊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