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主开发的SuperSection软件建立了前纵梁前端结构的简化模型,并通过碰撞力标定模型确定薄壁梁的最优断面形状。以最大峰值碰撞力和平均碰撞力与对标值的残差最小为目标,以吸能和冲压工艺要求为约束,以断面节点坐标和薄板厚度为设计变量建立标定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标定模型。数值算例表明:随着迭代的进行,断面形状逐渐被改进,碰撞力曲线趋近于对标曲线,碰撞中吸收的能量增加且满足冲压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在车身概念设计阶段优化薄壁梁的截面,提出了截面几何属性算法和截面形状比例向量控制法;在自主开发的车身概念设计系统VCD_ICAE中,开发了截面辅助设计模块和截面优化模块;在此基础上,运用PSO优化算法,进行了多约束条件下车身梁截面厚度和形状的优化;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3.
将车身薄壁梁截面参数对其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性能优化意义重大.以车身薄壁梁的刚度质量系数SME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典型闭口和开口截面梁的分析,得到了薄壁梁截面参数与SME的解析表达式.利用HyperMesh软件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对定量化表述的理论公式进行了验证,并提出基于刚度特性优化的薄壁梁截面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综合考虑车身动态与静态刚度和正面碰撞安全性,提出了一种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方法。首先,根据车身A级面和整体布置,建立了车身简化几何模型,确定了19个车身主断面,并基于梁单元理论和传递矩阵法建立车身刚度链数学模型。接着,采用碰撞经验公式设计矩形前纵梁,以等效静态载荷模拟车身正面碰撞动态加载,并提出了基于等效静态加载条件下的车身变形要求。然后,以车身质量最轻为目标,车身静态刚度、1阶模态和碰撞变形为约束,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车身各梁单元主断面参数。最后对某一近似标杆车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其车身静刚度与模态,与本文中的刚度链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概念设计中梁截面对车身刚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X建立了全参数化的概念车身模型,通过改变梁截面的方向和厚度以改变截面特性,研究了车身概念设计中梁截面对车身刚度的影响.利用HyperMesh计算了车身详细模型中门槛侧梁的灵敏度,与在概念车车身模型中求得的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在概念设计阶段研究梁截面对车身刚度的影响可行.对门槛侧梁截面的厚度和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减轻了概念车车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车身侧碰安全性,利用三点弯曲试验方法对薄壁梁的抗弯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对薄壁梁结构的壁厚及其上面板宽度进行了25组方案设计,并使用LS-DYNA对各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相应的试验值和设计目标函数值。以加载力峰值、平均加载力和比吸能值作为优化设计目标,运用Isight建立了其与薄壁梁参数之间的克里金(Kriging)近似模型,并应用NSGA-Ⅱ优化算法对近似模型进行寻优,得到了优化的薄壁梁参数,薄壁梁的抗弯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体工程学所提供的人体尺度的百分位值,制作代表最小和最大身材的人体模型样板,进行车身室内的人体工程布置设计,可基本确定车身座室的形状尺寸和结构尺寸,并能满足世界上90%以上的人体需要。利用二维人体模型可确定前后排座的H点,前排座的位置,仪表板断面形状,位置及操纵机构的位置,顶盖及前后窗的位置,后排座和后围板位置及确定车身宽度等。利用人体工程学进行轿车车身室内布置设计是使车身具有良好的舒适性操纵  相似文献   

8.
车身结构主断面的设计与开发,是车身概念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主断面的惯性矩,特别是其主惯性矩分析和优化又是断面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将从主断面惯性矩的分析出发,研究断面的惯性矩对车身模态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断面形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车身结构性能,减轻车身重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进行基于分析驱动设计的封闭白车身轻量化多目标优化。首先建立隐式参数化封闭白车身模型,以快速实现有限元模型的变化与更新。进而对生成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块化设置。结合参数化模型和模块化设置实现了封闭白车身后台全自动运算的功能。以封闭白车身质量最小、扭转刚度最大为目标,车身1阶弯曲模态、弯曲刚度和弯扭工况强度为约束,板件厚度、主断面位置和主断面形状等54个参数为设计变量,采用NSGA-Ⅱ算法,对封闭白车身进行轻量化多目标优化。优化算法根据性能梯度变化和相应的搜索功能实现了"分析驱动设计"的理念。优化结果表明,封闭白车身质量降低32.41kg,轻量化率达7.63%。除白车身静态弯曲刚度降低0.74%之外,其他性能均得到提升,最大的改善率为2.69%。  相似文献   

10.
郭武俊 《长安科技》2004,10(4):17-20
本文阐述了车身结构断面设计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并从车身结构主断面如何布局、具体分析原则等方面对车身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初步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国外设计公司联合设计的具体实例,从车身产品结构设计、工艺可行性和车身造型上加以分析,并在后续的实际应用中证明,分析结果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缩短车身结构设计周期,提高薄壁梁骨架模型的建模效率和求解精度,提出了含柔性接头的车身薄壁梁骨架结构概念设计方法。首先,通过详细有限元模型求解接头各分支不同方向的弯曲刚度;然后,将刚度特性赋给弹簧单元模拟梁单元连接位置的柔度;最后,开发相应的建模与分析软件。通过比较详细模型与梁骨架模型的弯扭刚度和自由模态,验证了含有柔性接头的梁骨架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的应用可提高车身结构的正向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帽形截面薄壁梁为例,研究了焊点布局对薄壁梁结构轴向耐撞性的影响。建立了精度较高的用于分析薄壁梁结构轴向耐撞性的有限元模型,提出了考虑焊点影响的帽形截面薄壁梁在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平均碰撞力的解析解,并以薄壁梁结构的轴向平均碰撞力和弯曲刚度为约束条件,对一帽形截面薄壁梁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大幅提高了优化设计的效率。讨论了一些重要参数(如截面形状、材料性能、载荷形式等)对薄壁梁结构轴向耐撞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在概念设计阶段优化设计车身复杂梁截面厚度,建立了梁截面几何属性和PSO优化算法,并基于UG/OPEN平台开发了梁截面设计和梁截面厚度优化模块,实现了多约束条件下车身梁截面厚度的优化设计。针对某一具体车型进行了概念车身梁截面厚度优化设计,使优化目标车身质量实现了轻量化,同时改善了模型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  相似文献   

14.
在概念设计阶段用FEM进行车身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空间梁单元和空间板壳单元建立了轿车概念设计原简化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各主要结构断面的截面特性对车身刚度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如何在概念设计阶段用有凶分析的方法进行车身设计。  相似文献   

15.
车身翻转输送技术在前处理及电泳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新型的车身翻转输送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从结构特点、机电维修量、工艺平面布置、工艺槽与室体规格等方面对其技术特性进行了比较,并概括了应用车身翻转输送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车身主断面几何特性对白车身刚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白车身(BIW)板壳单元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车身主断面对白车身刚度影响灵敏度的分析,获得了对白车身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影响显著的主断面。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主断面面积、主惯性矩等几何参数对白车身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身主断面几何特性对白车身刚度的影响呈非线性相关;主断面主惯性矩或面积的增大是否有利于白车身刚度要视该断面的具体位置而定。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首先对某车型的原始车身外表面进行了拓扑优化,得到较优的结构,通过建立梁单元简化模型,快速验证拓扑结构的有效性;对准静态加载工况,进行尺寸优化,得到车身主要部件的初步尺寸,作为正撞仿真的基础;以矩形薄壁直梁为研究对象,应用梁单元等效模型进行了正面抗撞性概念设计,得到轿车车身的初步尺寸,作为结构详细设计的基础.结果表明,此概念设计流程切实可行且易于实现,可为车身达到各项预期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E-NCAP柱碰是成人保护中的一项测评项目。根据E-NCAP柱碰要求,借助于CAE模拟分析、传力路径分析、Section-AD断面分析等手段,对柱碰关键路径的车身接头、车门防撞梁的布置、门槛断面设计、增强件的添加、TRB、Variform等新材料新工艺开展车身结构设计研究,探讨通过优化结构来满足柱碰要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客车车身模态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车身模态分析巳得到广泛应用,在现有参考文献中,单元形式、分析模型以及相应评价方法等方面没有标准且鲜见研究。以某客车为例,本文分别比较研究了梁单元和板壳单元等不同单元模拟方式、约束和自由等不同边界条件、以发动机为代表的总成考虑与否等对车身模态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后讨论分析结果的评价方式,为模态分析应用于车身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薄壁直梁碰撞的有限元模拟计算 ,分析了材料特性曲线、刚度系数 (惩罚系数 )和硬化参数对零部件耐撞性所起的作用 ,探讨了材料对车身结构碰撞安全性的模拟计算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