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发了基于三维检测技术的道路综合检测车,该检测车可同时开展路面损坏、车辙、平整度、纹理、道路景观等检测任务。路面损坏模块能采集路面灰度图像和横断面三维高程数据并自动识别裂缝、车辙、坑槽等常见病害;独创性地研发了非惯性平整度检测模块,可不受车速变化、车辆振动等因素干扰,准确采集道路纵断面高程并计算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当模块纵向安装时还能精确采集道路横断面纹理数据并导出平均断面深度(MPD)。此外,该模块还可检测混凝土路面的错台情况。三维立体相机和激光雷达(LIDAR)构成的道路景观图像模块可采集道路周边环境图像和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以实现道路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路面平整度作为评价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已越来越受到公路检测、管理、养护部门的关注。文中主要介绍了LP-22型车载式激光平整度仪与MMTS多功能道路检测系统两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两种仪器的使用性能、检测误差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使两种不同平整度仪可相互替换使用。数据分析表明两种平整度仪之间的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快速检测ARAN9000多功能道路检测车,对路面、桥面平整度进行检测,使用不同的间隔长度对其进行分析。得知桥面平整度变异性大于路面,不同分析长度桥面平整度的平均值基本相同,可以使用快速检测设备对桥面平整度进行检测,且分析长度宜为20m。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车载式道路快速检测与测量技术,该技术综合应用光、机、电、算及“3S”技术,以机动车为平台,装备高分辨率线阵路面图像采集系统、激光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多目CCD立体测量系统、惯性补偿的激光测距系统、GPS/DMI/GYRO组合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传感器系统以及车载计算机、嵌入式集成多传感器同步控制单元等设备,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自动完成道路路面裂缝、车辙、平整度、道路几何参数及道路沿线设施图像等数据采集。经对比试验证明,该快速道路检测技术与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DYNATEST 5051 RSP道路激光平整度仪测试基本原理,选择路段测试了该设备数据测试的重复性和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并将其设备测试结果与精密水准仪测试换算结果IRI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良好的测试效果和较高的相关关系,为该设备准确、快速地应用到路面的平整度检测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路与汽运》2006,(4):76-76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一种新型多功能激光路面检测仪在国内研制成功。该产品采用先进的激光检测技术和传统的惯性基准传递检测理论,在国内首次采用九路激光测量方式和大功率、长量程、斜射式激光传感技术组成的三段式横梁结构,实现了同步测量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构造深度SMTD以及全车道路面车辙的一体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路面平整度是评定道路路面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传统的平整度测量方法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难以满足道路快速巡检和公路养护的需求。移动测量系统能够快速动态获取高精度道路点云数据,能详细再现道路的细节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车载点云的精度特点以及国际平整度IRI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应用车载激光点云进行路面平整度检测的方法,首先对车载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沿轮迹带方向提取路面点;然后采用等间距邻域均值采点的方式获取路面高程值;最后使用路面高程值进行IRI计算并与高精度水准数据计算的标定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能够用于路面平整度的快速检测。为道路三维快速巡检和公路养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依据1/4车模型,分析了基于惯性基准的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给出了采用激光测距仪和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获得待测路面纵断面相对高程的计算公式,实现了多路数据的同步采集与联合处理,介绍了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与精密水准仪测量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惯性基准的检测方法在路面平整度检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基于惯性基准的激光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即通过激光测距和惯性校正获得真实的路面高程变化信息.介绍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软件的分析、设计过程,包括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等模块.最后,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完成系统的软件实现.通过现场调试与测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行,软件运行稳定,结果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缺少激光断面仪的计量检定方法,且传统比对试验方法可靠性低的情况,基于激光断面仪的工作原理,分解国际平整度指数的计算过程,在数据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在同一试验平台道路条件下,应用模块化高程变换技术,通过不同位置点高程的有序变化实现了检定激光断面仪动态特性所需要的不同路面平整度试验条件,消除了道路环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借助高精度水准仪和激光测距仪的溯源途径解决了国际平整度指数溯源的要求。所建计量标准试验道路提供的检验量值重复性达到了设计要求,经过半年时间的稳定性考核,量值稳定可靠,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证明整套检定装置的相对不确定度为1%。  相似文献   

11.
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寿命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4自由度的1/2车辆振动模型,以路面不平整度为激励,运用系统动力学和车辆振动理论分析了不平整路面上的行车动荷载;采用修正Shell永久变形理论,考虑荷载和环境的综合作用,计算了动荷载作用下路面产生的永久变形和平整度的衰变规律;并结合某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检测结果,参照质量规范得出路面的剩余使用寿命,建立了动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剩余寿命计算与预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法不但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剩余使用寿命,还能为准确评价道面使用品质和制定费用-效益最佳路面养护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陆单  吴青  万剑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4):109-112
分析了不利天气下道路安全状况评估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了车载路况采集系统的功能,设计了由道路能见度检测、道路环境温湿度检测、路面状况识别、路面微观形貌检测、路况数据定位与路况数据无线传输6个子系统以及检测车、电源系统等组成的路况检测系统,分析了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路面平整度均方差指标与行车舒适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路面平整度均方差指标与路面状态之定量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所产生的振动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研究了路面平整度均方差指标与行车舒适性之间的关系,得出平整度指标与行车舒适性之间具有一定关系,但是平整度指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行车舒适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路面不平度对道路车辆行驶安全性及车辆动力学响应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将路面不平度识别与先进悬架控制结合,有望能进一步提升乘员舒适性和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现有基于数据驱动的路面分类方法难以高效处理时变参数与车速,现有基于模型的路面识别算法需要已知精确车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车辆物理参数难以获得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模型和数据驱动的路面分类算法,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反算等效路面轮廓,结合数据预处理方法,对车辆响应和反算等效路面轮廓数据进行滤波;对等效路面轮廓和响应信息进行时域频域特征计算,采用ReliefF算法进行关键特征提取,构建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路面分类器,进行路面分级识别;通过仿真试验和实车试验验证了不同车辆参数和车速下所提出的算法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系统,对道路上各对象进行特征识别的方法。首先利用Canny算子和霍夫变换等图像处理方法检测出道路区域,以提高其后的图像处理效率;然后在道路区域内部通过阴影识别方法对车辆进行识别;最后利用双目视觉几何关系,对对象物体距离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所述方法可准确识别出图像中各对象及其距离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智能路面的发展,综述了智能路面各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首先提出了智能路面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智能路面的体系架构,包括路面信息感知获取层、信息集成处理层、综合服务层和能量供给层;重点介绍了智能路面信息采集技术、信息管理与分析技术、能量收集与利用技术、自我调节技术和基于智能路面的车路协同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智能路面的设计和建造方法;最后提出了智能路面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路面是由特定的结构材料、感知网络、信息中心、通信网络和能源系统组成,具有多种智能,并且能够为人、车、环境提供服务的道路路面;智能路面的发展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道路自身潜力和适应未来的交通工具;在路面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传感器在耐久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智能路面的各种能量收集和自我调节技术应着重解决低成本和高性能的问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各种人工智能方法在智能路面的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路面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路面,其设计和施工可以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块化施工、3D打印和智能压实技术,集合成一套新的建造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准确地计算出某一路段沥青路面的破损量,降低维护费用,研制了路面破损激光检测系统,应用激光测距仪、倾角传感器、陀螺仪等先进电子传感器对路面的破损特征量进行三维测量和定位,来检测路面的破损程度及通过坐标变换法计算出沥青路面的总破损体积量。  相似文献   

18.
不利天气导致交通条件及路面状况恶化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扩展浮动车技术能利用车载传感器实时采集全程路况信息,并通过车载无线通信网络,将采集到的路况信息传递给其他受到影响的附近车辆,同时通过信息中心将信息传达给更广泛的受众,对保障不利天气下道路行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分析了利用扩展浮动车技术识别不利天气下路况的研究现状,构建了基于扩展浮动车技术的信息采集和路况识别系统,提出了实现不利天气下路况识别的扩展浮动车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于黑色路面车流量大、损坏比较严重的路段,采用黑色原路面加罩白色路面结构层方法实际运用效果比较理想,能使道路寿命大大延长。该文主要介绍了长寿型路面的设计与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