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某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要求,提出了该类型电动汽车的液压复合制动系统前、后制动力分配和匹配原则,分析了后轮轮毂电机特性对液压复合制动系统设计的影响.以满足理想制动力分配为目标,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方法对该液压复合制动系统前、后制动力分配和匹配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不同循环工况、整车质量及电机外特性情况下评估了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电动汽车制动时回收的能量,减少能源浪费,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的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首先,根据制动踏板信号得到当前制动强度,结合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策略分别得到前轴、后轴制动力。然后以车速、电池SOC值和制动踏板行程为输入,再生制动占比为输出,创建模糊控制器,且以制动时回收能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运用PSO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最后进行Simulink和AVL Cruise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在NEDC工况下能量回收提升2.5%,在CLTC-P工况下能量回收提升1.56%。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由电机再生制动与机械摩擦制动两部分构成,其控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能量利用效率、制动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围绕静态制动转矩分配控制、动态复合制动协调控制、制动换挡控制、智能辅助驾驶中的复合制动控制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展开综述,并对复合制动控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对文献的梳理分析表明:制动转矩分配决定着复合制动系统能量回收能力与车辆制动稳定性,基于规则的分配策略面对复杂多变工况自适应性欠佳,而基于优化的分配策略各方面性能表现良好,但需要兼顾控制实时性与优化效果;利用电机响应迅速与控制精确的优势完成复合制动协调控制,能够提升制动模式切换过渡工况与紧急制动工况的控制性能,改善驾驶舒适性;制动过程中实施合理换挡可以进一步提升能量回收效率,同时通过补偿控制解决换挡过程中动力中断和转矩冲击等问题,保证换挡平顺性;随着电动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复合制动控制与驾驶人辅助系统相结合有助于在保证系统功能的同时实现能量回收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并联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控制策略一般是固化的函数曲线,由当前车速直接确定出再生制动转矩,并未考虑 制动踏板开度这一因素,驾驶员的制动感觉较差。为了衡量驾驶员的制动感觉,提出了电动汽车制动效能一致性的概念, 即驾驶员以不同制动踏板开度在不同初速度下进行制动。在采用电- 液复合制动与只采取传统液压制动时,二者所得出 的制动加速度和制动距离分布的差异情况,差异越小则代表电动汽车制动效能一致性越好。在AMEsim 和simulink 软 件联合仿真环境下,建立并联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模型和电动汽车整车模型,通过引入制动踏板开度修正系数对再生制 动力矩进行标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制动效能一致性的制动能量回收转矩的控制方法。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取得与 传统液压制动系更为接近的制动效能和制动感觉,同时较现有并联式回收系统控制策略的能量回收效率提高了5.9%, 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双级制动踏板机构的运动性能、力传动性能和人机工程学分析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对两种轿车双级踏板机构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双级踏板机构力传动比等效转化为单级踏板机构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制动过程中人体各关节运动角的变化,并依据此参数对踏板机构人机工程学进行评价。提出了双级踏板机构初始位置的设计方法,可保证制动踏板实际使用的最大行程点位于踏板总设计行程的中间位置,此时制动踏板比可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实现赛车的轻量化设计目标,针对制动踏板,利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对制动踏板进行结构优化并重建模型,并与原始制动踏板做强度分析与疲劳分析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拓扑优化设计后的制动踏板,其变形量、应力分布均好于原始制动踏板,并且质量降低了22.1%,实现了轻量化设计目标,对赛车零部件设计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助力器、制动总泵、液压管路及车轮制动器等组成。汽车制动时,踩下制动踏板后,推动助力器控制阀推杆向前移动.助力器产生助力作用后推动制动主缸推杆及活塞移动.将踏板力转变为制动油液压力.通过液压管路传至车轮制动器.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滑行能量回收经济性和踏板制动安全性、舒适性,基于交通信息,提出了电动汽车(EV)制动协调策略。分析了滑行制动的经济性,由交通信息和汽车行驶状态确定滑行制动强度;由道路信息和前方车辆信息建立汽车安全距离模型和碰撞预警策略,利用预警信息对滑行制动和踏板制动强度进行协调。对本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利用交通信息的滑行策略,在通行良好工况下综合能耗减少1.1%,拥堵工况下减轻驾驶员的制动疲劳;预警和协调策略避免了频繁预警,减小了紧急避撞触发几率。因此,利用交通信息能够辅助驾驶员进行更加合理的制动。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增程式重型商用车制动能量回收率和制动性能,通过分析大量实车制动数据,以制动踏板位移和制动踏板位移变化率为输入设计制动意图的模糊推理规则,采用LQV神经模糊系统建立制动意图识别模型;在制动力分配要求、电机再生制动约束、蓄电池约束等约束条件下,基于制动意图识别建立机-电复合制动控制策略,并通过60km·h~(-1)初速单次制动工况仿真、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工况(CCBC工况)仿真和实车试验验证复合制动控制策略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复合制动控制策略能够准确识别驾驶人的制动意图,优化制动力分配,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其中60km·h~(-1)初速单次制动工况下轻度制动和中度制动的能量回收率分别为19.05%和15.69%,CCBC工况下制动能量回收率达到了16.65%;提出的复合制动控制策略能够满足实车制动需求,在30km·h~(-1)初速单次制动工况下轻度制动和中度制动时,蓄电池SOC分别上升了0.019%和0.011%。因此,基于制动意图识别的复合制动控制策略能够显著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是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经济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汽车制动的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能源利用率,设计了以车速、动力电池荷电状态、制动强度为输入变量,以制动力分配系数为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器,利用制动力分配系数并考虑电机、蓄电池和制动稳定性要求对能量回收的制约,提出了汽车前、后轴机械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将开发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嵌入AVL Cruise整车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沿ECE曲线的经典控制策略,该策略制动稳定性和舒适性有所提高,FTP75工况下节能贡献率提高了17.22%。  相似文献   

11.
自1986年以来,我厂生产的各种汽车所使用的制动总泵都改为双管路制动总泵,并带有真空助力器。这样,既提高了汽车的制动效率,又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产品质量、安装和用户使用、保养存在问题,使其可靠性较差。下面对可能产生的故障及排除故障的方法,谈一些看法。1.无故障时应具备以下状态。(1)不起动发动机,将制动踏板踩下数次,确认踏板回位正常后,将制动踏板保持在踩下的位置,然后起动发动机,若此时脚踏板力无增加而有踏板自行下落的感觉,则助力器工作正常。(2)起动发动机,运转1~2min后熄火,将制动踏板以…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布式电驱动汽车的特点,提出一种再生制动回收效率最高的复合制动控制策略.依照ECE R13法规对液压制动和再生制动进行分配,并采用Simulink/Cruise进行经济性联合仿真.结果 表明,本文复合制动策略不仅能满足制动需求,还能最大程度回收再生制动力,增加车辆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效率开发一种汽车液压增力制动控制器(HBI).它主要由增压缸等组成,串联于汽车制动主缸与前制动轮缸之间,将制动主缸输出压力制动液增压,送往前制动轮缸.同时还将压力制动液直接送往后制动轮缸,实现汽车增压制动,其制动效率高于现有减压分配阀组成的制动系统效率10%以上.对具有HBI系统的制动性能检测表明,HBI可用于多种车型的制动系统中,制动踏板力明显下降100 N左右,制动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确定加装缓速器后汽车制动力分配比的大小,提高制动稳定性与效率,建立汽车制动控制模型,分析加装缓速器后原车制动力分配比与利用附着系数的关系。考虑不同制动强度与缓速制动力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基于ECE制动法规对制动力分配比进行设计,得到加装缓速器汽车满载与空载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合理取值。对比分析设计前后的制动效果,结果表明:原车制动力分配比无法满足复合制动时的法规要求;优化设计制动力分配比后汽车在满载与空载工况下制动均能较好满足ECER13制动法规要求,且制动效率不低于79%。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回收率,文章以某一前、后双电机驱动的纯电动汽车为对象,针对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过程中机械制动力与电机制动力的分配进行研究,合理的分配前、后轴上机械制动力与电机制动力各自的比例,并引入相关影响因子对电机制动力进行修正,制定了经济性控制策略,最后用Simulink和Cruise软件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经济性控制策略能够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且在车速波动更为频繁的城市工况下更有利于电动汽车回收制动能量。  相似文献   

16.
孙大许  兰凤崇  陈吉清 《汽车工程》2013,(12):1057-1061
针对具有双轴双电机四驱结构的电动汽车,设计了一种基于I线制动力分配策略。该策略在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按照I线分配,前后电机同时回收能量,既发挥了制动能量回收潜力,又保证了制动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回收更多的能量,制动力分配曲线与I线相吻合,保证了制动稳定性,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大部分三轮摩托车与三轮电动车机械制动系统基本相同,大都由制动踏板、制动拉杆、制动分配轴及制动摇臂等组成,虽然大都能满足制动性能的需要,但操作舒适性较差,均有制动踏板硬的感觉。针对这一问题,从制动摇臂的长度、制动摇臂与制动拉杆的夹角、被动摇臂的角度位置、制动分配轴的转动角度和制动分配轴支撑点位置的选择这5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对操纵机构的影响因素,为三轮车设计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某自动挡车型连续制动硬问题,分析制动踏板力增大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连续制动过程的分析,确定以调整电子真空泵工作逻辑为优化方案,通过软件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证明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为后续车型制动系统匹配提供了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文中对制动意图的识别和不同制动意图所要求的不同的制动力分配策略进行研究.通过试验,验证了制动意图识别算法和制动力分配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复合制动系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制动踏板力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车型制动踏板力大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提高制动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